音樂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分析
時間:2022-03-04 03:29:57
導語:音樂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階段,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對于音樂課程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音樂教育專業不僅承擔著傳播音樂知識的重任,而且還承擔著培養學生音樂素質的任務。而在音樂教育專業中,其課程體系的設置對于音樂課程作用能否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發揮,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一、《高校音樂教育核心課程多元化理論與實踐研究》內容簡介
《高校音樂教育核心課程多元化理論與實踐研究》是針對音樂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的著作,重點圍繞音樂教育的有關內容以及教育實踐展開論述,涵蓋了多元文化對音樂教育核心課程構建的呼喚、音樂教育學原理、教學與音樂教育理論實踐、課程與音樂教育理論實踐、技能與音樂教育理論實踐、研究與音樂教育理論實踐六個方面的內容。同時,書中重點對音樂課程設置與內容以及音樂制作作了論述。總體來看,《高校音樂教育核心課程多元化理論與實踐研究》結構合理,條理清晰,內容詳細、全面,可讀性強,是一本值得學習研究的理論著作。
第一,課程體系的定位不明確。音樂教育專業作為一門對學生而言運用綜合技能較多的專業,在培養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音樂表演或者演出等職業能力的培養,更要重視對學生的專業性和師范性的培養。但是就現在音樂教育發展現狀來看,其專業課程體系中還存在著過于重視專業性而忽視對學生師范性培養的問題。音樂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定位還不是十分明確,這就導致培養出來的音樂教師在某些經驗和技能方面十分匱乏,更讓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做到一專多能成為了天方夜譚。第二,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結構存在不平衡現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普遍由三個部分構成:一是普通教育課程;二是音樂專業課程;三是教育專業課程。目前全國音樂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往往是音樂專業課程所占的比例遠遠高于教育專業課程,普通教育課程在整個音樂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所占比例更低。這種不平衡的課程體系設置對于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和教師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嚴重影響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三、構建合理的音樂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建議
《高校音樂教育核心課程多元化理論與實踐研究》一書提出,作為培養學生審美和素質的重要手段,音樂教育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起著重要作用。音樂教育專業在原有的課程體系之上進行改革和創新,構建更加合理的課程體系,成為當前音樂教育專業的重要目標。結合《高校音樂教育核心課程多元化理論與實踐研究》一書,筆者對構建合理的音樂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提出了以下建議。第一,明確音樂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定位。音樂教育專業承擔著為其他音樂教育事業發展,培養合格的師資力量的重要任務。要想培養出高素質的音樂教師,當前音樂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就要十分關注對學生師范性的培養。具體來說,音樂教育專業承擔著培養音樂教育者的重要任務,但是對于音樂教育者是否能夠終身從事音樂教育行業也應該有所關注。只有對這一點了然于心,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才能夠更加清晰。此外,還應該進一步意識到音樂教育專業與專業音樂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并不完全一致,所以為了培養出的人才能夠順利地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在教育過程中必須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全面型人才。第二,完善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結構。合格的音樂教師不僅要能夠正確地理解和把握音樂方面的相關知識和專業技能,更要能夠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音樂觀念,對音樂具有獻身精神。為了培養出高質量的音樂教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必須能夠反映出先進的價值觀,必須能夠與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教育改革的理念相適應。因此,音樂專業課程體系中必須設置音樂教育課程、教育實踐課程等能夠培養學生教育實踐理念的課程。音樂教師只有具備了全面的知識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素質教育的深刻內涵,最終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音樂教育工作者。
在二十一世紀,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被提上了重要日程,這不僅僅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音樂教育事業本身的目標。走進新時代,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地創新教育方式和方法,與時倶進,根據社會發展不斷地改革音樂教育,不斷地對音樂課程結構進行優化,發揮出音樂教育的最大作用,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李雪潔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 上一篇:中小學法制教育校長調查研究
- 下一篇:音樂“微”傳播與大學生管理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