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音樂教育實踐與探索

時間:2022-07-29 11:50:10

導語:學校音樂教育實踐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音樂教育實踐與探索

摘要:學校音樂教學是我國素質教育深入發展的持續關注重點,在強調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的教育環境下,廣大學校音樂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都進行課諸多擁有創新性的探索與思考,這也為日后的音樂課程教學體系提供有利的參考條件。文章從當下學校音樂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探索出學校音樂教育實踐探索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音樂教育;實踐;探索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世界范圍內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呈現出全球化的特征,世界各國的開放程度逐漸加深,國際間的交流與聯系日漸緊密,音樂文化的教育概念由此而生。如今,音樂文化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當中都帶有音樂文化的影子。音樂教育也不例外,新時代的不斷進步音樂也發生了一定的轉變,不再局限在單一的課堂教學中,而是更加傾向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創新能力及審美觀念等多元音樂文化,從而達成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目標。

一、學校音樂教育實踐的現狀

學校音樂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藝術教育和美育地重要環節,但是在學校音樂教育地實踐探索中,存在一些有待改進、提高和調整的不足。除此之外,我國學校音樂教育還存在著許多細節上的問題,要想全面提高學校音樂教育實踐探索的質量與水平,學校及教師應當從實際出發,從音樂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盡快推進學校音樂教育實踐的創新發展。(一)學校對音樂教育的重視不夠。學校音樂教育的課程價值還未受到充分地重視,學校音樂教育地課程改革與新課程推廣受到了諸多障礙。這既是觀念上的問題,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還未能在音樂價值上達成深層的理念共識,同時也是制度上的問題,我國的音樂教育還未能形成一體化的教學體系,大量音樂教學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學生在音樂教育上的選擇較少。從當前學校音樂教育的實踐推廣情況來看,受經濟、文化、教育觀念等情況的影響,學校音樂教育教學的規模、質量和水平存在著顯著的區域不平衡。(二)學校音樂教育的教學人才培養模式有待提高。音樂教師是學校音樂教育實踐中的引導者、指導者、評價者,肩負著音樂教育教學的許多重要目標和任務,因此音樂教師需要音樂專業能力、音樂教育能力和課程教學改革學習能力上達到較高的水準。但是當前的現狀是,學校音樂教育的教學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著明顯的缺口。從教師人才素養的提升價值來說,它主要包括三點:(1)教師音樂專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音樂教學水平的提升,對指定出科學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音樂課程體系也十分有力;(2)教師音樂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音樂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重要前提;(3)教師教學改革學習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緊跟學校音樂教育變革的新理論發展與新實踐探索趨勢,推動學校音樂教育的創新發展。(三)學校音樂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缺少系統性和統一性。音樂教學資源的分類型、分階段工作不到位,學生的音樂教育處于較為粗放、低效率的狀態,學生的音樂教育素養和音樂技能未能得到有效提高。在互聯網信息科技時代,隱喻教學資源在規模上得到了較大的擴展,通過網絡教師和學生都可以獲取大量的音樂教學資源,但是從學校音樂教育的目標來說,這些音樂教學資源數量有余而質量不足,規模宏大但是體系混亂,教師與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根據課程的目標和學生自身的情況來梳理和選擇相適應的音樂教學資源,音樂教學資源的利用率低,有效性更是不足,嚴重阻礙了學校音樂的創新拓展。

二、學校音樂教育實踐探索的創新路徑

在學校音樂教育實踐探索的創新發展中,學校及教師應當著力跟進藝術素質教育的整體規劃,從重難點問題出發全方位地提高學校音樂教育地策劃與方法,讓學校音樂教育能夠在創新路徑的規劃與實施中切實提高其總體工作水平與質量。(一)學校音樂教育的制度創新路徑。為了可以進一步完善學校音樂教育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案,就應該在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等方面加強合作,提高學校音樂教育各項工作開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進而從制度上保障學校音樂教育的順利發展。就學校課程改革與教學管理的制度來說,制度的創新有助于學校音樂教育的有效展開,并對教師培訓、課程設置、教學評價、音樂改革、改革音樂資源平臺搭建等進行科學有效地升級與優化,盡量做到學校音樂教育實踐的有序進行,讓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更加集中有效、協調有力。同時,學校音樂教育的制度創新應該建立在教學的實際需求之上,多吸取國內外學校音樂教育的經驗教訓,確保制度的創新能夠更好地為學校音樂教育的實踐服務。(二)學校音樂教育的課程創新路徑。學校音樂教育的課程創新是學校音樂教育實踐探索中的主要內容,它以核心素養的創新目標出發,對學校音樂教學的內容、課程設計和教學方式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新變革。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對素質教育、藝術教育重視程度的逐步提高,學校音樂教育的課程體系也在逐步健全和完善,對學校音樂教育課程的實施有了更加明確的要求,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和教學實施方案必須建立在符合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為教師的音樂教育實踐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此外,學校及教師的音樂教育課程還應該和當下的文化結合起來,讓學生的音樂學習可以根據個性化需求對課程進行創新和完善,例如:在民族區域學校及教師可以將民族音樂作品進入到課堂當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校音樂教育的課堂教學更加活躍生動。(三)學校音樂教育的資源創新路徑互聯網信息時代,學校音樂教育的資源創新需要統籌線上和線下課程的共同發展,根據學生在學科核心素養培育中的個性化發展訴求來優化音樂教育資源的配置,讓音樂教育資源得到更高效率的。利用與傳播,進而全面提高我國學校音樂教育資源的規模、質量和利用效果。在線下課程教學的資源整合中,學校及教師需要對音樂教育的課程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進行綜合性地資源整理,增強音樂課程教學資源地有效性、實效性和專業性,讓學生能夠在音樂課程教學中接觸到更多地音樂知識和音樂作品,全面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而在線上音樂教育資源整合中,學校及教師需要對網絡音樂教育資源進行初步地篩選與整理,引導學生主動去獲取相關的音樂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對音樂教育資源地自主利用效率,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和音樂能力。(四)學校音樂教育的教學創新路徑。在學校音樂教育的教學管理中,學校音樂教育的實踐探索應當集中做好以下幾點:(1)提高音樂教師教學能力的整體水平,鼓勵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創新性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大化的增強學校音樂教育的課程有效性;(2)增強學生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主體性定位,突出學生在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創新培育和個性培育,根據學生的藝術基礎和音樂興趣來進行針對性培育,根據學生的藝術基礎和音樂進行針對性指導,讓學生可以更急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的學習和探索中,提高學校音樂學習的個性化特征和自主性特征;(3)構建交互式的音樂教學模式,讓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廣泛拓展到線上和線下,對學生的音樂學習進行隨時地幫助和指導,保障學生在音樂教育和學習中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五)學校音樂教育的評價創新路徑。學校音樂教育的評價創新應當與學校音樂教育課程體系的創新保持統一協調,針對音樂課程的目標來建構更加科學、合理和有效的音樂教學評價模式,增強音樂評價體系的科學性、適應性和開放性,讓每個學生的音樂學習都能夠得到客觀和積極的評價、鼓勵和指導,切實從自身條件出發來強化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效果。也就是說,學校音樂教育的評價模式需要給學生的學習做到良好的引導作用,以明確的音樂教學條目與標準讓學生更加明確學校音樂教育的目標、內容與價值,調動學生在音樂教育中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此外,除了要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外,學校音樂教育的實踐還應該對教材的選用、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模式的構建、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進行適度、有效地評價,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能在不斷地調整和優化中更好地為學校音樂教育地實踐服務,全面提高學校音樂教育地水平和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校音樂教育的實踐探索是當前素質教育和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有關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都應該積極的轉變教育觀念,重視音樂教育的美育價值、藝術價值及潛在價值,并根據音樂科學核心素養培育的目標來創新課程體系的構建、課程教學的改革和音樂人才的培育,進而切實提高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質量和水平,讓我國學校音樂教育能夠得到科學高效地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華.《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研究性教學的實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S1).

[2]盛穎源.音樂學專業《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課程反思[J].才智,2014,(3):193-195.

[3]閻凱.《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課程學習的啟示[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4,(3):233-233,235.

[4]廖毅.音樂教育的教學理論與方法研究——評《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第三版)》[J].江西社會科學,2019,39(4)

[5]余艷.高校音樂教育本科專業《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北方音樂,2013,(8):107-108.

[6]劉洋.論音樂欣賞對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評《音樂欣賞與素質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5,(10):后插23.

[7]徐桃.重視音樂教育培養學生素質——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科學咨詢,2012,(14):107.

[8]李晶晶,陳偉.關注工科院校大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探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教育的新途徑[J].今日湖北(下半月),2011,(8):128-129.

[9]韋柳春.鋼琴藝術民族化的創新之路[J].南方文壇,2011,(5).130-132.

[10]周姝.論音樂欣賞在高職院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242-244.

[11]劉暢.談音樂藝術的欣賞方式[J].大家,2011,(11).19-20.

[12]劉小龍.復歸音樂與心靈的契合--就黑格爾音樂美學思想展開的當代反思[J].音樂研究,2011,(1).81-90.

[13]李金霞.談音樂欣賞課對素質教育的影響[J].藝術教育,2006,(9).53,69.

作者:孫沈陽 張冰冰 單位:揚州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