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第二課堂幾點思考
時間:2022-11-11 05:18:32
導語:高中音樂第二課堂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中音樂第二課堂是高中課堂教學的一部分,也是高中音樂教育的必須品。新課標下如何高效開展第二課堂,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等各方面的重視,支持,理解,參與。為了使高中音樂第二課堂切實達到德育目標,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實現綜合素質提高,以下是筆者的幾點思考與見解。
【關鍵詞】音樂新課標;高中音樂;第二課堂;全面發展
高中音樂必修部分是目前各高中正常開設的課程,筆者所在的學校,目前高一開設音樂鑒賞,高二開始選擇性必修的課程,如視唱練耳、樂理,這部分課程只適合決定藝考的學生,大部分的文化生面臨的音樂課程是一片空白,所以,有效地在高中開設音樂必修課之外的第二課堂非常迫切。所以,音樂教育也必須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并重,才能實現音樂教育的部分與整體作用。但是,在普通四星級高中,音樂教育現狀不是那么樂觀,僅僅通過學校音樂必修課堂,顯然不能實現高中生對于音樂知識、藝術素養、課外實踐的需要。因此,在普通高中教學中急需開設音樂第一課堂之外的課外延伸活動,筆者認為是音樂第二課堂。它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求知欲以及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音樂教師可以一對一,一對多,不同學生不同教材,不同學生不同教法,不同學生不同評價,培養了音樂愛好者的興趣,發展了技能生的特長。同時,講解深一層的樂曲背景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演出集體活動中學生的獨立性、集體性榮譽感得到提高。但在教學中,音樂第二課堂的開展,由于種種原因,達不到預期的設想,大多音樂教師只是單純地培養音樂藝考生或者為了完成某一次的藝術比賽而開設;教學內容沒有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還是以前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和教學重心都沒有得到轉變。新課標提出審美感知、文化理解、藝術表現,學校要根據高中生活實際貼近生活內容,重在審美,意在美育。那么,如何提高高中音樂第二課堂教學效果呢?顯然,在新課標下,我們面臨的問題不少,筆者僅就音樂第二課堂的參與體這一視角作初步探討。本文中的參與體是指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
一、高中音樂第二課堂的平臺支撐——學校
學校是高中音樂課堂及第二課堂的組織者,高中音樂第二課堂需要嚴密的組織工作做保證。新課標下的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既有原來的必修,又添加了歌唱、演奏編創戲劇,課程靈活性加大,也給第二課堂帶來更多趣味性、選擇性。不同的課程選擇滿足不同的個性發展,只有這樣,既豐富普通高中課程的形式內容,又可以打破傳統高中統一學習的枯燥。學校音樂第二課堂計劃應當由專職音樂教師、教研組長針對學生學情制定,作為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一部分,學校為第二課堂活動搭建平臺,由教師發展中心負責把計劃、任務、要求下達給每位涉及到的老師,老師組織學生實施。學校提供固定時間、固定場所,音樂教師按照不同學生情況分班實施。音樂教師規范有效率的宣傳動員學生,比如,校音樂第二課堂——長笛隊、吉他隊、合唱隊、古箏隊,各需要接收多少名隊員,需要具備什么素質,怎么訓練,一年之后達到什么程度,學生有規范地選擇,并且音樂教師鼓舞愛好音樂的學生全部參與,這些前期工作都是學校為學生搭建平臺,提供學習機會。整個過程是非常細致的煩瑣的。一個環節不到位,活動都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另一方面,學校對音樂教師建立考核機制,不同的課程類型不同的考核制度,如藝考班用本科上線率考核,技能課以獲獎比賽為依據,興趣課以參與率是否達標為考核依據。學校組織開展多種文藝活動,如成人禮展示、國旗下宣誓、藝術節匯演,利用校內版報、廣播等活動進行音樂宣傳活動、音樂教育活動等。學校抓準學生的需求和動機,為學生建立有效的音樂第二課堂激勵機制,通過擇優形式推薦學生參加區文化藝術節活動,充實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越來越多學生能夠選拔到區市比賽、匯演,也會帶動更多學生參與第二課堂,參與文藝活動,形成良性循環。
二、高中音樂第二課堂的主要實施者——音樂教師
新課標的實施,對音樂教師的素養提出更高要求。音樂教師不再是傳統的教學能力如唱歌、彈琴、舞蹈、視譜創作的體現,而是運用自己扎實的基本功,配合正確教育觀念、懂得研究、善于合作的探索者。新課標強調師生互動,在高中音樂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是共同參與音樂審美過程中的。音樂教師要處理好普及和專業化的關系。高中音樂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在體現學生差異的基礎上注重發展學生的音樂特長。在授課方式上,采取一對一與全體相結合的方式,既要做到因材施教,又要做好整體提高。目前,在如何對待音樂第二課堂教學上,不少音樂教師對培養目標的片面理解:認為高中學習任務繁重,學生的精力根本不應放在音樂這門功課上;對教學內容的誤區,認為高中學生要么音樂知識貧瘠,要么程度很好走專業藝考的路子。絕大多數學生處于空白狀態,是講解樂理,還是視唱練耳,還是普及音樂知識?!于是,在第二課堂中,很多音樂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樂理知識、實譜練習及發聲練習等內容上,造成了枯燥乏味,學生不愿意接受這種課堂教育,所以,選修的人數越來越少,對于普及而言,這種做法有悖于音樂教育的審美原則。為此,音樂教師要充分重視音樂第二課堂活動,堅持全員參與原則,做好學生摸底工作,有多少學生有基礎、有程度,他們的特長技能是什么,為他們的音樂知識再進一步補充。同時,弄清楚多少學生是零基礎,完全是真的熱愛音樂活動,這部分學生可以作為編導劇務協調,也可以進行合唱隊員填充。教師為全員學生參與音樂活動提供知識服務,知識支撐,使學生獲得愉悅的體驗,每個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從中找到樂趣所在,使學生成為音樂第二課堂的主人,充分施展個人才能。
三、高中音樂第二課堂的主導者——學生
高中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有豐富的表現欲,獨特的分析判斷力,強大的挑戰精神。在第二課堂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給予充足的探究空間。高中音樂第二課堂就是各種類型的排練演出和創作活動中、新課標的教材中體現為選擇性必修課程,如戲劇表演、合奏表演等,這些學生最容易找到自我鍛煉的機會,實現自由交流、發揮主導作用。在課外實踐中,比如校藝術節,孩子們自發準備的節目,在準備選材、搜集樂譜、搭配服裝等過程中,學生的組織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在彩排中,孩子們自發導演,進場,劇務協調。第二課堂有助于學生積累與音樂相關的直接經驗,從被動的欣賞轉為主動體驗,把音樂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轉化為能力,凝結為素養。第二課堂,教師在音樂活動中一定要給學生明確目標,相信學生,權利交給學生,鼓勵組建團隊,讓其自己組織協調。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追問探究,團隊解決難題,讓他們成為活動的主導者,平時也要灌溉音樂知識,多傳播正能量音樂。針對學生在第二課堂中出現遲到、早退、曠課的現象,并且還有部分學生會有“參與這種活動對我有什么好處”等個別現象進行特別整治,從源頭引起學生的注意。比如,第二課堂實行學分加分制,遲到多少次,曠課多少次,不予加分。使學生從內心認可第二課堂的重要性、普遍性,真正通過學科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良好的素養習慣。還有,針對有些娛樂內容并不適合高中生演繹,比如描寫愛情、失戀等內容的歌曲,對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起著消極的作用。此時,教師要做好引導,在作品把關上、內容實質上做出選擇。盡量全員參與,把音樂活動進行得轟轟烈烈,真正成為了音樂第二個課堂,在第二課堂中培養自信,積累閱歷。長此以往,孩子們就逐漸喜歡上了第二課堂,成為他們學校生活學習的必需品。
四、高中音樂第二課堂需要家長的理解配合
家庭是進行音樂教育的最佳課堂,良好的家庭音樂教育氛圍可以提高孩子們的音樂修養,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甚至有益于孩子智力的發育。如果全社會都重視家庭音樂教育,勢必大大提高我國的國民音樂素養。家庭帶給孩子的受益面非常廣。實例證明,很多音樂家都是受家庭音樂素養熏陶開始自己的音樂生涯。鋼琴家郎朗是世界上有名的鋼琴天才,而他就出生于一個充滿音樂氛圍的家庭,他的祖父是一名音樂教師,他的父親年輕時是一位文藝兵,在部隊中擔任過專業的二胡演員,后為了郎朗的音樂發展辭去了工作,一心一意陪伴郎朗在異國他鄉求學。郎朗的例子告訴我們家庭氛圍對學生音樂細胞發展的重要性。我們每一位家長不可能都要做到像郎朗的父母一樣,學習的學生也不一定有著郎朗一樣的音樂天賦,但是作為家長應該努力為學生創設具有音樂氣息的家庭氛圍。那么,家長具體該如何做呢?有著某方面音樂技能的家長要成為學生的榜樣,在家庭生活中經常性的展現自己的音樂才能,為學生彈奏一曲,小唱一首,這些有能力的家長一定要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把好關,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世界的美妙。而沒有音樂技能的家長也不要自暴自棄,可以經常性的播放一些音樂給學生聽,也可以和學生一起觀看音樂類節目,讓學生意識到家長對音樂的重視??傊?,家長一定要認識到音樂教育惠及子孫后代,并做到全家總動員,讓音樂教育的光環在當代盡顯,讓每一位學生成為音樂愛好者。
五、高中音樂第二課堂的保障者——社會
社會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生活空間平臺,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建立良好的條件支撐,為學校音樂教育服務。社會音樂教育與學校音樂教育、家庭音樂教育有互補作用,社會要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生活空間,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建立可靠的條件。作為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音樂教育所要承載的責任更為厚重。現階段的音樂教育一直停留在學校為主,家庭為輔的狀態,社會音樂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有所缺失,可以說,社會音樂教育將更多的機會留給了小朋友,高中生很少有機會真正參與到其中。所以,筆者認為,應該為高中生的音樂第二課堂提供有力的幫助,讓高中生有更多展示音樂特長的機會。在一些發達國家,“音樂教室”廣泛存在于社會中,也就是說,這些“音樂教室”正是大家的音樂第二課堂,我國也可以從某些方面加以借鑒,為有著相同音樂愛好者們提供一個固定的場所。同樣的,高中生可以將自己的愛好帶到“音樂課堂”中,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提高自己的音樂技能。此外,還要發揮社會力量組織更多的才藝表演。眾所周知,一些樂器廠家、培訓機構、政府部分都會不定期地舉辦一些文藝表演和比賽活動,以往的各種演出和比賽都是為小朋友準備的,現如今,筆者覺得應該將參與表演和比賽的人群適當地擴寬到高中生,讓高中生能夠帶著自己的音樂站到各個舞臺上。所以說,社會音樂教師才是高中音樂課堂得以健康有序開展的真正保障,除了學校音樂教育和家庭音樂教育外,在未來的音樂教育大趨勢中,社會的參與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真正從高中生的音樂教育出發,為高中生提供社會音樂第二課堂,不僅是高中音樂教學發展所需,更是我國音樂教育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
六、高中音樂第二課堂的重要“引子”——生活
音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稱為藝術教育,藝術與生活本就是兩個密不可分的結合體,用藝術的形式去解讀生活、書寫生活,自然是一個美妙的過程。在我看來,高中音樂教學可以很好地帶領學生在音樂的世界中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作為高中音樂第二課堂的重要“引子”,生活在其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音樂鑒賞和實踐的時候,一定要從生活開始,品味音樂中的生活味,理解音樂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讓音樂更有生命力。民樂團是近些年比較流行的第二課堂形式,愛好古典樂器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民樂團,他們可以演奏,可以表演,確實給高中音樂第二課堂帶來了不少的生機。作為音樂第二課堂的實施者、引導者,要帶著學生投入到音樂生活中去,由此拉近音樂與生活的距離。比如,可以用笛子和嗩吶模仿鳥兒的叫聲;可以用二胡和馬頭琴模仿馬的嘶鳴聲;可以用塤模仿人的嗚咽聲;可以用古箏模仿海水的聲音……通過對生活中各種聲音的發現和模仿,學生很容易就會發現音樂與生活結合的美妙所在。再比如,在演奏《二泉映月》的時候,筆者就應該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去詮釋這首樂曲?!抖吃隆凡粌H僅是一首音樂,也是阿炳一生悲慘命運的真實寫照,更是阿炳宣泄情感的傳世佳作。想要演奏出這首音樂的神韻,就一定要了解阿炳一生的命運。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去了解阿炳的生平事跡,從阿炳的出生到《二泉映月》的誕生,當每一個學生走進了真實的阿炳,他們才能與《二泉映月》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演奏出真正的音樂。給予學生生活的啟示,真正讓音樂與生活融于一體,才是音樂教育之道。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學生全面發展,音樂素養提升,個性技能提高,就必須有學校、教師、學生、家庭、社會的力量保障。高中音樂課堂必修與課外第二課堂并重,才有可能實現新形勢下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章連啟.音樂教育教學經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2]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趙玲,任琳,吳威.新課標實施中如何開展中小學音樂第二課堂活動[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3).
[4]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解讀2017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
作者:呂明潔 單位: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
- 上一篇:高師音樂教育中師生關系的重構
- 下一篇:智能時代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