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課程內容優化及金課建設

時間:2022-06-02 10:14:13

導語:高校音樂課程內容優化及金課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音樂課程內容優化及金課建設

摘要:隨著國家對素質教育教學的提倡,高校里的音樂通識教育也逐漸發展起來。對于高校學生而言,掌握基本的文化藝術常識及鑒賞能力對人的情感和性格培養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音樂教育;內容優化;金課建設

從中學時代起,學生由于背負著升學壓力,音樂、美術等科目的學習逐漸被所謂的“正課”代替,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出現了許多審美和情商發展不足的現象。根據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在高校施行公共藝術教育有其必然性。高校學生作為一個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群體,除了掌握專業知識、培養專業能力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公共藝術教育正好可以彌補學生長久以來的美育缺失。目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還有明顯不足,需要教師對課程進行更深層次的開發。

1高校音樂課程教育概述

高校施行公共藝術教育的時間已有近30年,其教學廣度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教學深度還有明顯不足。接受通知教育的學生數目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高校的公共藝術教學找到了感興趣的方向,并自覺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但是公共藝術教學的深刻不夠,很多課程都流于表面,對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培養度不足。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學生的美育得到了補充,在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的同時,提升音樂審美能力和情感價值,使學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發展。審美能力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無法得到有效鍛煉,但健康的審美觀念對學生的成長有較大幫助,音樂是一種聯系了不同感官的形式,能夠培養學生純潔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因此,高校音樂學教學教育要與時俱進,積極創新,將課堂教學場所轉變為交流的寶地。我們倡導高水平、創新性和挑戰性的音樂課程教育改革。打造“黃金課程”,創建一條優化音樂教學的高級路線,旨在支持高質量音樂人才建設的整體發展。

2高校金課建設概述

2.1打造高校金課的重要性

打造高校金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高校金課是符合國家全面振興教育的政策,能夠幫助高校打出名氣,吸引更多的莘莘學子。根據高校的“雙一流”建設任務來看[1],金課有助于鞏固本科教育的基礎地位,能夠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根據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形式來看,復合型人才和創新性人才更加受到企業青睞,金課就是對人才培養質量的一次創新,能夠有效解決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不足的問題。其次,課程建設對落實教育有很大的幫助。課程的質量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目標會更加清晰,學生也能更好地適應課堂。金課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反應,教師能夠充分發揮教學機制,調整教學策略,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金課充分尊重學生作為課程主體的地位,在進行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還對學生進行了道德品質和思想的教育,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最后,打造一流的課程是培養高質量本科人才的關鍵環節。音樂教育課程的高質量優化,能夠確保音樂學生獲得創新能力訓練,并在以后完成核心素養提高中,完成音樂教學特定過程和最終目標。它與音樂藝術教育有關,這是有關宏觀策略的一個大問題。大學整體音樂根據“金課”標準創建一批一流的課程,并達到標準的金課程”結構,從而可以有效地指導音樂教學集中精力開展教育改革項目,以優化和改進學術課程人才培養,從而可以建立聲望很高的本科教育和建設高水平音樂教育學院。打造“金課”的長期戰略是音樂教學的最終目標。它也可以提供建設性的建議,優化各種音樂課程的結構并產生影響。整合線上線下課程,并擴展教育思維。創造有效的手段來提高音樂藝術教育的質量,并最終為造就高質量和創新的音樂人才做出貢獻。

2.2高校金課的特點和要求

金課區別于水課的特點與要求主要表現在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性[2]。首先,根據人的思維能力由低到高可以分為記憶與理解、分析與應用、評價與創造3個方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關注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知識點,還要能將其靈活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音樂的學習需要學生有基本的音樂常識,還需要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這樣學生才能夠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其次,音樂教育需要具有創新性。課本教材只是基礎知識,一些課本甚至已經過于陳舊,跟不上迅速變化的時代。教師應該在課堂中有意識地補充音樂領域的前沿知識,借助互聯網技術將不同形式的教學手段融入課堂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最后,金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需要有一定的難度,要在學生的現有水平略高的層次設立教學目標,使學生通過思考和實踐掌握知識要點,同時也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更愿意學習課程。

2.3高校金課的現狀

教育改革目前正在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教育部還舉行了幾次會議并發表文件,以強調本科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大學音樂專業的趨勢偏離了最初的培訓目標,而這不利于培養普通大學的音樂教育人才。音樂是中國大學音樂和藝術教育的主要學科,國內外學者在早期就已經在許多方面進行了探索。但是,以前大學教育制度機制的局限性使其難以改變或改革。當前,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多媒體和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已對社會產生了全面的影響和沖擊,教育和教育改革也正在深入發展。基于此狀,一系列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它廣泛用于教室,極大地釋放了創造力。但是,盡管結果上差強人意,但仍需要解決許多當前的教育和教育改革,例如,在為課程優化創建特定路徑方面缺乏結果,并且互動之間的延遲緩慢。教育中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化,例如,學習與課程的整合,藝術實踐的實施不充分以及引入第二個課堂教學(尚未實現線上和線下混合教育聯系)的問題。這些迫在眉睫的問題需要不斷進行測試并解決,從而更好地打造音樂課程建設。此外,我們以藝術、科學、工程、農業和醫學為中心的“新工程和新醫學”為中心的“金課”為目標,促進了一流課程的建立和研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正在努力而準確地進行工作,對音樂,戲劇和藝術等社會科學的研究相對緩慢。目前,音樂學術研究方面仍有差距,存在一定的缺陷。

3高校音樂課程內容優化建設金課的方法

3.1重構教學理念與模式

在傳統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許多教師都不重視這部分課程,在上課過程中敷衍了事,使學生不能真正得學到相關的文化知識。因此,為了更好地落實高校音樂課程,需要教師重構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首先,教師應該正確認識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在中學教育中,學生由于背負了沉重的升學壓力,對藝術文化的學習有明顯的缺失,長此以往很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固化。而通過高校中的拓展教育,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技術文化知識,彌補過去教育中只重視專業課程的問題,幫助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其次,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模式,采取更加新穎的課堂教學,如翻轉課堂教學,這種方式能夠極大地鍛煉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3]。教師給學生布置課題,學生自由分組進行資料收集和交流討論后,形成統一的認知。

3.2采取成果導向的方式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目標,根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音樂教育的特點進行教學,采取成果導向的方式,使課堂教育更具有針對性。以《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課程為例,教師應該將民族樂器、民族歌曲和其背后的歷史、文化等教授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得到情感和價值觀的升華。一方面,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我國不同民族的樂器,使學生感受到少數民族文化的豐富性,充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愛國情懷。還可以安排學生走出校園進行探究和采風,觀看不同的民族器樂表演,感受民族風情和文化。另一方面,還可以將中西方的樂器進行對比,尋找其中的異同之處,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民族器樂的理解[4]。音樂文化通過交流碰撞得到了進步和發展,中西方器樂中既有融合也有自身特點,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分析,理解音樂文化的內涵。

3.3加強教學的設計管理

課堂教學前,教師應該對課堂的過程進行設計和管理,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規劃。首先,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風格使課堂更加活躍。傳統的教學中課堂十分安靜,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而在金課中,需要有更加活潑的課堂氣氛,教師可以引導課堂由安靜型向質疑型、討論型進行轉變[5]。對于教學的主體方式選擇,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和課程目標進行選擇。如音樂風格分類的課程,可以在教師將概念講完后,采取質疑型的方式,由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分類方式。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使用不同的多媒體手段來豐富課堂。音樂的教學離不開作品,教師可以尋找經典的電影配樂給學生播放,形成影視音樂的專題課。借助畫面與音樂的配合,通過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使學生對音樂學習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將教學的方式進行了有效拓展,增加課堂的吸引力。

3.4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教師應該轉變思維,將學生看作課堂的中心,教師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特點,以音樂品鑒類的課程為例,需要學生對音樂風格和音樂作品進行自我理解,這是一個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過程。首先,在前期需要教師將音樂的基礎知識講授給學生,當學生了解了基本知識點和音樂創作背景后,能夠更快地融入作品中,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刻含義。其次,在學生的基礎知識較扎實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對某一作品進行鑒賞分析,教會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剖析的主要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必要的時候進行適當點播,使學生的音樂品鑒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在學生進行獨立的作品分析時,教師應該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作品鑒賞沒有對錯之分,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進行交流和背景料收集,將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3.5混合多種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對傳統教學手段的彌補和改進,使用多種教學手段混合的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根據高校藝術公共教育的特點,可以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借助網絡資源的力量拓展教學手段,使學生的學習更加便利。線上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指直播課程和錄播課程兩種。對于某些概念性的知識點,如《中國音樂的發展史》《音樂風格的區分》等,可以使用錄播課的方式安排學生進行統一的學習。而在某些開放性的知識點里,使用直播的方式能夠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性,直播課程也是目前學生最樂于接受的一種通識教育方式。其次,在給學生留作業時,教師也應該多采取開放式的方式,在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便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考察。

3.6加強課程實踐創新

在開展具體的音樂課程教學中,要加強音樂教育的實踐課程教學,扎根音樂的實踐教學是“金課”建設的關鍵環節。教師應該嚴格把控教學進度,扎實推進實踐教學,以提高音樂教學課程質量,推進“金課”建設有效發展。首先,注重課程教學質量,教學態度端正,從根本上摒棄“劃水”課程。教師應該堅守職業道德、履行基本職責,根據音樂教學課程大綱,對照音樂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統籌規劃,認真備課,在課上保證教學質量。其次,聚焦教學過程,把握好課堂教學節奏,貫徹落實好“金課”建設這個重要環節。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引領他們從思想上深層次了解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學習各種音樂教學理論,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積極性。并和學生互動,研討相關音樂教學問題,構筑師生互動,協同創新的教學模式。最后,重視課后教學階段,要讓學生們課后自主查閱,鞏固課上的教學成果,然后加以實際運用。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加深對音樂的認識,提高學生對音樂美的欣賞能力與理解能力。促進學生深化所學知識,促使音樂課程教學目的真正達到,提高音樂課程教學實效。

4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中施行音樂類的通識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十分重要,學生能夠從音樂作品中得到情感和價值觀的判斷。作為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學校的課程改革研究,正確認識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將音樂課程打造成學校的金牌課程。教師需要重構教學理念和方法,采取成果導向的方式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充分尊重學生作為學習的做題地位,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入豐富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形成多位一體的混合教學方式。通過師生的合作交流,互助教學,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水平,而且有助于建設高質量人才標準教育,拓展了“金課”建設的培養成果。

參考文獻

[1]劉學莘,陳煜,吳旭平.“金課”背景下的慕課建設與運營策略[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9,3(5):76-80.

[2]李志義.“水課”與“金課”之我見[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24-29.

[3]趙玲莉.高校藝術類通識課程優化策略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28(4):85-86.

[4]徐春艷.高校音樂教育學科課程體系與內容優化[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4(6):113-115.

[5]常晉曦.新形勢下的高校音樂教育轉型發展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76):101-102.

[6]豐丙芝.金課:高等教育質量提升的支撐點[J].教育發展研究,2019,39(17):3.

作者:范琳琳 單位:天水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