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高校教師教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6 05:48:00

導語:網絡時代高校教師教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時代高校教師教育管理論文

摘要:了化、信息化給領域帶來的諸如師生關系、環境等的巨大變革,由此提出在網絡高校教師的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提出了網絡時代高校教師應具有的信息素養,以及培養教師信息素養的途徑。

關鍵詞:網絡時代高校教師信息素質

當前,上正興起一場信息化、網絡化的潮流,隨著機的日益普及、深入和信息化進程的加快,教育也正朝著素質化、網絡化、個性化方向。

一、信息化、網絡化給教育事業帶來的變化

1.師生關系發生了改變

隨著網絡化、信息化逐步滲透到教育領域,高校傳統的師生關系發生了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教學模式不再獨領風騷,而以“學生為中心、項目為主體”的新型的網絡教學模式日益受到關注,這種模式強調個性和團隊合作意識,在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以導演或指導者的身份去面對學生的學習,組織、啟發、評估整個教學過程,而學生則可以利用校園網或互聯網進行個別化學習,參與小組活動,通過網絡媒介來合作完成學習課題的或討論。另外,傳統的師生間坐在教室里面對面單一的教條式授課模式將改變,學生與教師之間溝通方式多種多樣,同時網絡提供了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學生盡情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提出自己的。教師可隨時通過多媒體手段傳遞圖像、聲音等信息,進行個別化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網絡化的社會,知識更新速度更快,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由此看來,網絡時代師生之間是平等互助的關系。

2.網絡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學資源

隨著聯入因特網的學校和圖書館的增多,用戶使用的信息資源會以幾何級數增加,教師和學生能從因特網上獲取的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將極大地豐富,通過萬維網,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從多如牛毛的網站中查找到有關的各種知識,或用于課堂教學,或完成作業。這種資源的獲取遠比傳統的上圖書館查找要方便、快捷得多。雖然由于“信息爆炸”難免會迷失方向,但一些優秀的搜索引擎可以為教師和學生領航,盡可能幫助他們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3.網絡化的學習環境

隨著信息技術及網絡的發展,學習環境呈現多元化趨勢。借助于高校校園網及多媒體網絡教室實現了網絡化課堂教學,發揮了群體教學模式的優點,改變了黑板加粉筆的傳統課堂教學環境,讓圖、文、聲并茂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且完善的教學監控系統可以地組織和管生的學習活動及整個教學活動。隨著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實時交互式遠程授課已成為現實,它可以實現網上教學,為不同地域的教師和學生營造無圍墻的“大課堂”(如網絡學院和遠程教學),讓他們自由地共享網絡這一環境,學生和學生之間就可以就某一課題展開討論和學習,相互交換信息。也可利用瀏覽器進行個別化主題學習,教師只提供學習主題,如做成一個網頁,從而提供了一個圖文聲并茂、虛擬現實的、又兼具人-機交互和人-人交互的學習環境,這在網絡時代是一種很有前途的交互式教學方式。

二、網絡向教育領域提出了挑戰,教師地位發生了變化

1.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在信息時代的教育環境中,由于更強調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學習者由知識的接受者向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轉變,相應地教師的角色不只是作為信息的傳播者,而是被認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網絡合作學習的環境下,教師更多的是以引導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引導學生選擇研究主題、小組討論、查找資源并完成課程的學習和研究,從中引導和促進學生批判性的和創造性的思想。

2.教師作為信息的咨詢者或提供者

因特網上的豐富資源和眾多服務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的多種便利,如通過萬維網和搜索引擎,教師可以查找所需的教學資源,用于課堂內外的教學。

3.教師是網絡教學的輔導者

網絡教學中,雖然作為教學主體的高校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夠得以充分的發揮,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不容忽略。這主要是因為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涉世不深的學生往往容易受不良信息的。此外,網絡信息極為豐富,為了避免學生迷失方向,減少他們自由探索網絡所需要的時間,教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極強的信息辨識能力與獲取能力,以輔導者、幫助者和領航員的身份引導學生正確地利用網絡,確保網絡教學的正常進行。

4.教師作為課程的開發者

隨著終身學習和個別化學習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以網絡為媒介的遠程教育課程開發的任務落到了教師的身上。高校教師應對網絡教學進行深入的設計、研究與開發,學會利用各種不同的和手段來有效地設計和組織教學,傳遞教學內容,充分地認識各種現代教學媒體的缺陷與不足,靈活多樣地在教學中使用他們,發揮出每種教學手段的應有效能。

5.教師作為學術顧問

由于機技術的迅速,智能教學系統可以作為電腦教師,來部分替代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因而教師能夠有精力、有時間參與學生個人的或小組的活動,以學術顧問的角色來診斷學生學習和求職的學術需要,幫助學生選擇一種計劃來滿足那種需要,并指示學生學術計劃的發展方向。

6.教師作為團隊合作者

在信息的巨大挑戰下,原先互相隔離的個人教學工作越來越不適應紛繁復雜的教學實際,教師更需要計算機和通訊提供廣泛的互相合作的支持。他們通過加入網上的在線討論組或離線討論組來進行合作,討論創新的教學、交換觀點、共享教學經驗、討論解決難題的方法,由此來提高操作計算機和解決實際教學的能力。

7.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咨詢者

網絡的出現,在縮短人們之間時空距離的同時,也拉大了人們之間的心靈距離,孤獨、憂郁已成為人的一種流行病。高校學生雖然通過鍵盤能與網上其他伙伴進行快速的交流與聯系,卻往往不善于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結果是心理問題在高校中呈上升趨勢。作為高校教師,在充分發揮其傳統職能的基礎上,還應擔當起學生心理健康的咨詢者、師等職責,幫助學生在心智方面健康發展。

三、為適應信息化、網絡化對教育的要求,高校教師應具備如下的信息素質

1.信息技術常識。它要求教師關心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態,能主動從各種媒體了解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并關注信息科學技術應用于教育的發展狀況。

2.信息意識。它要求教師具有一種使用計算機和其他信息技術來解決自己工作及生活中問題的意識。有了這種信息意識,教師就能積極、主動、大膽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處理教學及科研等方面的問題,并把計算機和其他信息技術作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3.信息倫理道德修養。它要求教師了解信息安全、防范計算機病毒和抵制計算機犯罪的常識,并遵循應用信息的倫理道德規范。

4.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歸納為信息系統的操作能力、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訊的能力、信息組織與表達的能力、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信息結果的與報告的能力等等,它包括使用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技能。具體地講,這些信息能力體現在教師通過使用常用的教學工具軟件和使用網絡等多種信息服務并用于各項創造性的教學和科研活動中。

四、培養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途徑

培養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高校師資培訓部門和管理部門、高校領導等的共同扶持以及教師本人努力。一方面,現在教師的信息素質不被重視,是一個薄弱環節,另一方面,教師也是終身學習者,所以高校師資培訓部門及管理部門應為這項長期的培訓工程制定目標和規劃,開發一系列能培養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課程。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課程的設計和開發絕不要只圍繞信息技術的層面,而要把側重點放在信息技術如何與高等教育的特點相結合的層面,這樣信息技術對高校教師來說才是活生生的可操作的東西,教師也才能把計算機和其他信息技術當作教學和科研活動的工具。

五、結語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為高教領域帶來一場新的革命,使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播信息能力成為21世紀高校教師必備能力。高校教師正面臨著深層次的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技術,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和效益。這就要求高校教師盡快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并將其融合到教學實踐中去,以適應信息化教學的需求。作為教育部門來說,應為高校教師新能力的實現提供有效地措施和途徑,以保證高校教師的這種新能力的實現及信息素質的提高。

[1]任友群.創建信息素養學習環境是21世紀教育者的首要責任[J].現代遠程教育.2001.(1).

[2]甘諾,白曉東.淺析網絡時代教師教色的新定位[J].遠程教育.2001.(11).

[3]張倩葦.信息素養與信息素養教育[J].電化教育研究.2001.(2).

[4]吳嵐.知識時代與教師的信息素質[J].電化教育研究.2001.(1).

[5]孫延蘅.論信息素質教育[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