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學碩士生培養探討論文

時間:2022-02-09 09:33:00

導語:成人教育學碩士生培養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成人教育學碩士生培養探討論文

一、成人教育學碩士生培養的理性思考

(一)“知識本位”的培養目標面臨外在合理性與內在合法性危機

1.從社會需求的角度看,“知識本位”的培養目標面臨外在合理性危機。我國的成人教育學碩士生培養一直以來采取的是“知識本位”的價值取向,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成人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現代學科在我國起步較晚,理論型人才相對缺乏,因而成人教育學碩士生教育在起始階段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目標,促進了成人教育學的學科建設,有其合理性與必要性。但是,隨著近幾年成人教育研究生培養規模的擴大和層次的提高,社會對該專業碩士的需求發生了明顯變化,由以成人教育教學、科研崗位為主轉向以行政管理崗和教學輔助崗為主,這些崗位對就業人員的實際應用能力的要求遠遠高于學術能力,對目前成人教育學碩士生的培養目標提出了“能力本位”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國的成人教育碩士生培養仍舊采取“知識本位”的價值取向,所培養的人才便不能滿足社會用人單位的需要,從而出現成人教育學人才供需不平衡、適銷不對路的問題。因此,成人教育碩士生教育“知識本位”的培養目標面臨著外在合理性危機。

2.從導師隊伍現狀看,“知識本位”的培養目標面臨內在合法性危機。成人教育學碩士生“知識本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過程要求必須有足夠的具有較高專業理論知識水平的師資隊伍。然而,目前大多數承認教育學碩士點并不具備這一條件。一方面,我國80年代初才開始把成人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現代學科加以研究。相關的理論人才和師資本來就很缺乏;另一方面,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成人教育學碩士生培養規模迅速擴大,師資隊伍更顯不足,許多碩士培養單位不得不聘請大量兼職導師,以致兼職導師成了導師隊伍的主體。兼職導師大多是學校各職能部門領導,他們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成人教育學專業理論知識水平不高。這種以管理和實踐能力見長的應用型導師隊伍現狀與“知識本位”培養目標不相契合,從而使“知識本能”的培養目標面臨著內在合法性危機。

(--)傳統的培養模式使教育功能弱化

1.培養模式上的趨同性和封閉性。培養模式上的趨同性一是表現在課程設置上多以教育類課程為主,而與之相關的心理學類、管理類、經濟類和社會學類課程較少,因而學生選擇的范圍較小;二是表現在培養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課堂講授、學術報告等,而具有個性特征的實踐教學、專題科研、導師指導等培養方法則成為點綴品。另外,當前的培養模式還具有封閉性特征,主要表現在研究生培養一般都是在所在學校內或學院內獨立進行,很少讓學生走進社會或與外單位聯合培養。

2.學生需求的多樣性。學生需求多樣性的根源是學生來源和特征的多樣性。首先,成人教育學研究生專業背景復雜多樣,跨專業的多,教育專業的少,知識基礎差異很大;其次,成人教育學研究生年齡差異大,從20歲到30多歲不等;再次,學生來源性質不同,應屆生和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同在,公費生、自費生、定向生和委培生共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學生的職業規劃不同,有想直接就業的,有想繼續學習深造的。正是這種學生來源和特征的多樣性,導致了學生需求的多元化和多樣性。

3.教育功能的弱化。多元化的需求必然要求有多樣的教學方法、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與之相適應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目前具有趨同性和封閉性特征的傳統的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必然與學生多元化需求產生矛盾,從而使教育功能弱化。

二、成人教育學碩士生培養的現實回歸

(一)回歸“能力本位”的培養目標

面對“知識本位”的培養目標面臨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危機以及培養功能的弱化現象,成人教育學碩士生教育應回歸“能力本位”的培養目標,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首先,從其學科性質來說,成人教育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其次,從師資隊伍現狀來看成人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導師隊伍多數是學校相關職能部門領導,屬于以管理經驗和實踐能力見長的應用型導師隊伍。最后,從社會需求的角度看社會對成人教育學方面的人才需求大多來自成人教育的行政管理部門、教學輔助部門與學生事務部門相關崗位對人才的應用性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知,堅持“能力本位”的價值取向,回歸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具有外在的合理性和內在的合法性。在成人教育學初建時期,培養一部分碩士層次的學術人才以加強基礎理論研究,促進學科發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當前成人教育學博士層次教育已有一定規模,學術型人才的培養應是博士層次教育的培養目標,而成人教育學碩士層次的培養就理應回歸其應用性的學科性質,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

(二)堅持培養的多元化和開放性

多元化和開放性是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的兩個方面。要實現培養的多元化,就必須實行培養的開放,而培養的開放則會保證和促進培養的多元化。堅持培養的多元化和開放性,是學生需求和社會需求多樣性的現實訴求,也是實現成人教育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然選擇。具體來說,需要我們在培養過程中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1.堅持課程體系的開放和多元。成人教育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應用學科,應以培養具有較強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學生需要掌握大量心理學、管理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多種與教育學相關的學科門類的知識和方法。而目前我國成人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多以教育類為主,沒有真正走出教育的視域,也沒有真正走進成人教育的城堡;學生學習的知識范圍較小,課程學習上表現出相對的趨同性和封閉性特征,這與成人教育學的培養目標很不協調。因此,應該建立開放性的課程體系,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增強學生應用能力。一是要做到對現有課程進行合理整合,適當減少教育類課程數量,增加非教育類課程比例同時鼓勵學生到其它學院或學校選修其它學科門類課程。為了不增加學生課程負擔,可以采取靈活的學分計算方法。二是對現有的課程進行模塊設置,以增強課程的多元性,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模塊進行學習,滿足不同類別學生的需求。

2.堅持培養模式、方法的開放與多元。對于成人教育學碩士研究生來說,應用能力就是發現、分析和解決成人教育問題的能力,這里的成人教育問題不僅指成人教育管理實際中出現的問題,也包括成人教育理論研究和學習中的問題。因此,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首先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為“一切創新都始于問題的發現,而發現問題又源于強烈的問題意識。”而一切問題都來源于管理和研究的實踐與對實踐的思考,正如楊振寧所說“科學研究要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就必須面對原始的簡單的物理問題,而不是別人的猜想”。所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必須讓學生真正深入管理和理論研究的實踐,直面原始問題,增強其對現實的思考。這就要求我們在對課程體系進行模塊整合、開放設置的基礎上,實現培養過程的開放,培養模式和方法的多元化。第一,堅持分類培養,多元指導。學徒式培養模式、專業式的培養模式與協作式培養模式相結合。第二,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式培養方法。“請進來”是指積極聘請校外甚至是國外的著名學者、專家、企事業管理者舉行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學術講座,開展不同層次的學術交流活動以及合作指導學生的科學研究,拓寬學生的視野。“走出去”是指學生的培養不能只局限于校內或院內培養,可以積極走出學院,與不同學院合作培養;要敢于和善于走出校園,與其它各級各類學校、企事業單位、教育機構尤其是成人教育機構開展合作辦學,安排學生頂崗實習或見習,進行聯合培養。只有實行開放教育,學生才能深入實際、直面問題,才能真正提高應用能力,成人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也才能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姚遠峰.成人教育學發展的代價研究[J].成人教育,2007(2):36—37.

[2]王永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問題意識[N].光明日報.2005—04—05.

[3]王永斌.高等教育學研究中的“問題”與“主義”[J].江蘇高教,2007(4):21.

論文關鍵詞:成人教育學碩士生培養

論文摘要:成人教育學碩士生“知識本位”的培養目標面臨外在合理性與內在合法性危機,而且傳統的培養模式導致教育功能弱化。因此,成人教育學碩士生的培養應采取“能力本位”的價值取向,實行開放的多元化的培養,回歸成人教育學應用學科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