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創業教育

時間:2022-03-25 05:26:00

導語:國外創業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外創業教育

1國外創業教育發展的歷程及動因

國外較早就提出了創業教育的理念,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的報告中。就提出創業素質應成為公民的基本素質。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舉辦的“面向21世紀國際教育發展趨勢”研討會上,正式提出了“創業教育”的概念——從廣義上說,開展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具有開拓性的個人,創業教育對于培養個人的首創和冒險精神、創業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術、社交、管理技能都非常重要。要求高校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提升到與學術研究和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面闡述了完整的創業教育概念,即創業教育包括兩個方面內容:求職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1998年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進一步強調指出:高等教育應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畢業生將愈來愈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

鑒于創業在創造就業機會、減輕就業壓力和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國際勞工組織(ILO)、聯合國等國際組織高度重視創業問題。國際勞工組織積極倡導創業,專門為創業者、微小企業量身定做了國際化的、標準的社會化創業全程扶持指導體系——SYB(StartYourBusiness,意思即“開創你的企業”)。針對嚴峻的青年就業形勢,國際勞工組織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專門開發了一個新項目——KAB(全稱是KnowAboutBusiness,即“了解經營”、“了解企業”的意思),這一項目由一系列培訓資料與創業教育的教學方法所組成,項目內容是教育和培訓青年怎樣開辦與經營企業。目前,該項目已經在全球20多個國家實施。針對青年就業率過低、就業能力不足的問題,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和世界銀行于2001年組建了聯合國“青年就業網絡”(YouthEm-ploymentNetwork,簡稱YEN),目的是為創造青年就業機會和解決青年失業問題提供咨詢和支持,明確要求把就業能力、青年男女機會平等、創業精神和創造就業機會作為所有國家行動計劃的四個高度優先事項。這是應對快速全球化引起的就業挑戰,利用信息與通訊技術為青年創造新的、有質量的就業機會的一個平臺,YEN把青年創業作為就業問題解決方案之一,并通過KAB項目對YEN活動給予技術支持。

2國外創業教育的特點

(1)重視與發展小企業創業教育。小企業在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小企業創業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小企業經營者的綜合素質。解決失業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提高小企業經營素質,推動整個企業界的發展,提高國民經濟增長水平。澳大利亞TAFE的小企業創業教育,不是針對某一行業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甚至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知識也不作深刻的研究,而主要是在教學內容上對小企業創業者與經營者本身的綜合素質提高要求,進行評定、啟發和引導,對企業創業與經營知識與技能進行基礎教育和綜合論述,教育重點不在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在于能力挖掘和素質教育。

(2)師資專兼結合,教學內容模塊化,辦學形式多樣化。亞太地區國家小企業創業教育已經開展多年,積累了成功經驗。如澳大利亞TAFE的小企業培訓中的教師專兼比為4;6,其中絕大多數教師是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小企業家,他們具有理論和實踐,懂得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辦自己的公司和工廠。

(3)注重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和創業體驗。求職者就業是自己需要雇主,在就業方面是被動的,創業教育要使學生將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并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的職業選擇。美國的職業學校,在教學內容上十分注重學生對創業教育有關內容的體驗,通過這種體驗讓學生能夠獲得創業的感性認識和實踐能力。教師組織學生設計商店店面。尋找商店地點,給商店取名,判斷銷售目標,討論預算,開發廣告等等活動,循序漸進,體驗創業活動。

(4)創業教育滲透每一教學科目。美國創業教育涉及面十分廣泛,所有教學科目均體現創業教育思想,因而所有科目的教師均須能夠教授與創業教育有關的內容。英語教師要能夠講授企業語言或教授通過國際網絡與其他國家作生意的方法,歷史教師能夠將企業家的過去和現在的狀況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閱讀杰出企業家的事跡,并使學生了解企業家們失敗之后獲得成功的原因。在商業、市場和教學等學科中,創業教育單元包括商業成本,利潤概念,資金流動計劃。收入記錄,價格結構,稅收,市場分析和計算機軟件設計等內容,將創業教育內容滲透至每一門教學科目中,使學生具備創業的基本素質,從而實現創業教育目標。

(5)注重教師培訓。創業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創業體驗、創業知識、創業技能。正因如此。美國十分重視對教師的創業教育培訓。這種培訓表現在t首先教師參加創業模仿活動,獲得創業體驗;其次,對教師進行培訓,使之能夠了解有關創業教育教學知識;再次召開討論會,互相交流創業教育經驗,從而提高教師的創業教育水平。自1982年以來,創業教育國際協會贊助了每年一次的創業教育研討會。

此外,國外創業教育組織極為活躍。創業教育取得了社會部分資金的支持。3對我國大學創業教育的啟示

創業教育是當今世界教育領域內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潮流。從社會邊緣走向社會中心的高等學校,理應對“創業革命”做出積極的、快速的回應,適應“創業革命”的創業教育應當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創新的重要課題。

(1)加強創業教育課程建設。

首先,完善創業教育教材體系。在傳統的重點課程建設的基礎上,進入以相關課程有機集成、整體優化的課群建設。要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對原有課程結構和設置進行改革和調整,重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其次,在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上,增加課程的選擇性和彈性課程設置。實施創業教育,體現在課程設置中,就是增加課程的選擇性與彈性,增加選修課在課程設置中的份額,滿足學生求職的欲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為今后的創業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和素質基礎。

(2)改革教學管理體制。

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確立強調素質教育并以“綜合能力培養”為主要特征的立體教學模式。,轉變學籍管理體制,由管理型、封閉型向服務型、開放型轉變。我國教育界在本科教育階段雖號稱是“學分制”學籍管理體制,但實踐中并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學分制”,只有極少數學生能夠因為創業而推遲學習,幾乎沒有學生能因為創業在修夠學分的情況下提前畢業。為方便學生創業,我國教育界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甚至休學制、轉學制等彈性學制。應該允許學生因創業而休學或轉學。

(3)創建創業型師資隊伍。

在創業教育中,學生與教師的關系體現為一種雙主體的師從關系。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要真正行使名副其實的主導作用,除了教師應具備的一般素質之外,還應具有特定的、適應創新的創業性素質,具有一定的跨學科綜合知識和創業實踐技能。為此,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提高創業教育能力;同時,還應當積極引進人才,爭取社會各界的參與,從企業及政府中聘請既有實際管理工作經驗又有一定管理理論修養的企業家、咨詢師、創業投資家等擔任兼職講師。與高校教師合作講授創業課程。

(4)進行創業指導。

成立創業教育研究中心。創業教育研究中心除科研功能外,還負責創業教育工作的領導、組織、計劃、協調等工作,兼有教學功能和其他功能。開展創業組織活動,重視大學生創業體驗。在實驗教學方面,高校可將若干個實驗中心和創新基地全天候向各專業學生開放,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第二課堂方面,以社會活動為依托,以競賽活動為載體,推動創業教育的開展。重視和發展小企業創業教育,建立完善的企業聯系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