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語篇分析的重要性論文

時間:2022-07-15 04:00:00

導語: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語篇分析的重要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語篇分析的重要性論文

摘要:文章以語篇分析理論為基礎,從英語教學實踐出發,探討了語篇分析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起到的作用,以求有效地指導學生提高閣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語篇分析;高職英語;閱讀教學

語篇分析(textanalysis)屬于系統功能語言學派,是該學派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本文試圖探討一下語篇分析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以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語篇分析理論概述

語篇分析以篇章為基本單位,從篇章的整體出發,先分析理解篇章結構,然后分析句子與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銜接及邏輯思維的連貫,從而使學生具有通覽全篇的能力,掌握文本的主題,同時掌握句子在表達篇章整體意義上所起的作用,最終達到“先見林后見樹,然后既見林又見樹”的閱讀教學目的。在閱讀教學中,對課文形式和內容的分析應在三個層次上進行:

(一)篇章層次

在這個層次上,教師應放眼于整個文章結構。例如:作者是怎樣謀篇布局的,其中包括:作者怎樣開篇、怎樣結束,表達整篇文章中心思想的主題段落所處的位置,各段落的大意以及相互之間的語篇關系和作者的意圖、情感及寫作技巧等,并對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識加以介紹。

(二)句子層次

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和作用。例如,在某一段中,哪一句是表達段落大意的主題句,它與其它句子之間的關系怎樣。各個句子是如何相互銜接構成段落的,以及其本身如何組織。

(三)詞匯層次

指段落中一些重點詞、關鍵短語以及某些語言點的分析和講解。在講解中。應側重干這些詞匯、短語及語言點在具體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并指出其情感和文化特點,以利于學生充分理解整個語篇,從而打下牢固的語言基礎。

二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

當前高職學生英語閱讀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在生源方面,高職學生源復雜,知識結構、層次不一,學習能力較差,在英語閱讀方面能力較弱;在設備方面,高職高專學校普遍存在學習設備簡陋、落后,資料缺乏等問題。而英語閱讀是英語語言中最頻繁的一種活動,大量的英語閱讀能促進其它語言技能的提高,如要提高口語水平就必須有大量的輸人才能說出地道的英語,英語聽力、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也離不開大量的英語閱讀,英語的閱讀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閱讀是提高英語考試成績,通過英語等級考試的關鍵。現在,無論是平時的英語考試,還是各種級別的英語等級考試,閱讀題一般都占到總分值的40%左右,這足可以看出,閱讀在英語考試中的地位。閱讀既然有如此的重要性,那么,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如何搞好閱讀教學,就成為緊迫而重要的問題。

二運用語篇分析理論,指導日常英語閱讀教學

廣大高職學校英語教師應依據高職英語教學情況,將語篇分析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從把握整體的原則出發,分析語篇時由宏觀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逐層剖析,揭示其層次間的相互聯系。具體教學實踐可以以下步驟開展:

(一)加強背景知識學習,擴大知識面

學習一定的背景知識(backgroundinformation)有助于學生更全面的理解語篇。通過類比的方法分析對比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同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以這樣的方式入手有助于調動學生和老師的潛質,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為下一步學習打下了基礎。例如:“TheUShasre-coveredfrom911butOsamabmLadenhasnotbeenhunteddownyet.”這句話似乎不存在語言層面的理解障礙,但包含了“911”,“OsamabinLaden”這些令人費解的背景知識,若讀者對美國911這一背景知識一無所知,那么對這句話的理解也只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所以背景知識的提供與分析是必要的。

(二)分析語篇結構,指導文章閱讀

教學中針對不同的語篇體式,這里是從文章表達方式角度出發的,有敘述性,描寫性,議論性,抒情性,說明性文字篇章的劃分,各類語篇有其一定的獨特性,表現在語篇的內容和語言風格上。例如:議論文的特點是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和評論,重點放在論點及論證方面,主題往往比較明確,通常文章開頭點明主題,直接表明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其后段落圍繞主題展開,并有影響讀者的思想和行動的傾向。一篇短文如果有若干個論點,一定要弄清楚哪個是主論點,哪個是次論點或分論點以及主次論點之間的辯證關系。議論文常用的推理方法有:歸納法(即由個別到一般),先設前提,通過例證歸納出結論;演繹法(即由一般到個別),先提一般性的論斷,再逐步提出支持該論斷的證據,最后推出結論。閱讀議論文的關鍵是要抓住作者的結論和觀點,以及作者對其他觀點的態度。說明文是對客觀事物的性質、特征、形狀、構成、功能等進行介紹和解說。它不同于議論文,并不企圖影響讀者的思想,而是完壘客觀地描述,不帶個人感情色彩。說明文常用的幾種寫作方法有:下定義、舉例子、析因果、分類別、作對比等。閱讀說明文時一定要把握短文的中心,掌握作者是從何種角度、采用何種方法加以說明的,同時還要注意事實和數據。

總之,根據這一點教學上可指導學生把握各種語篇體式的獨特性,掌握其一定的可循性規律,學會舉一反三,做到觸類旁通,運用自如。課堂教學中首先是引導學生劃分意義段進而概括每個意義段的中心意思,抓住中心句(topicsentence),然后把壘文按引言(introduction),發展(development)及結論(conclusion)作進一步的逐層歸納總結,以使得學生從整體結構上理清了文章的層次,了解文章的全貌,獲得了文章所傳達的完整信息。久而久之,學生逐步熟練掌握各種體式的結構和英語書面表達的特點及基本要求,從而創造出豐富多彩,結構完整,層次分明,邏輯合理的文章。

(三)適當的語言分析

平時的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語言,詞匯,語法知識以及問題,結構,修辭等篇章知識,以助他們建立,擴大語言圖式網。另外,在對詞匯進行講解時注意以使用為主要目的,引導學生既重視詞匯的語境含義(contextualmeaning)及與其他詞的搭配(allocation),又重視同義詞和反義詞的擴展與辨析等。

以上幾個步驟基本上貫穿了閱讀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鑒于學習者語言功底和交際能力的差異,教師所采取的方法應因人而異,但總的模式是一致的,即把握整體,充分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只要運用得當,長期堅持,將有助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獨立的閱讀分析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綜合交際能力。

綜上所述,語篇分析教學方式在閱讀教學中具有明顯的先進性和有效性,這一方式順應人的認識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