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職業院校電工學課程教學問題及對策論文
時間:2022-02-06 11:16:00
導語:剖析職業院校電工學課程教學問題及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分析了職業院校電工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電工學課程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工學;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對策;職業院校
電工學是學生從事電類或與電相關的工程技術工作所必學的一門技術基礎課程,無論從將來的職業技能發展角度,還是從對后續電子線路課程的學習角度去觀察,學好電工學都是很重要的。從電工學的特點看,其概念多、公式多,知識點間的關系復雜,計算量大,計算有一定難度[1-3]。電工學內容豐富,而學生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往往一時難以駕馭,良好的啟發和訓練方式能夠快速提升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現將職業院校電工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介紹如下。
1電工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生源與教學方法問題
中專和高職的學生大部分文化課底子薄,這些學生在中學很少引起老師的重視和表揚,是所謂的中學較差生,這些“差生”自卑心理根深蒂固。升入中專或高職,仍缺乏自信心,難以與老師配合。教師用多年形成的教學方法,只考慮知識本身的“可接受性”和“應接受性”,而忽視了學生是否“樂于接受”,導致學生厭學或學得費勁,教師也教得艱辛或無奈。大多數教師課時多,無暇學習現代知識,不會制作簡單、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課程從頭到尾只是1塊黑板、1支粉筆、1本教材,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較差。學校硬件跟不上教學要求,多媒體教室少,課件無處播放,計算機房緊張,難以滿足該課程的教學時間[4]。學校管理制度上的欠妥,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使其難以控制和駕馭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1.2學生培養及就業問題
課程開設時間早,課時少。電工學作為專業基礎課,一般安排在一年級,學生沒接觸過專業課,一些案例很難理解,分析問題時無法用專業知識作出結論。電工學課內容越來越豐富,授課時數卻在減少,內容多課時少,加大了教學難度。傳統的考試方法促學動力不足。多年以來電工學一直沿用閉卷筆試的方式。這種單一的考試在全面測試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存在著缺陷,特別是在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上缺乏動力。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不僅要滿足于在特定職業崗位上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而且要通過學習方法、創新思維、綜合能力的培養等最大限度地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達到工作能力的提高。然而,學生在校所學知識、技能與就業的多樣性、復雜性、綜合性、多變性存在較大的差異,大多數學生看到就業與所學專業不對口,因此缺乏學習動力,學習的動機僅是考試過關拿文憑。這不僅嚴重制約著學生本身技能的掌握,而且影響綜合素質的提高。
2對策
2.1強化師風,完善考核
有心啟發與有能力啟發取決于教師的職業道德和知識素質;而教師的職業道德和知識素質是教學效果的首要決定因素。只有不斷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建立科學、完善的考核激勵機制,形成積極向上的運作氛圍,才能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使教師在競爭中提高、發展、創新教育技巧與能力。
2.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影響一個人學習意識、學習熱情、學習效果的直接因素。學生有心向學,老師才能教出東西。學生的向學心理不僅是自發的,更多是啟發的。電工課教學看起來枯燥,只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創設問題的情境,同樣會變枯燥為趣味。如電路及特點章節,老師畫出電路圖,讓學生比較進行描述其特點,然后進行比較,最后老師用多媒體動態效果演示并歸納總結。在這樣健康、寬松的環境中,同學們輕松愉快地學習并掌握了所學內容。當學生由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變成學習的主體時,教師應進一步啟發,讓學生親自解決問題,并因此而產生成就感、榮譽感,學習意識就會增強,從自卑變得自尊、自信。這時教師要因勢利導、及時鼓勵,擴大學生的思維方式,支持學生發散思維,將概念、判斷和推理用于教學中,使其正確判斷、推理,并且此時學生正處在積極思維的興奮狀態,增加難度較大的部分內容,使學生不但樂于接受,而且容易接受。
2.3融洽關系,潛移默化
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而影響教學效果。融洽的師生關系不但感染著學生的學習情緒,而且鼓舞激發了教師的教學激情,對提高教學效果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在教學中學習中教師要盡量給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激發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和創造力,要讓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教師應注意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動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索、分析、探究、總結,使學生在層層思維活動中領悟真諦,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自學能力。
2.4挖掘基本,溝通新知
學生在剛接觸一個新的知識點時,總會有些對新知識的排斥反應,如果教師在教學時能夠啟發學生從已學過的知識點出發來理解新的知識點,不僅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識點,而且會減少其排斥心理,增加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授基爾霍夫定律時,可以啟發學生單純從電位和電壓的概念出發來理解基爾霍夫回路電壓定律,可以引導學生從電路中某一點電荷不可能無限增加或無限減少的角度來領悟節點電流定律。
2.5結合實踐,技能速成
建立一支技能過硬、創新能力強的實訓教師隊伍,使創新教育滲透于實訓教學中。引導教師朝“雙師型”方向發展;鼓勵教師多形式、多渠道參加實驗實習,研究創新教學方法;及時總結經驗,推出“名師”,以點帶面[5];走出去、請進來,拓寬思路,開闊眼界,啟發創新。既提高了學生的聽課興趣,又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對專業知識的了解。
2.6瞄準市場,明確需求
讓學生了解電子市場。學生在學習電工電子專業時,應該知道這門課程的技術狀態,然后通過各種途徑走進電子市場,真正了解什么是客戶需要的性能、什么是創新點、什么是技術革新,只有了解現有產品的優缺點和市場情況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喜歡它、鉆研它。
3參考文獻
[1]秦曾煌.電工學(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瀚蓀.電路分析基礎(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李春彪.“電工學”課程教學中的四個有力杠桿[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5,27(4):39-41.
[4]李芹,蔡理,李建芬,等.《電工學》遠程多媒體CAI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電腦開發與應用,2006,19(2):17-21.
[5]王彥民.談構建“通過實踐而學”的電工學教學新模式[J].教育與職業,2006(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