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古詩詞在職業(yè)教育的運用

時間:2022-07-15 06:19:00

導語:小議古詩詞在職業(yè)教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古詩詞在職業(yè)教育的運用

古詩教學存在一定的誤區(qū)。教師在教學古詩時,多介紹講解,強調(diào)字詞,逐句解釋;學生埋頭筆記,學會的標準就以會背、會解釋來衡量。學生究竟從詩中領會了多少美的意境,無從談起;究竟得到了多少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也無從落實。究其原因,是古詩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缺失。

為更好地領略、學習好古詩,我認為古詩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統(tǒng)籌規(guī)劃,啟發(fā)學生思維。

有些教師在教學古詩時,一般從字詞著手,逐詞逐句理解,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詩弄得支離破碎,也使學生學習失去了新鮮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探索性。我認為,要想講好一首古詩,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精心安排教學過程,從全篇著手,從整體出發(f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積極性。例如,教學《賦得古原草送別》這一首詩時,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古詩,興趣倍增。他們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相互討論等辦法尋求答案,各抒己見,當然,教師還要加以適當?shù)狞c撥,對一些古今差異大的詞句,一定要幫其理解透徹。

二、多法并用,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

古詩詞教學中情感教學的首要條件,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大家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古詩詞的學習中。柳永的《雨霖鈴》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教師要抓住柳詞的畫意美,深入意境賞析,感覺詞中真切的情感,以及柳永真摯的心靈和一腔真情。為此,在實際教學前,可讓學生結成學習小組,繪制詩詞意境圖。古人作詩作詞講究“詩情畫意”,讓同學們用圖畫來表現(xiàn)詩詞的意境,不僅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理解詞意。

多媒體的運用在古詩教學中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講授《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受蘇詞豪放之特點,教師可以將“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畫面展示出來,再輔以轟鳴的濤聲,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詞境的開闊、詞人的豪邁,想象詞人當時的心情。

總之,通過聲、光、電的綜合運用,學生可以從屏幕上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也可以在音響中感受“處處聞啼鳥”。可在觀摩中欣賞到“霜葉紅于二月花”之艷麗,又可在聆聽中感悟到“兩岸猿聲啼不住”之感慨。

三、加強誦讀,讓學生品味詩意。

古詩詞教學的方法很多,而誦讀教學法無疑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受到歷代語文教育大師的重視。葉圣陶先生認為:“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能駕馭文字。”對于古詩詞,同學們要反復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其實古詩的語言極富音樂美,它和仄壓韻,本身的節(jié)奏、音律就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學生通過正確朗讀,更能理解詩詞的內(nèi)容,領會詩詞表達的意境。《將進酒》、《長恨歌》、《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等皆以豐富優(yōu)美的辭藻、婉轉流暢的音樂節(jié)奏,真實而細膩地抒寫了作者豐富的情感,讀來令人心曠神怡。通過誦讀可以感悟其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

四、靈活方式,調(diào)動學生抒情的積極性。

課堂的真正主人是學生,因此,我們必須努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必須建立真正的課堂對話機制,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完成一個個問題的探討。可以將古詩中的名句引發(fā)的不同見解和思考設置成話題,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討和研究,以增進學生對作者的了解、對作品主題思想的把握,對作品蘊含情感的體驗,以達到語文情感教學的真正目的。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例,我們可以設置如下的問題:一個自己茅屋都被大風刮破、“床頭屋漏無干處”、“嬌兒惡臥踏里裂”的人卻想著“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是自不量力還是虛偽呢?通過提問與討論,引導同學理解我國儒家思想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領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情,從而體會到一個窮困潦倒又心系天下蒼生的偉大的“詩圣”形象,激發(fā)同學們的憂患意識。結合此詩,可進一步發(fā)散話題:為什么職業(yè)學校的學生要按時收看《新聞聯(lián)播》?其實,這就是要開闊我們的心胸,培養(yǎng)我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胸懷,有“事事關心”的心態(tài),以便將來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服務。

五、聯(lián)系實際,發(fā)掘古詩的教育功能。

通過古詩教學,我們要讓同學們在朗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中滋生愛國之志;讓其在背誦“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繼承愛國之情;讓其在傾聽“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中弘揚愛國之心。通過鑒賞,學生深切體會到愛國之情是一種深厚、崇高而偉大的感情,要幫助他們自覺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自覺舍棄胸無大志、不思進取的落后思想,褒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天下為己任、奮發(fā)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在強烈的振動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總之,職業(yè)學校的古詩教學是一個操作性、功能性極強的工作。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jù)古詩的特點,以及職教學生的實際,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用心編排教學過程,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古詩學習中,讓學生見前人之所見、聞前人之所聞、想前人之所想;要讓學生在古詩學習中掌握一些學習方法,不斷向課外拓展,從而提高其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