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怎么融入市場經濟個性化發展

時間:2022-03-31 10:43:00

導語:職業教育怎么融入市場經濟個性化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教育怎么融入市場經濟個性化發展

市場經濟個性化經濟,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基礎之上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樣是以各種市場利益主體的個性化需求為基礎的個性化經濟。筆者以為,注入職業教育生命力的關鍵是職業院校如何主動適應市場經濟利益主體的個性化需求。

一、瞄準市場,調整思路,準確定位,主動適應職業個性需求以市場為導向,適應企業需要,保持自身鮮明特色及其無法替代性,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特性,在于它對市場利益主體個性需求的針對性及適應性,即職業個性。

1、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從瞄準職業個性需求出發。高等職業教育的準確定位是職業,是職業個性的特殊需要。因此,我國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應堅持以適應職業個性需求為目標,以培養職業人才資源為主題,以操作性,應用性學科建設為主線,以改革不適應市場經濟個性化需要的職業教育體制機制為動力,采取先培養后錄用,先錄用后培養,先找出路后招生,先同用人單位簽訂培訓合同后招生,或者定人定向定職培養等多種形式的辦學路子。

2、各用人單位,招生院校,招生計劃制定部門,組織精干人力深入市場和基層,認真調查和研究,詳細摸清各市場利益主體所需職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專業比例,技能構成,變動趨勢及總量規模。有條件時,用人單位與相關高職院校或招生計劃制定部門簽訂協議,意向書等,亦可采取由各利益主體根據市場走向及自身未來個性化人才需求上報計劃,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個性需求向各相關職業院校下達招生培養計劃的方法,并以這些數據作為高職院校及其主管部門進行準確定位,主動適應積極應變的基本依據。

3、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確定專業設置,進行學科建設。從根本上改變學校按傳統思維定勢進行學科建設,按現有專業師職力量招生培養的職業教育現狀,實行按用人單位的個性需要設置專業,確定課程,進行學科建設,逐步實現用人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高職校就培養什么樣的人的穩定性與適應性,應變性,靈活性相統一的高等職業教育體制。根據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類型的需要設置或變更專業,增減課程和增刪內容。

4、主動適應個性需求,堅持學以致用原則,科學確定個性和知識結構及其課程設置。堅持學以致用原則,是職業教育的顯著特征。學而無用,如同不學。職業教育的賣點,使學生學會做人,勝任職業之事。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以他們在未來職業崗位上有用,夠用為宜,同時,還要教會他們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技巧。

5、在教學大綱的制定,教材選編,教學內容處理與方法的應用上,組織有豐富教學經驗和一線有實際工作經驗的高級技術人員,工程,管理等相關方面的專業人才共同研究商定。對于不適應個性化職業需求的原大綱,教材內容要大刀闊斧刪減、調整。不同職業院校不同類型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材。要編寫出適合職業特點,針對崗位需要的,反應職業發展變化,以夠用為原則的融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訓練為一體的實用型教材。教材要適應學生邊學邊練的職業要求。

6、對高職院校教師更應突出職業道德責任感、專業技術水平和實際動手能力。鑒于在我國短期內不可能建立各級各類職校各專業師資的培訓基地,立足于本校培養,選優秀畢業生留校任教,或許更符合個性化實際。選派優秀教師去國內外學校,企業進修,聘用有實際技能的一線高級技術骨干,工程技術專家和高管人員作兼職教師,教授等,都是省時省力省費用的有效途徑。

二、尊重受教育者的個性權利,激發學生自身潛能與積極實現個人價值,滿足用人單位的個性需求

職業高校教學是以未來職業要求為目標,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終生發展為主線的教育。高等職業院校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尊重學生個性價值及人格尊嚴,使之主動完善自我。在實踐教學中,兼顧學生創新意識、能力的培養。如請發明者,研制人給學生作報告,引導,鼓勵學生重視和積極參與科研活動,為職業創造打下基礎。職業教育實行學分制,鼓勵學生勤工儉學,為他們盡早適應社會獨立工作提供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更多,更大的個性發展,實踐鍛煉機會。通過勤工儉學,基地訓練與單位實習,培養他們對環境適應能力和機遇意識,職業能力與自立精神,競爭能力與協作精神,職業行為能力和職業法規意識等,以名副其實地反映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

三、加強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學術研究

隨著市場利益主體的個性化特征日益明顯,加強對職業個性與職業教育個性特點方面的學術研究,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通過一些重要課題的研究,尋求適合本國國情的職業教育模式;及時掌握市場動態,抓住市場利益主體的個性化需求,就抓住了職業教育的“牛鼻子”。

四、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管理

為了遏制浮躁情緒和單純被利益驅動的傾向,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和完善的評價體系是必要的。我們要把國外的高知名度,高水平職業教育的普遍原則,成功經驗,通行做法同本國實際結合起來,制定合乎中國市場經濟個性化行業,職業及崗位發展要求的考核,評價細則,進行年度,日常考核,實行優勝劣汰機制,規范和激勵高職院校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