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探討

時間:2022-02-04 03:23:45

導語: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探討

摘要:疫情下,各高校都在開展各種形式的線上教學活動,而MOOC中的優質教學資源受到師生的好評和青睞。本文將以“信號與系統”課程在MOOC下的線上教學實踐為基礎,在如何對MOOC資源和直播教學進行有機契合、如何構建合理的混合教學模式、如何進行學情調查、如何完善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建設等幾個方面來探討實現在線學習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性的教學改革方式。

關鍵詞:MOOC;線上教學;慕課;教學質量等效性

2020年初,我國面臨肺炎帶來的嚴峻挑戰,湖北省作為疫情的中心地帶備受關注。為有效抵抗疫情,教育部做出了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決定,并于2月5日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1]。意見指出:“各高校應充分利用上線的慕課和省、校兩級優質在線課程教學資源,在慕課平臺和實驗資源平臺服務支持帶動下,依托各級各類在線課程平臺、校內網絡學習空間等,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各高校應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證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荊楚理工學院積極按照教育部要求,傾盡資源積極開展線上教學,一方面鼓勵教師自建課程,另一方面也為廣大師生提供包括中國MOOC、超星學習通、智慧樹課堂等優質網絡資源。但是如何在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不見面的情況下,“保證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這是所有教育管理者和教師必須完成的一道必答題,這也是一個值得投入時間研究的全新課題。事實上,近年來,關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一直是高等教育熱點研究問題,例如清華大學電機系的于歆杰教授的論文“論混合式教學的六大關系”就探索了多種有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總結了與混合式教學相關的六對關系[2]。近期,針對目前的線上授課,于歆杰教授又撰文“直播還是不直播,這是一個好問題!”,闡述了如何做到最優方式開展線上授課。在這些研究工作的啟發下,本文將以“信號與系統”課程為例,就如何對MOOC資源和直播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如何構建合理的混合教學模式、如何完善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建設等幾個方面來探討實現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性的教學改革方式。

1慕課優質教學資源與線上直播教學的有機結合

網絡時代,豐富的慕課資源為大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資源、自由的學習時間和靈活的學習方式。面對眾多的慕課資源,如何選擇最優和最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是對任課教師的考驗,這要求教師既要熟悉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要對各門慕課非常熟悉,因而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先學習這些慕課,也要對學生的學習基礎等情況做好學情調查。以“信號與系統”為例,在中國大學MOOC課平臺開設的“信號與系統”網上慕課有24門之多,而國家級精品課程也有4門,這給選擇慕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也大大增加了選擇的難度。通過對比教學大綱和章節重難點簡介,最終選擇由北京交通大學國家級電工電子教學團隊信號處理課程組打造,國家級教學名師陳后金教授主講的“信號與系統”線上課程。課程內容涵蓋了信號與系統的分析導論、連續時間信號與系統的時域分析和頻域分析、離散時間信號與系統的復頻域分析、系統的狀態變量分析共計93個視頻,每個視頻約10min~30min,視頻累計時長為20h。挑選與授課內容相關的視頻資料,合理安排視頻順序和時間,教師的課前引導和內容交替穿插梳理工作就需要教師提前準備好。但完全依賴于網上慕課視頻資源無疑讓授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拉大,不利于教師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無法保證課堂紀律和效率。因此,這門課程采取的是“錄播+直播+慕課視頻+QQ平臺互動”的方式進行教學[3]。

2優化課程設置、靈活調整教學內容

慕課下的混合教學需要加強教與學的反饋,合理調整課程設置,要符合重基礎和個性化的特點,保證教學內容完整性和靈活性的結合,發揮課堂教學和慕課教學的各自優勢。在今年3月份授課初期,考慮到全國各大高校學生都在上網課,各大網站和軟件訪問量劇增的壓力問題。采取提前錄課的方式,將第一、二周的學習內容按照任務驅動的方式為學生錄制成短視頻傳至QQ群共享和超星慕課平臺,學生可以提前下載至手機或電腦端,可以避開網絡高峰期的擁堵并有效的開展課堂教學。線上教學具有比線下教學更有利的靈活性,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調整授課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第三周的教學反饋中,了解到學生更希望的一種教學模式,即教師的直播和優質的慕課資源的良好對接。因此,每次課的時間安排調整為“15min的課前引導+60min的視頻內容+15min的課程答疑或課堂小測驗”,這樣既可以保障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又可以讓學生觀看視頻時掌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在90min的課堂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本次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選擇不同的課后學習,對某些沒有完全掌握的內容可以通過慕課視頻再次學習,也可以通過QQ討論區提出自己的問題獲取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幫助。

3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正向引導學生課堂學習活躍度

傳統的課程評價方式比較固定,基本上是依據學生的平時考勤、作業成績、實驗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組成,這種評價方式并沒有很好的體現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慕課下的教學更注重學習的過程,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在學期初將班級學生按照每組5~6人分配成學習小組,并推選一名小組長,可以討論題進行組內討論,也可以在課堂中布置部分習題讓學生在下次課中開展翻轉課堂。本學期了6次翻轉課堂的小任務,每次每個學習小組領取一個題目,先以小組的形式在線討論,選派同學在騰訊會議課堂中以分享屏幕的方式講解,可以做成PPT也可以直接解題或者說明思路。這種翻轉課堂的形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也可以解決慕課中學習目標不明視頻觀看中的走神問題。而且把每次的評分權交給每組的小組長,按照討論過程中的貢獻程度給組員0~3分的評分,每次的評分可以直接計入總成績,這對現有的評價評分體系也是一種改革。在慕課視頻中陳后金老師有一個觀念筆者非常贊同,“信號與系統”這門課并不是要求學生學習多少數學公式、解多少道題,而是要求學生透過這些題目了解信號的本源問題和系統的特性。除了在每次課程結束時布置作業外,還可以采取更為靈活的手段來考查學生的聽課情況。中國大學MOOC、超星和雨課堂等學習軟件中可以在觀看視頻中設置提問,當學生回答完提問后才能進一步觀看接下來的視頻。例如在“信號與系統”第一次課時講到數字信號與離散信號的區別時,在講解完概念后以彈屏的方式布置一個鑒別圖形的判斷題讓學生選擇,當選擇正確的時候才會繼續播放視頻,如果選擇錯誤也可以提醒學生這一知識點還沒有完全掌握。學生的答題情況會和觀看視頻時長一起作為數據傳達給教師。這樣設置的目的既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防止學生學習走神或刷課的情況。

4良好的溝通機制是保障教與學的關鍵

在期中的問卷調查中,不少學生反映線上授課的優點,例如名師教學、學習時間靈活等,但師生的互動問題仍然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首先,線上教學,學生與教師經常處于時空分離的狀態,與傳統的線下課堂不同,教師上課的時候并不知道所有的學生聽講情況;其次,學生聽課的時候由于是自行觀看,容易出現疲勞走神的情況導致課堂效率低。就學生反映一次20min的視頻往往需要多次觀看才能學習透徹,當遇到聽不懂的問題時容易一帶而過[4]。針對這些問題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向進行調整:1)教師可以在使用直播軟件時都開啟彈屏功能,適當的引入“混亂”。例如,設置一個可供討論的話題“左邊序列與右邊序列進行Z變換時其收斂域歸納問題”,讓學生發送對該問題的看法,可以是匿名的、平行的、以不同顏色不同字體的文字在屏幕上出現,這些回答可以是正確的可以是錯誤的,可以是真知灼見也可以是搞笑文字,學生看到時會哄堂大笑。但開懷一笑后回歸課堂時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與灌輸。對于“00后”的互聯網原住民這種貌似混亂的課堂氣氛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當然在教學環節設計中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地方適合設計這樣的討論話題,如何適時引導學生發言讓大部分學生能夠有觀點可以表達,時間的掌控等等。2)當學生在線上學習過程中存在疑難問題而得不到及時回應和解答時,更容易出現學習熱情被打擊、動力不足、學習效率低下的現象。因此需要加強師生、生生的交互性,強化學生持續學習的意愿。在課堂之外,教師收到學生的疑問應及時解答,也可以通過建立學習社群的方式讓學生將自己的疑難問題發帖子,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發表一下自己的學習心得,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溝通氛圍[5]。

5結論

非常時期給教育工作者帶來非常挑戰,針對這次疫情期間的教學工作,教師不僅需要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需要給學生的情緒進行疏導和教育。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中心,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將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課堂講授新知識,學生課后消化吸收”,轉變為“學生課前通過網絡視頻在線學習新知識,課堂上通過教師的答疑解惑、同學間的討論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吸收”;課堂教學由原來的教師一人主講轉變為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討論。其根本目標就是盡可能地使用各種學習資源和手段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潛能,實現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EB/OL].(2020-02-05)[2020-07-16]

[2]于歆杰.論混合式教學的六大關系[J].中國大學教學,2019(5):14-18+28.

[3]吳莉莉,滕紅麗,邢玉清,等.慕課背景下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J].大學教育,2020(3):83-85.

[4]劉彩燕,黃丹妮,胡曉月,等.基于深度訪談的大學生慕課學習現狀調查[J].大學教育,2020(3):36-38.

[5]李艷麗,楊倩倩.物聯網專業畢業設計培養過程的優化[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4):211-212.

作者:李艷麗 吳莉 杜鋒 單位:1.荊楚理工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2.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公路與軌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