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意義和途徑
時間:2022-11-05 08:55:14
導語:工科大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意義和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在工科大學生就業形勢趨緊的現實下,工科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方面存在如下問題:一是重視專業素養培養,而非專業素養的培養略顯不足,比如職業道德規范、面試禮儀、人際關系處理、責任心和敬業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二是未開設職業素養相關課程,工科專業教師在專業授課中滲透也少。目前,工科院校本科生課程設置中,都很少開設相關專業的職業規劃、職業道德和職業心理學等課程,學生普遍缺少相關知識。三是學生對職業素養培養的愿望強烈,但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薄弱,學校職業指導體系不夠完善。當前,盡管高校重視就業指導,但我國大學生沒有針對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和指導,就算近幾年學生們對大學生生涯規劃有了一定的概念,也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一些活動而已,缺乏有針對性的專家指導、監督,而學生卻迫切希望得到職業素養培養的相關知識。四是工科學生實踐技能相對較好,而創造性思維能力有待提高,工學結合尚待加強。針對以上問題,如何認清職業生涯規劃在職業素養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指導工科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讓學生除了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外,還要樹立科學的職業觀,培養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行為習慣,實現其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以體現對工科生的人文關懷,促進其全面發展,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涵義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是指依據個人內在的興趣愛好、能力傾向和外部的環境條件,為自己選擇職業方向、職業目標,設計職業發展計劃的個人發展戰略藍圖。具體體現為實現個人事業目標而確定的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人生是飄忽不定的,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就像為廣大學子們的人生加了錨一樣,無論風雨來自何方,人生之船都自有它的方向。大學生正處在職業探索階段,對未來的職業生涯要有清晰的認識和良好的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內容就是認識自己,通過分析個人,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清楚自己的技能,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樹立自己的價值觀,同時要認識工作世界,對外部環境進行合理的評估,作出抉擇并安排落實目標的措施。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可以了解自己的職業意向、職業技能、職業潛能等,發現自己適合的職業,確立自己的生涯路線,制定人生目標,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彌補欠缺,增強自己的綜合能力,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并使自己的將來可持續發展。
2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于提升工科大學生職業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工科大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是求職的重要準備。大學是個自我管理的課堂,郁悶、困惑、迷茫是很多人的口頭禪,“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是困擾很多大學生的問題,沒想明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缺乏職業理想,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會做什么、要做什么,隨大流,甚至只想著環境好、高報酬,眼高手低,到了工作崗位后又出現種種不適應,跳槽頻繁,這對于學校、個人和用人單位都是不利的。目前,大學生尤其是工科生的人文素養普遍缺失的狀況令人擔憂,中國歷史傳統文化斷層,道德低落、理想追求迷茫、急功近利、追求享樂等問題比比皆是。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引領工科生實現學業與職業的契合。職業生涯規劃是個人對未來職業的期望與設計,它包括個人探索、職業探索、就業市場分析、職業素質培養等內容。工科生在整體上呈現不如文科生活躍的特性,幫助工科生喚醒生涯意識,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能夠指導其找到自身的優勢,克服缺陷,提升學習與從業的自信心,并使其發揮自身優勢,找準職業生涯的支點,更加有目的、有計劃地完成學業,以適應職業的需要。指導工科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這是個知己知彼的過程,既對自身的興趣、性格、技能、價值觀有深入的了解,又對工作世界有認識,同時還能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工科大學生一般在人際交往、文學素養等方面有所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使其明確身上的責任,把品德、素養的提升作為自己學習的一部分,真正能知行合一。其次,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使工科大學生找好定位,尋找人生的方向,邁向積極的、成功的人生。凡事有備無患。職業生涯規劃是事業成功的指引器。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個人職業生涯為了什么呢?說簡單點,就是為了10年、20年后,你在哪里辦公,住的是什么房子,過的是什么生活。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使人保持學習的動力,努力更新自己的學習內容、創新能力,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
3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促進工科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的思考
北森等許多測評體系和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于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滿意度整體水平不高。盡管各項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系統已經慢慢在發展完善,但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還是較少使用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職業生涯規劃意識還不是很強,工科學生在這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近年來,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逐步完善,就業指導教師自身的職業化、專業化程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們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就業指導與職業指導不分等問題,許多學生只是掌握了應急性的就業政策與求職常識,卻缺乏所學專業與所從事職業的全面了解與分析,缺乏有關社會分工及社會職業方面的系統知識,職業意識十分淡薄,職業選擇仍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簡言之,職業指導不等同于就業指導,工科大學生的職業指導應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抓手,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素質)為最終目標。
3.1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必須專業化
健全大學生職業生涯開發,這就要求高等院校大力推進改革,并從制度上支持其實現。首先,高校要有專業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機構。只有專業化的機構,教育、管理、服務于一體,才能大力提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與質量。其次,高校要有專業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當下,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人員多為思政輔導員,他們雖具有豐富的學生工作經驗,但專業化程度相對較低。為了保證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需要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立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高等學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應具備心理學、職業指導與規劃等專業的知識,指導人員應逐步專業化、專家化。再次,高校要有專業化的職業測評和咨詢機構,以便更專業、更好地為指導學生服務。
3.2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必須結合工科特質
工科大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思想、職業行為習慣、職業道德的培養是貫徹大學四年,應努力構建“教訓結合、知行并重、點面相濟、全程漸進”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首先,高校要開設職業規劃教育課程。職業規劃教育課程現在已納入高校學生的必需課,各高校應該嚴格認真落實此項政策。其次,高校要主動謀求與社會資源的對接,共同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發展。結合職業咨詢師以及企業人力資源專員講座,開展持續的職業生涯教育。另外,要有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規劃觀念,對于工科生而言,大學四年需要一步步規劃自己,提升素養。大一是探索期,要培養工科大學生的生涯意識,以明確大學階段使命為中心,以啟發個人理想為關鍵,以專業熟悉為切入,以體驗引導為保障,主要使工科生加深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的認識。除了新生入學生涯規劃教育外,可邀請企業人力資源專員做講座,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將來所從事的職業,為將來制定的職業目標打下基礎;同時要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個人“人才庫”檔案,記錄學生的特點、興趣、職業能力傾向等內容,也可以舉辦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開展職業訓練營活動。大二是定向期,要讓工科生全面分析自身的特點,明確自己的興趣和目標,探尋自我發展的最佳道路,確定合適定位。同時學會放棄,以專注于目標。鼓勵學生通過參加各項活動,以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比如語言溝通力、團隊協作力等,并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充實自己;知行合一,利用假期進入專業相關的行業鍛煉自己,并要依據個人興趣與能力修訂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大三是準備期,學生在提升專業學習的同時,需要不斷在實踐中深化對自己的認識,有意識地進行能力和經驗的累積。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求職技能,培養學生獨立創業的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專業競賽、暑期實踐活動等。大四是一個抉擇期,畢業生需充分利用各種渠道收集信息,學習簡歷制作、面試等技巧,調整心態,以開朗而積極的心態去迎接挑戰,實現自己一直為之奮斗的目標,同時結合自身情況對自己的規劃做適當的修訂和調整。
3.3學生自身要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提升職業競爭力
首先,構建合理的專業知識。職業生涯規劃是屬于個人的規劃,既要符合社會的需要,同時也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并體現自己的價值。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職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從而一步步努力豐富自己的知識架構,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其次,培養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的梳理,整個大學四年,通過社團、實踐創新活動、課外科技活動,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結合企事業單位對工科大學生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方面的需求,從學生的科學創新能力、愛崗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奉獻和服從意識、職業技能素質等方面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大力提升工科大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生涯規劃伴隨每個人一生,大學階段的規劃只是一個階段,各高校應把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和輔導作為工科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核心內容和重要手段,在各職能部門的配合下共同探索,以提升學生就業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作者:徐靜嫻 徐敏 單位:廈門理工學院
-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師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 下一篇:基層干部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