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研究
時間:2022-11-19 10:11:30
導語: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的欠缺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旅游業突飛猛進式的發展,盡管中國旅游業沒有放棄全面整頓旅游秩序的努力,但頻頻發生的旅游亂像,使得社會對旅游業、對導游的印象不容樂觀,在這樣的背景下,旅游專業的第一志愿率比較低,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也不支持學旅游專業,導致有些學生身在旅游專業,心在游蕩徘徊,因此,談不上對旅游業的熱愛和對旅游知識技能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為游客提供主動積極旅游服務的意識。2014年新《旅游法》開始實施,這種現象有望得到逐步解決。
(二)文化素養和人文知識欠缺
旅游業是應用性和綜合性都很強的行業,它既是一個重要的經濟產業,又是一項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文化事業。因此,旅游從業人才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和實踐知識外,更需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與良好的藝術修養,為游客提供更高層次的服務內容。而目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通常文化基礎較為薄弱,對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本身就知之甚少,同時,面對巨大就業壓力,以及社會上功利性價值取向,許多學生更注重專業技術、技能的學習,而對于理論、人文科學等課程及相關活動不感興趣。
(三)功利性強,缺乏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新一代的高職學生在道德觀、價值觀取向上也更趨向于多元化。目前高職學生多為“90后”,絕大多數是家中獨生子女,性格上自信又脆弱,敏感又自私,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做事往往只考慮自己而較少考慮他人、集體的需要,有強烈的反叛意識,喜歡通過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容易斤斤計較,重索取輕奉獻,想問題做事情過于追求功利化,不愿意學習或做一些不能帶來實際經濟利益的事情。(四)禮儀禮貌修養的缺失禮儀禮貌主要表現在儀容儀表、儀態和禮貌等方面。旅游服務要求服務者具有干凈整潔清爽的外表和容貌,在日常工作中的舉止、姿態得體大方,禮貌待人,和氣恭謙。微笑和敬語是旅游從業人員與賓客之間心靈溝通的金鑰匙,在服務中,客人可以原諒服務員的操作失誤,但絕不能容忍服務人員的無禮、冷漠。
二、“中華茶藝”對旅游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路徑分析
(一)取道茶藝師的職業道德培養,強化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
職業道德是與特定職業相適應的職業行為規范總和。任何個人在職業道德活動中都要遵守一定的行為規范,這是職業道德準則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茶藝師的職業道德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愛崗敬業,忠于職守;遵紀守法,文明經營;禮貌待客,熱情服務;誠信無欺,真實公道;專研業務,精益求精。熱愛本職工作,是一切職業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對茶藝從業人員的培養,必須從一開始就培養其對茶藝、茶文化的熱愛,摒棄輕描淡寫的“泡泡茶而已”的思想,摒棄“茶藝只關乎美女”的看法。茶藝事業的道德價值表現為:人們在品茶過程中得到了茶藝從業人員所提供的各種服務,不僅品嘗了香茗,而且增長了茶藝知識,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凈化了心靈,更看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茶文化。對于茶藝從業人員來說,只有真正了解和體會到這些,才能從內心激起熱愛茶藝事業的道德情感。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主要是旅游服務工作,服務業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我們取道茶藝師的職業道德培養,強化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強化服務意識,踐行“游客為本,服務至誠”的旅游企業核心價值觀。
(二)普及茶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和人文素質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的起源、發展、經歷了幾千年,其間產生的茶文化知識博大精深。普及茶文化知識,讓學生了解茶的起源、發展、傳播的過程,了解茶葉的種類和特點、掌握如何使茶葉、茶具、用水完美結合沏出可口的茶湯,如何將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掛畫、服裝、音樂、表演神態等融入到茶藝表演中,帶觀眾進入審美的意念,讓學生在學習茶藝過程中彌補他們的最為缺少的史學、文學、藝術知識。可見茶學是一門學科,茶藝是一門人文的文學。所以,它的可塑性也非常的強,通過學習茶藝,讓一顆躁動的不安的心,茶的境界是安靜下來。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對他們每個人來說起點是一樣的,這就等于給了很多放縱自我的孩子再一次站起來的機會,讓每一個自信心不足的或喪失自信心的孩子在茶文化里再樹立信心,并把這份自信心帶到生活中,在不知不學中提高文化素養和人文素質。實踐證明,茶藝教學以其獨特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信心。
(三)同臺茶藝表演,培養高職學生團隊精神
在日常中華茶藝教學中,安排2-3人一組一臺茶席學習茶藝,教學做合一。小組成員可以輪流操作,互相討論和交流,從沏泡知識技能、動作要領到沏泡流程,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茶藝表演過程中,一位同學表演,一位同學根據現場表演進行臺詞解說,特別是創新茶藝環節,一臺茶藝表演四名同學不同分工,或彈奏古箏,或茶藝表演,或現場講解,把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掛畫,服裝,音樂,表演神態等融于一體,把觀眾引入詩情畫意般審美的意境,帶給客人精神上的盛宴享受。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中,勇于表現,樂于交流,融于合作,養成了與人為善、和諧樂觀的品質和高度的團隊合作精神。(四)不斷修正和強化茶藝禮儀,培養恭謙、自信、從容、典雅氣質對于茶藝師而言,不僅要懂得茶藝表演,還須掌握接待的禮儀。茶藝師的禮儀有服飾禮儀,對人的儀表起修飾作用;形體容貌,要求大方、恬靜、素雅;裝飾與化妝,側重自然與純粹美。茶藝師的儀態禮儀是日常教學的一個重點,從站姿、坐姿、行姿到表情、眼神、手勢、手法,一個個動作反復操練,不斷修正和強化,培養學生恭謙、自信、從容、典雅的氣質。內在的氣質還須內養。中國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廉、美、和、敬,這是中國傳統的茶道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結合,把時代精神用恰當的形式、完整的形態體現出來,使茶道成為體現時代精神的一種載體。宣揚中國茶藝精神,不僅有助于發揚茶道的“和諧”精神,使人與人之間增進團結,使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而且有助于弘揚茶道的“審美”情趣,為人們帶來精神的享受;培育茶道的“高潔”意境,提高人的風度與品位。總之,以清、靜、雅、和的中國茶文化精神陶冶學生,對培養他們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審美情趣能起到一般德育無法比擬的作用。
三、“中華茶藝”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對策分析
綜合國際旅游市場和杭州市旅游市場產業發展狀況,無論是國際權威組織,還是國內業界聲音,一致認為“旅游是個大產業、大市場、大消費”,“旅游發展的黃金期沒有變”。當前,旅游目的地越來越開放,旅游者品味也將越來越高,旅游企業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這就意味著旅游企業對旅游從業者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在旅游從業人才職業素養的培養也提到了新的日程上來。作為一門新興課程——“中華茶藝”,順應時展,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作如下對策。
(一)加強與茶館茶樓酒店等企業的合作,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以中國茶葉博物館、益壺金沙茶藝館和青藤茶樓等作為學生的實踐實習基地,真正實現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加強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的緊密聯系。定期安排教師和學生實地參觀、實習,了解和掌握企業最先進的經營理念、行業動態和職業素養要求,從而及時根據企業需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確定職業素養培養目標。
(二)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和評價模式
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融教學做于一體,并且把學習者視為主動的工作者的教學模式,即情境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中華茶藝”課程的教學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情境模擬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情趣,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吸收,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茶藝表演者與茶客的角色互換情景再現,又如以公司的采購員的角色如何挑選合適的茶品等。除了要創建“仿真”的教學環境,而且要求所有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模擬茶樓酒店、旅行社的正式員工,如著裝要規范整齊、用語要使用服務業中的慣用稱謂“您”以及禮貌服務的肢體語言等,這對旅游專業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是非常有幫助的。在評價模式上,也改變以往考勤加職業技能模塊測試的方式,而是在此基礎上增加茶文化知識理論測試和學生交際能力、管理能力、協調能力評分,更加全面評價學生。
(三)加強對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視
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非一朝一夕之功,在上好第一課堂之外,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學校技能文化節活動等激發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情感。通過參加無我茶會、茶藝表演、義務導游、禮儀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自豪感。旅游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還重在平時的養成。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教師的人格魅力都是養成學生職業素質的有效途徑和平臺。
作者:宋華英 單位: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金都管理學院
- 上一篇:空乘專業形體教學對職業素養形成的影響
- 下一篇:禮儀培訓在促進職業素養提升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