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素養課的探索與實踐
時間:2022-00-00 12:00:00
導語:職業素養課的探索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厭學、行為習慣差、心理問題多等問題,而用人單位在用人時又往往對職業素養要求較高,學生現狀與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有著巨大的差距。職業學校雖然重視學生管理及德育教育,但收效不大。本文介紹了北京市經貿高級技校通過開設職業素養課,設計課程內容和培養方法,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收到了較好教育效果的實踐做法。
關鍵詞:職業素養課;內容;方法;成效
職業教育具有鮮明的職業性、社會性和人民性,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為當地產業經濟服務是職業教育應當承擔的教育責任。然而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厭學、行為習慣差、心理問題,如焦慮、自卑、行為過激等情況,而用人單位在用人時又往往把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責任意識、敬業精神、守時守紀、文明衛生等綜合素質看做是用人的第一標準。可以看出,學生現狀與人才市場需求之間有著巨大的差距,要想解決這一矛盾,必須調整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從企業的實際需要出發,從學生未來發展需要出發,把教育學生學會做人放在第一位,將學生培養成自信、進取、誠實、自律、勤奮等人格健全的人,培養成符合用人單位需要的準職業人,讓學生在學會做人的基礎上學會做事,即所謂做事先做人。為此筆者學校開設了職業素養課,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職業素養課的課程設計
職業素養課設計為四個模塊,見下表。模塊設計遵循三個原則。一是遵循學生的教育成長規律。在學生入學之初,強調行為規范、文明禮貌、基本禮儀的訓練,之后隨著學生的成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逐步增加溝通能力、團結協作、責任意識的訓練,在學生畢業前夕增加敬業意識、忠誠意識、工作中禮儀的訓練,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準備。二是模塊的設計具有開放性。雖然在不同學期規定了不同的訓練內容,但統而不死,教師在上課時完全可以根據班級當時的學習狀況、管理情況,靈活選擇教育、訓練內容、訓練時間,以便教師能夠抓住有效的教育時機,增強教育效果。而且教師可以根據需要自行添加教育內容,以實現個性化的教育。三是對教師上課只提供教學素材,不提供教學課本。如果給教師現成的教材,教師往往會陷入傳統的教學模式,變成教師為完成課本的教學任務而教學,這樣會缺乏對班級學生教育、訓練的針對性,會抑制教師的創造性。如果只給教師提供大量的素材,教師可從中選取教學、訓練所需要的資料,就像提供了一個菜單一樣,需要給學生“吃蔬菜”時就選“蔬菜”,需要給他“吃米飯”時選“米飯”,這樣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教育效果會大大增強。
二、職業素養課的教學方法
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不是只靠說教就能做到的。現在在學生身上存在著嚴重的知行不統一的問題,如教育學生要守時、守紀,學生也知道上課遲到違反紀律是不對的,知道說話要文明要有禮貌,但就是經常做不到,這就是教育的偏差。習慣是靠養成的,而不是講授的,不能單靠說教,而要讓學生去體悟、去經歷,使其內心真正去認同。教學中所采用的形式要讓學生樂于接受,要生活化,語言要用鮮活通俗,事例要生動典型,形式要喜聞樂見,要用學生參與其中的訓練方法去教育,要讓學生在團體中去相互學習,互相督促提高。例一:筆者學校有一位老師要求學生擦黑板,擦黑板給學生記分。有一名學生自告奮勇,第一個把黑板擦了,而且他擦得很仔細、很干凈,但這位老師只給了他3分。這時老師啟發學生,看看誰能把事情做得更完美些。又有一名學生走到黑板前面,他不但擦了黑板,還把黑板槽里的粉筆末也擦了,老師給了這位學生4分。老師仍不滿足,仍然啟發學生看看能不能把事情做得更完美些。學生認真思考、觀察,終于又有一名學生走到黑板前,不但把黑板槽里的粉筆末擦掉了,還把黑板上面的灰塵擦了,然后又用濕布整個擦了一遍,老師給了這位學生滿分。這就是老師對學生的培養,要求學生做事要完美,要盡心盡力,要永遠做得比別人好一點。例二:有一次老師上課的時候,突然要求學生下樓,學生莫名其妙:“我們正在上課為什么要下樓呢?”學生們下了樓,但老師又要求學生回教室,學生覺得更加莫名其妙:“為什么讓我們下去,什么事情都沒做,又上來了呢?”回到教室后,老師讓學生講一下剛才下樓是什么樣的情景,啟發學生想一想其他班級上課時應該怎么做。隨后老師要求學生重新走一遍,這次上下樓時再沒有了喧鬧聲,學生一律靠右行走,秩序井然,非常安靜。
三、對職業素養課的任課教師(班主任)的要求
曾說過:“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唯有教師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學生心靈的純潔。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們不僅要注重教書,更要注重育人;不僅要注重言傳,更要注重身教。廣大教師要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堅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風范教育和感染學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社會的尊重。”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典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他們把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行為習慣。教師的人格在潛移默化低影響著學生的個性、品德的發展。在教師中,由于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最多,而且管理事無巨細,因此對學生的影響尤為巨大。教師們曾戲稱,誰帶出來的班,學生就像誰,可見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也因此,學校要抓師德建設,抓教師素質。要使教育更見成效,首先要提高班主任的素質。然而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大多沒有接受過師范專業教育,沒有系統學習過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對學生的行為偏差不能準確理解,經常是教育不得法。筆者經常聽到班主任抱怨:“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XX簡直就是人渣!”教師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付出了巨大努力而教育收效不明顯的矛盾中掙扎。有人在2014年對10所中職學校三百余名教師使用Scl-90問卷進行測評,測評結果顯示:47.5%的教師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強迫癥占42.5%、軀體化占40%、焦慮占28%、抑郁占27.5%、敵對占22.5%、人際關系占20%。教師都有心理問題,怎么能教出心智健全的學生來呢?另一方面,現在任教教師基本上是在高考制度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所接受的教育是文化知識教育,而德育教育、做人的教育很缺乏,教師自身往往就缺乏溝通能力、合作能力,這樣的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筆者認為教師只要從事教育工作,自身素質的缺失就必須要補上,教師講授職業素養課的過程恰恰是自身補課的過程,是自我教育的過程,是教師素質提高的過程,這也是開設職業素養課最有意義的地方。教師在開始授課的時候,就像小孩學走路一樣,或許會步履蹣跚,或許會跌跟頭,但一旦教師成熟起來,那將是學校和教育界的寶貴財富。另外班主任擔任職業素養課的任課教師,還可以使教育從課上延伸到課下,讓課堂內的訓練活動延伸到生活常態中,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管理相結合,與班級建設、學生個人成長的實際相結合,使學生的行為與意識不斷強化,從而固化成學生內在的素質,并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
四、開設職業素養課的成效
1.形成了全員育人的氛圍
以前,教師或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是個人行為,是一個人對應一個教學班。職業素養課的開發使學生管理形成合力,由學校組織、實施的職業素養課逐漸形成一個氛圍,制定出塑造一名合格中專生的基本標準,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有了新的工作平臺。學生的專業學習、技能訓練和職業素養三位一體,成為學校學生管理的一大亮點,在學生成長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職業素養課的開發方面,學校統一制定教學規劃,教師設計自己的訓練內容,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應該說,無論是在筆者學校還是在其他職業學校,沒有任何一門課能像職業素養課這樣,呈現出跨學科、跨年級的特點,緊貼學生實際,為學生將來職業發展鋪路搭橋,把學生塑造成為準職業人。
2.有助于學生知行統一
職業素養課不僅給出標準,而且更重視學生訓練,把學生知和行統一起來。在職業素養課中,學生不僅學習正確的站姿、坐姿和行姿等動作要領,而且要在自己的行為方式上準確呈現出來,并在升旗、兩操、學校例會等場合正確運用。這是其他課程不曾有過的情況。職業素養課僅是開始。在學校組織和教師實施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樹立通過職業素養課使學生發生變化的典型事例,以點帶面,從根本上扭轉學生管理工作中被動、滯后的局面,使學生管理從消極應付學生轉變到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軌道上來。
作者:白彥婷 單位:北京市經貿高級技校
參考文獻:
[1]劉偉.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探索[J].職教論壇,2010(20).
[2]陳玉峰.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實踐研究[J].知識力量•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2013(3).
- 上一篇:健美操與審美教育的研究
- 下一篇:《民法總論》教學內容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