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業學院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探索
時間:2022-00-00 12:00:00
導語:中職業學院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生需要信仰驅動,社會需要共識引領,發展需要價值導航。只有人人提升自身素質,尤其是作為社會人的職業素養,才能安其本位、樂其本業、敬業奉獻、恪盡職守,傳遞正能量,凝聚新力量,構筑和諧社會大舞臺,實現富民強國中國夢。在此,職業素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人,若沒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人生發展將暗淡無光;一個組織,若其員工沒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便會失去凝聚力、向心力與競爭力;一個民族若沒有職業素養,民族振興將失去希望;一個國家,若公民沒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國家興盛將遙遙無期。而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是培養職業素養的基本途徑,職業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培育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這就決定了職業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向社會輸送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社會事業的建設者。同時,職業教育應貫穿人生發展的始終,為人一生的發展搭建良好的基底。職業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職業素養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核心力量。鑒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魯中職業學院責無旁貸地肩負起了培育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教育任務,并在長期探索實踐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生職業素養培育方案。
職業素養內涵
職業素養,是指人們從事某種職業所具有的職業理想與信念、職業態度與興趣、職業責任與紀律、職業技能與職業情感等。簡而言之,就是指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人文素養等方面。“冰山”理論認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只是冰山的一小部分,支撐著這小部分的是水下80%左右的隱藏著的巨大冰山。職業素養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八分之一的冰山,主要代表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行為等,是看得見的顯性職業素養,而冰山隱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體的八分之七,代表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作風等方面,是看不見的隱性職業素養。顯性職業素養和隱性職業素養共同構成了個人所具備的全部職業素養。其中,個人職業價值的實現主要依靠職業技能等顯性職業素養,但支撐制約顯性職業素養的卻是隱藏在冰山下的八分之七的隱性職業素養。因此,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應該著眼于整座“冰山”,以培育學生的顯性職業素養為根本目的,培養隱性職業素養為精神保障。
良好職業素養的意義
對個人發展的意義從學生發展的角度講,首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才能順利實現就業。就業是個人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是從“學校人”轉變為“社會人”的必經之路。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懂技術、會變通、有文化、能敬業,才能在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順利實現就業甚至擇業。其次,從個人長遠發展來看,學校教育給予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是有限的,但以知識經濟和市場經濟為特征的當代社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要求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教育滿足無限的社會要求,可能的契機和途徑就是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素養教育,使學生適應職業的多變性、發展性,能夠隨時更新自己的職業能力,實現職業技能的遷移。對社會發展的意義21世紀是高科技、高效率、高競爭的知識經濟時代,各國綜合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是國民素質的競爭。在一份國家競爭力評估中,我國國民素質的國際競爭力排名35位,這一指標成為制約國家競爭力提高的瓶頸之一。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嚴重的“用工荒”事件,即在勞務領域用工短缺。究其原因,是職業素養問題。在中國,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心中,“靠手吃飯”的勞務工作是低下的,“靠嘴吃飯”的辦公室工作才是令人羨慕的。所以,他們寧愿待業在家也不愿下車間勞動。殊不知,由“手上工作”支撐起來的實體經濟才是促進社會大發展快發展的中流力量。因此中國人的思想偏頗不但不利于個人發展,更在某種意義上阻礙了社會進步。職業教育當務之急應提升公民職業素養,轉變公民就業觀念,提升整個社會勞動者的素質,從而變中國的“人口”優勢為“人才”優勢,提升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可見,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勢在必行,迫在眉睫,功在個人及單位,利在社會與國家。呼吁公民的職業素養培養規劃應納入國家人才培養體系,并建議國家建立健全職業人職業素養評價標準和機制,引領全民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促進社會文明和進步。
職業教育鑄就職業素養的途徑
我國的職業教育經歷了從被質疑到被認可,從艱難創業到初具規模,從邊緣教育到國家重點扶持教育的歷程,如今,己在教育領域占據一席之地,成為與普通高校并列的教育形式。這充分表明職業教育理念的科學性、方向的正確性、目標的合理性、教學質量的高端性。魯中中等專業學校在職教發展的浪潮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獨創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的育人方式,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義務與責任。在長期實踐中,本校形成了“以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為主體,以素質教育和技能培養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教學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成就了學生的職業技能與健康身心,服務了一方社會的經濟發展。
找準一個點——以素質教育為切入點
在職業素養中,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與職業態度的培養是提升職業技能的思想保障。而人的思想是最難改變的,尤其是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他們是所謂應試教育的“失敗者”,在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改變學生心態,樹立正確職業意識,便成了首要而迫切的任務。素質教育無疑是進行職業素養教育的最佳切入點。本校通過多年的辦學總結,致力于教育理念的創新,融合教育心理學知識,構建起了拓展訓練為主的“參與、體驗、感悟、成長”的素質教育模式。在此理念指導下,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職業生涯教育、就業與創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道德與法律教育、人格教育、養成教育等。其中,職業生涯教育與職業素養有著直接的聯系,規劃職業生涯首先使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及能力水平,并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設計自己的職業目標,然后制訂階段性發展目標,同時制訂評估考核措施,對每階段的發展進行評估、反饋和調整。這是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的啟蒙教育,將對學生以后的職業選擇與職業生涯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在就業與創業教育中,除了教給學生相關方法、技巧、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向學生滲透正確的職業意識: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崗位的不同,崗位只有工作內容的不同,并無等級之分,不論何種工作,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為學生實現順利就業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使學生崇尚勞動,腳踏實地,學會“低頭做人,抬頭做事”。素質教育的形式一方面繼續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職業素養教育;另一方面,又不局限于課堂,開展以感恩教育、自立自強、團結協作、職業目標設立等為主題的戶外素質拓展課、各種校外實踐訓練課以及社團活動等,拓展了素質教育的空間與時間,增強了時效性。通過素質教育,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端正了心態,樹立了正確的職業觀,從源頭解決了思想意識問題,促成學生的自我完善、自我成長,自我提升,為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奠定了心理基礎。
形成一個面——學校的頂層設計
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部分,與學校建設和總體發展趨勢有著緊密的聯系。學校主管領導應具有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思路、科學的教學理念、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有效的工作方針、科學民主的決策體制,只有具備了這些頂層設計思路,學校各項工作才能有條不紊的開展,職業素養教育的開展才能得到強有力的保障。本校結合實際,提出了“苦練內功質量立校,提升內涵鑄造名校”的教育理念。同時,著眼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現代教育的五大理念:一是在辦學方向上,堅持立足工作大局,服務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辦學理念。這就為職業素養教育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即適應當地經濟建設為目標,培養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的人才;二是在職教發展上,提出現代職業教育機制創新、體系完備的頂層設計。這就為職業素養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既要符合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又要結合職校特點開展職業素養教育,同時要有所創新與突破:三是在人才培養方面,探索實踐升學、就業、創業路路通的“立交橋”人才培養模式。這樣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性便得到了充分彰顯;四是在教育教學上,推行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為主的教育教學改革。這就直接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意識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為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渠道。五是在工作方法上,實行決策力、執行力、群眾路線、科學評價“四位一體”的運行機制。在此機制下,教師積極性得到了極大提高,學院打造出了一批批高素質、高能力、高涵養的教職工隊伍。這就為職業素養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師資保障。在五大理念的指引下,結合多年的辦學經驗,學校完成了職業教育兩大體系的建設:一是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以“講政治、講大局、講創新、講團結、講形象、講奉獻”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坐標,以培養學生自強創業和創造發明的意識和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教學坐標,確定了“思想正、身體好、技能高”創新型實用人才的培養目標。二是評價體系建設。包括以職業素養(意識、素質、能力)為核心的學生評價體系和以職業素養、師德為核心的教職工評價體系。五大理念的提出與踐行,兩大核心體系的建設都是以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為根本目的。由此可見,學校頂層設計是一個面,只有在這個面內,職業素養教育才能有章可循、有序開展、有所成效。構建一個圈——學校、家庭、企業及社會組織職業素養是個人素質的一部分。家庭是學生的主要生活場所,是一個人釋放本真性情的地方,父母對學生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上講要超過學校、社會的影響。因此,家庭教育是學生“根”的教育,根深才能葉茂,良好職業素養的養成,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為此,本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開通了家校信息網,并不定期地舉辦家長會、開展家長論壇、慰問困難學生父母、定期家訪等活動,實現了“雙管齊下”的教育效果。此外,在教學中,學校把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生德行教育的各層面,把孝道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教育學生回報父母恩,感恩父母心。只有學生首先處理好與父母的關系,才能在工作中處理好與同事的關系,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職業技能的培養是職業素養教育的重點,一個人的所有素養最終都要通過能力來體現。因此,職業技能是關鍵,是評價職業教育價值的主要標準。而企業無疑是培養職業技能的最佳場所,因此學校要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學校與本地十幾家大型工業、企業等建立起長久的合作機制。在校內,專業設置針對性強,服務當地經濟發展,并在此基礎上,重新整合教材,制訂教學目標,在方向上給予學生正確引領。在教學方面,專業課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主課程,因此,專業課主要采用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項目教學法,構建起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體系。讓學生在仿真的職業環境中,通過自我探索、自我實踐,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切實提升職業技能。在校外,企業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最佳場所,學生在課堂學習和校內實訓的基礎上,再到生產、經營、服務、生活第一線進行實踐,能夠給予學生真實、直觀的職業觀念、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便于學生把知識與技能轉化為現實的能力,適應企業崗位需求,練就精湛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既關乎個人成長,又關乎社會和諧與進步。職業教育只有真正擔負起培育學生職業素養的使命,才能實現其社會價值。因為人的本質在于其社會性,而職業是人融入社會的橋梁,每個人都需要一份職業,只有人人誠實勞動,精業勤業,才能“樂其業”,進而“安其居”,安居樂業,社會繁榮,盛世太平,民族振興,中國才能搭建和諧社會大舞臺,大步走向新時代,實現富民強國的中國夢。
作者:李忠山 單位: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魯中職業學院
- 上一篇:探究中醫學中的健康行為養成教育
- 下一篇:《大學生安全教育》課堂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