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區鄉村醫生職業素養現狀及原因
時間:2022-03-27 09:48:55
導語:本地區鄉村醫生職業素養現狀及原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十三億人口九億在農村。鄉村醫生是具有中國特色長期工作在廣大農村的基層衛生工作者,他們是農村醫療衛生保健的忠誠衛士,是廣大農民的健康守護神。隨著國家三農工作的開展與不斷推進,農村衛生工作對鄉村醫生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市行政村1016個,需建設村衛生室988個,對照省定標準,已基本達到標準化的村衛生室242個,需要進行改擴建的村衛生室171個,需重新規劃新建的村衛生室575個。全市共配備村醫2411名,其中取得執業醫師、助理醫師、注冊護士的共143人,年齡35歲以下的335人,35-50歲的1023人,51-60歲的869人,60歲以上的184人。100%的村醫接受過不同程度的醫學教育,其中大專以上學歷99人,中專學歷1764人。以上數據表明通過《2001-2010年全國鄉村醫生教育規劃》的實施,本地區鄉村醫生學歷、執業資格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也很明顯的看出具有執業資格和大專學歷的所占比例仍然很低,鄉村醫生的整體素質還不高。
第一,中國的鄉村醫生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赤腳醫生。最早的一批鄉村醫生主要是那些靠家庭傳承下來的一部分醫生,他們都沒有上過正規醫學院校,沒有學歷,依靠祖傳秘方以及從醫經驗成了鄉村醫生,后來國家根據農村工作的需要選拔一部分能力較強的人員到上級衛生機構進行針對性的短期培訓然后從事鄉村醫療工作,叫衛生保健員,這部分人也沒有學歷。199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執業醫師法》,規定了醫師考試注冊制度,并且根據中國的國情在附則第四十五條規定“在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向村民提供預防、保健和一般醫療服務的鄉村醫生,符合本法有關規定,可以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不具備本法規定的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由國務院另行制定管理辦法”。以法律形式為鄉村醫生管理提供了依據。2003年8月5日,國務院頒布了《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規定自公布之日起進入村醫療衛生機構從事預防、保健和醫療服務的人員,應當具備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不具備條件的地區,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允許具有中等醫學專業學歷的人員,或者經培訓達到中等醫學專業水平的其他人員申請執業注冊,進入村醫療衛生機構執業。對《條例》頒布時已經從事鄉村醫生工作的人規定了兩種注冊方式,第一種是直接注冊,第二種方式是培訓、考試注冊,這標志著鄉村醫生的管理已經進入了執業注冊階段。經過這幾次重大改革,本地區鄉村醫生的學歷情況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大專以上學歷99人,中專學歷1764人。具有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護士資質的人員不多。全市才有143人,僅占全市村醫比例的5.9%,并且有流失的傾向。第二,據市衛生計生委員會的統計本市鄉村醫生共2411名,年齡35歲以下的335人,35-50歲的1023人,51-60歲的869人,60歲以上的184人。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我市50歲以上的村醫占鄉村醫生總數的44%以上,整體年齡偏大,結構老化。加之農村師承學醫已基本絕跡,后繼無人,農村醫療隊伍青黃不接,問題嚴重。限于各種利益糾葛和職業發展有限的問題,很多鄉村醫生子女或者有文化的農村青年不愿意做鄉村醫生了。沒有形成完備的外部制度環境,吸引年輕的農村有文化青年投入鄉村醫生行業。第三,最早的那一部分師承醫學的鄉村醫生主要是中醫,但隨著西醫的發展加之中醫發展的限制,那些中醫鄉醫的老去,現有的鄉村醫生中會中醫的已經很少。據統計我市90%的村衛生室不能提供中醫藥服務,中醫醫生坐診更是少之又少。第四,在基層衛生室最常見的可能就是一個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沒有專門的檢查床和觀察床,做不到診療室、注射室和藥房分開。在鄉鎮中心衛生院條件要好些,配備有一些低標準的X光機、B超和心電圖機,他們用最簡單的醫療設備和自己的責任心,發揮了為9億農民健康服務的重要作用。第五,村衛生室作為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的網底,承擔著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公共衛生、常見病診治的職責,是貼近百姓、服務群眾的最基礎環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94年《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頒布后,公布了村衛生室的基本標準,明確了村衛生室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一定程度上規范了鄉村醫生的行為。近年來,我市村衛生室及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有了一定進步,但與先進地(市)相比、與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處于相以落后的狀態。需建設村衛生室288個,對照省定標準,已基本達到標準化的村衛生室242個,需要進行改擴建的村衛生室171個,需重新規劃新建的村衛生室575個。截至7月25日,全市應新建的288個村衛生室已有17個投入使用,33個主體完工,61個已開工建設,161個完成規劃選址。改擴建的171個村衛生室有5個已投入使用,24個正在裝修布置,42個已開工建設。未啟動的共有106個,其中改擴建90個。第六,村醫經濟待遇不高,社會保障不健全。一是村醫身份不確定,帶來一系列問題難解決。二是個人收入有所下降。醫改前村醫待遇主要收入來源于藥品加成和醫療服務性收費,現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全面執行藥品零差價銷售,盡管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但是與他們原來的藥品利潤比起來相差甚遠,村醫的待遇普遍下降,且地區間因服務半徑和服務人口的不同而差距較大。三是社會保障難落實。因為他們是農民。國家沒為他們建立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雖參加新農保,但待遇偏低,退休后基本生活難以維持。目前國家沒有具體的政策來確定鄉村醫生的身份,養老成了他們的一塊心病。鄉村醫生希望轉成國家公辦的醫生,由國家發工資,納入國家單位的系列。
四、本地區鄉村醫生隊伍整體發展
第一,當前大部分鄉村醫生生活在農村,服務于農村,農村熟人社會中固有的血緣、親緣、地緣關系使得鄉村醫生在看病的過程中能真正地為病人考慮,一心一意為農民服務,做到態度和藹親切、同情關心體貼病人,甚至隨叫隨到,上門服務,這就使得鄉村醫生具備了最基本的敬業精神和救死扶傷,普濟眾生的醫德。隨著近幾年對鄉村醫生的規范管理。大多數鄉村醫生能做到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行醫,但由于大多鄉村醫生受正規培訓學習的機會有限,在與患者溝通、保護患者隱私,在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及健康教育、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方面做得不夠好。第二,大多數鄉村醫生是掌握了一定醫療技術的農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基礎學歷低,后來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獲得中專或大專學歷,但是人文素養低、專業知識面窄,不能很好地將醫學知識和人文知識融合并在醫療實踐中進行運用,不能適應日益發展的農村醫療工作的需要。第三,他們的職責是初級診療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其他。他們既要會看病抓藥,還要會注射推拿消毒包扎,同時還要常見的傳染病、流行病、地方病做預防的宣傳教育和統計上報工作。他們同時扮演著醫生、護士、藥師、保健員的多重身份。表面上看他們是掌握多方面的知識,但每一種知識又不夠深不夠全面,使得其整體素質不高。經調查發現鄉村醫生的基本技能表現在:體格檢查、處方填寫、肌肉注射、靜脈輸液、氧氣吸入、心肺復蘇、外科縫合清創換藥拆線等,只能處理當地常見病、多發病和地方病。但是行醫不規范,濫用抗生素,亂輸液,大處方,環境差,無防護措施,無無菌操作意識,對梅毒、艾滋、淋病、流感等疾病相關知識了解不夠。跟很多大醫院比起來,他們的服務是比較薄弱的但服務功能比較廣泛。
五、本地區鄉村醫生職業素養提升情況
經調查發現,鄉村醫生接受繼續教育的時間和機會少,學習能力差,很難學到針對性和實用性的醫學知識,使得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素養的提高受到極大的限制。鄉村醫生的繼續教育和培訓情況主要是依靠到上級醫院進修,而這種進修機會主要針對鄉鎮中心衛生院的業務骨干,對于基層衛生室的鄉醫主要是前幾年國家要求所有的鄉醫必須取得相應的學歷和執業證書被強制送到相關醫學院校短期學習后再也沒有出去學習過。還有一個問題是大多鄉衛生室只有一個人,身兼多職,一旦出去學習就得關門,影響到農民的看病。農村信息網絡發展的滯后也影響到鄉村醫生的素質的提升。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地區鄉村醫生的職業素養總體情況不高,存在很多問題。限制鄉村醫生提高職業素養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多鄉村醫生自我提高意識不強,得過且過,沒把鄉醫當作終生唯一的職業。二是鄉醫人員配置不足,工作繁忙,空余時間少。第三個原因就是上級主管單位給他們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鄉醫收入低出去學習代價大。基于以上分析,希望國家衛生行政機構、醫學教育院校能夠關注關心這個問題,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相關優惠政策為鄉村醫生提高職業素養提供條件。同時強化作為鄉村醫生的職業榮譽感,使其認識到自我提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提升自身職業素養。
作者:馬平 王文勇 單位: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院 隨州職業技術學院醫護學院
參考文獻:
[1]日五部委《關于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2001年5月24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2002年10月
[3]國務院頒布了《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2003年8月5日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國鄉村醫生教育規劃(2011—2020年)》2013年10月28日
- 上一篇:航海精神與航海類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研究
-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素養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