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01-02 04:40:06
導語: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針對環境監測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理論課程教學和實訓課程教學兩個方面對環境監測課程教學進行改革與實踐。通過精簡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方法、豐富課程資源等方式,提升理論課程教學效果,通過建立開放性實驗室、增設戶外實訓項目、開設仿真實訓模塊、舉辦校園技能大賽以及重視生產實習環節等措施保證實訓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職業素養;環境監測;改革措施
隨著環境狀況的不斷惡化,石化行業對于環境類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提升。筆者學校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依托石化行業特色辦學,為了滿足石化行業對于環境類專業技術人才的大量需求,學校針對工業分析技術專業開設了環境監測等相關課程。然而由于環境監測課程在筆者學校起步較晚,教學過程中出現教學設施不夠完善、實踐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學生不夠重視等問題。因此,亟須對環境監測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環境監測技術人才。
一、職業素養的內涵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職業素養即學生通過學習校企文化、訓練專業技能、陶冶道德情操等方式,為適應社會和崗位需要具備良好的技能知識、工作態度、職業精神和心理狀態。職業素養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素養是指學生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實踐技能等;隱性素養包括學習能力、職業態度、職業道德和職業情感等綜合素養。多數企業認為專業知識和技能可以通過崗前培訓的方式使學生快速掌握,而良好素養的養成卻是一個長期緩慢積累的過程,因此,高職院校不但要強化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教育,而且要重視學生隱性職業素養的提升。
二、以職業素養培養為核心的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1.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措施。(1)整合參考資料,精簡教學內容。目前,該門課程選用的教材是由王懷宇主編的《環境監測》,該教材注重知識的系統性,涉及內容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本文提出對所用教材進行“融、減、增”。“融”是指對各類相似的監測指標進行適度融合。“減”是指刪減過時的監測方法。“增”則是指增加與石化行業相關的最新環保法律法規,水體、大氣、固體廢棄物等監測項目的監測方法以及排放標準等內容。此外,還增加了與專業知識相關的趣味性閱讀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整合和精簡教學內容,使環境監測教學具有鮮明的石化特色和學科特點,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還培養學生善于抓住重點、樂于閱讀、勤于思考的職業素養。(2)轉變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為了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筆者提出以下幾種教學方法,旨在將“教學做”融為一體,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具體教學方法如下:參與式教學,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方式,以學生為活動主體,逐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解決問題能力等職業素養。情境式教學,教師根據企業的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設置相似的教學情境開展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愛崗敬業、勞動意識、吃苦耐勞等職業素養的培養。結構式教學,結構式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和整合,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3)善用信息技術,豐富課程資源。筆者學校與中石化長嶺分公司共同搭建了一個優質資源共享的校企網絡培訓平臺。該平臺為學校學生提供課外學習的核心資源。對于環境監測課程而言,平臺資源庫中包含水體、大氣、固廢、土壤及噪聲監測項目的各類教學資源,還包括學習任務、測試題庫、交流互動、答疑討論、課后作業及課后拓展等內容。教師在課堂中主要運用多媒體、微課、雨課堂、藍墨云班課、中國MOOC等信息化手段和網絡資源。信息技術的運用拓展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者變成課堂學習的主動探索者。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學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運用技術、樂學善學等職業素養有了大幅提高。2.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措施。(1)建立開放性實驗室。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可充分利用實訓條件,為學生建立開放性實驗室。所謂開放性實驗室,是指在實驗室管理員和實訓課程教師的指導下,每周在固定的時間段內為學生開放采樣工具、儀器設備以及藥品試劑,讓學生完成監測方案設計、預處理、數據處理等課堂上無法完成的實訓內容,使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熟悉環境監測的整個工作流程。開放式實驗室的建立優化了資源配置,提高了實驗室的利用率,增加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功能,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科學思維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增設戶外實訓項目。為了加強對于布點、采集樣品、預處理等前期準備工作的訓練,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將實訓地點設置在實驗室以外,帶領學生走出實驗室,利用周邊環境資源完成實際的環境監測任務。可在戶外開設的實訓項目有《長嶺公園水樣的采集與保存》《中石化長嶺分公司廠區大氣中SO2含量的測定》《汽車尾氣中氮氧化物含量的測定》《校園噪聲的監測》等。戶外實驗的鍛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3)開設仿真實訓模塊。環境監測實訓課程中往往需要一些昂貴的、精密的大型儀器,由于這類儀器對于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較高,而且儀器數量較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般由教師演示操作,學生觀看學習,無法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切實掌握儀器的操作步驟和實驗原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開設相關的仿真訓練,使學生在虛擬的三維環境下熟練掌握該儀器的操作、運行和維護。當仿真訓練達到學習目標后,方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際操作,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仿真實訓的實施有效地解決了因時間、空間、資源等限制而造成的教學困擾,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同時培養了學生信息技術運用、知識遷移、技能應用的能力,促進了自身職業素養的全面提高。(4)舉辦校園技能大賽。技能大賽是檢驗實訓課程教學成果的最佳途徑。大賽將競賽和實訓融為一體,強化技能水平,能夠從真正意義上達到以賽促學的目的,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技能大賽的內容設置在環境監測實訓課程的范疇之內,同時具有鮮明的石化行業特色。結合中石化長嶺分公司環保部門的工作內容確定大賽題目,模擬石化企業技能比武的活動場景確定大賽流程,此外,還邀請企業人員進行賽前指導并擔任大賽評委。大賽分為個人賽項和團體賽項,具體包括“理論+仿真+操作”三個環節。個人賽項重在考查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和思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體賽項旨在培養學生與團隊成員溝通交流、團體協作的能力。通過舉辦具有石化特色的校園技能大賽,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融入今后的工作崗位當中。技能大賽涵蓋了職業素養培養的諸多方面,是有效促進高職學生形成良好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主要涉及的職業素養有規范操作、注重細節、遵守規則、團隊協作及良好的心理素質等。(5)重視生產實習環節。環境監測實訓課程是一門實踐類的專業核心課程,學生參與到一線的監測工作對于夯實環境監測知識大有裨益。為了充實實訓課程教學內容,筆者學校與長嶺煉化公司、巴陵石化、中石化催化劑公司、岳陽興長公司安環部、污水處理廠等企業的環保部門建立了深度的合作關系,多個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全面的生產實習平臺。學生在企業環保部門參觀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深入地了解當前環境監測最新的法律法規、監測技術以及國家、地方、行業排放標準等信息。利用進企業實習的機會,學生能夠更多地接觸到實際的監測工作流程,熟知監測指標、掌握監測儀器、學習操作技巧。該方式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將環境監測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還有助于縮短學生畢業后進入工作崗位的適應期,使學生能夠快速地融入工作崗位。此過程注重知識的系統性、結構性和應用性,有助于學生掌握環境監測的整個工作流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貼近生活、環保意識、獨立思考、思維能力、提升自我、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等職業素養的培養,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果。
三、小結
為了更好地滿足企業的需求,筆者學校將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目標貫穿于大學學習的全過程,不斷改進和完善教育教學方式,推進課程教學改革。通過各種方式提升理論課程教學效果,保證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只有將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優化環境監測課程教學。通過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一套具有石化行業特色的環境監測課程教學體系,為培養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操作能力突出、綜合素質較強的環保人才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朱平.職業素養視角下的高職課程教學評價改革[J].職教論壇,2013(8).
[2]劉春梅,王正揚.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2014(10).
[3]李蕓,李科林,龍堅.基于農林高校特色的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8).
[4]陳學萍,張曉嵐,陸永生等.環境監測課程網上平臺協同教學的探索[J].高教學刊,2018(10).
[5]王媛.淺析“互聯網+”背景下環境監測課程的教學改革[J].云南化工,2018(1).
作者:王倩 曹林毅 劉寶欣 單位: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飛行專業職業素養工作探究
- 下一篇:旅游執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