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職業素養培養探索與實踐

時間:2022-03-04 10:12:49

導語:英語課程職業素養培養探索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課程職業素養培養探索與實踐

【摘要】職業素養是人們從事某種職業所具備的知識、素質和技能,是高職學生實現就業并勝任工作崗位的基本前提,是用人單位選聘人才的首要考慮因素。本文分析了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問題、將職業素養培養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必要性,進行了高職英語職業素養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素養培養;英語;必要性;探索與實踐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問題

1.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隨著2006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我國職業教育開始由以規模發展為主轉入以質量提升為主的發展階段。2011年《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2015年《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文件都特別強調,高職院校要從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看待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強化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促進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精神養成相融合,將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能性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在加強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方面的重視。職業素養是人們從事某種職業所具備的知識、素質和技能。“從高職學生的角度來看,職業素養是實現就業并勝任工作崗位的的基本前提;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職業素養是選聘人才的首要考慮因素”。可以說,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是高職院校學生的兩大利器。“良好的職業素養有利于提高畢業生擇業就業的競爭力、職業變化的適應能力和就業創業的創造能力”。職業素養是提升高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對學生就業競爭力具有彌補、促進作用。高職院校只有對學生加強職業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才能提升就業競爭力,有助于學生、學校、用人單位的可持續發展。2.高職學生職業素存在的問題。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各高職院校在學生的職業技能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還不盡如人意。我國就業市場的供需矛盾越來越突顯;一方面,許多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另外一方面,大學生“無業可就”、“有業不就”和“錯位就業”(所學專業與從事工作不對口)的現象并存。很多事實證明,這種現象的存在與學生的職業素養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有關。這就要求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在不斷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尤其是去年教育部提出的高職擴招100萬人,更應提升對學生職業素養的認識,加強內涵建設,突出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以適應學生高質量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

二、將職業素養培養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根據教育部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修訂稿),高職英語是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是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服務的,是培養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課程。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意識,為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但具有隱性的思想教育模式,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一樣,具有德育素養價值。在教學中,通過中外文化的差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英語學科同時具有文學性和思想性特點,教學內容中有關人性、道德、情感等篇章經過教師講解、學生誦讀不知不覺滲透到學生內心”。小組活動、情景對話等學習形式,不僅使學生學到語言知識、掌握交流技能,提高英語水平,還能營造出主動、積極、協作的交際氣氛,培養學生合作、團結、進取的精神,提高溝通能力。所以,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職業素養培養非常有必要。通過問卷星調查發現(有效填寫人次為1581):在高職英語課程的學習中能力提高占比依次為:英語語言知識71%、英語應用能力55.6%、學習英語的興趣43.8%,小組合作意識27.8%;認為在學校開設的英語課程培養的職業素養占比依次是人際交往能力71.1%、語言表達能力64.1%、團結合作、進取精神63.7%、自主學習能力56.6%、正確價值觀43.3%;學校英語課程需要加強培養的職業素養占比依次為:人際交往能力70.4%、團結合作、進取精神63.2%、自主學習能力62.4%、語言表達能力58.6%、正確價值觀44.1%。從調查結果同樣可看出:高職英語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必不可少。

三、高職院校英語課程職業素養培養的探索實踐

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基礎英語+行業英語”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實際英語應用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將高職英語課程分為基礎英語和行業英語兩個階段。第一學期開設基礎英語,目的在于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英語基礎,奠定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基礎。第二學期開設行業英語,將英語教學與專業結合,融合了個人職業能力發展需要與英語學習,真正做到公共基礎課為專業服務,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行業英語側重職場環境下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主要是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與獨立思考,培養其與國際接軌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在第2學期和第3學期開設公共選修課,如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美國電影中的美國文化賞析等,學生可根據興趣和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英語課程,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教師通過課前熱身環節,讓學生用英語做自我介紹、講述自己最喜歡的人或物,上臺展現自己,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升了個人的英語素質;另一方面,鍛煉學生在眾人面前講英語的膽量,加強了學生心理素質,加深了班級同學之間的了解,也讓學生對英語更加感興趣。通過情景對話、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教學手段,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鍛煉了學生與人交流、結交新朋友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溝通能力。互聯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教師提前課文和音頻文件到藍墨云班課,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前預習下一節課要講的知識,督促學生學習。藍墨云班課為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提供了便利,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英語。沒有老師,學生也可以自學。通過討論區的交流,師生互動加強,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藍墨云班課的應用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通過搶答、搖一搖、舉手回答問題的方式,促使學生認真聽課,活躍課堂氣氛,增強了互動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堂充滿生機,提高了學生英語水平,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將職業素養培養納入課堂教學中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課前熱身環節,讓學生用英語做自我介紹、講述自己最喜歡的人或物,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加強了學生心理素質。通過情景對話、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教學手段,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溝通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軍雄.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提升[J].中國校外教育,2014.

[2]楊淑珍.職業素養是學生成才之本[J].職業教育研究,2013.

[3]李曉延.新時代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職業素養培養的實踐與探索---以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寧夏教育,第3期.

[4]張麗.高職公共基礎課的教育價值定位及教學改革之研究[J].科技文匯,2013.

作者:付萬榮 單位:寧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