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職護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時間:2022-10-11 10:40:53
導語:淺談中職護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當今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的社會大背景下,課程思政是一條實現中職護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徑。以課程思政理念為指導,結合護生認知規律和專業特點,從文化環境、課堂教學、崗位實習等方面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護理教育教學,以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職業素養更高、服務意識更強的護理人才。
關鍵詞:中職護生;工匠精神;課程思政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對于如何建設,報告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中職護理教育作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優秀護理人才的任務。具有敬業奉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便是高素質優秀護理人才職業能力的體現[1]。
1問題提出
當前,我國中職護理教育發展迅速,但存在一個現實問題———重專業輕基礎、重實用輕人文。偏重專業知識學習與專業技能訓練,忽略綜合素質教育和人文精神陶冶[2],部分中職護生缺乏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缺失,思想上不求進取,學習上不努力,追求物質享樂,道德觀念極為淡漠[3],無法滿足社會對具備工匠精神的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職業素養培養方式陳舊是重要因素。傳統護理職業教育中,思想政治、人文課程教師單兵作戰,護理專業教師“只教書不育德”。在護理操作技能訓練中,一般先由教師演示一遍,學生分小組在模型上練習,教學方法單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興趣,職業認同感低,沒有形成嚴謹認真、追求卓越的態度,工匠精神教育難以開展,影響了護理職業素養培養[4]。因此,優化護理職業教育模式,加強對中職護生工匠精神培育,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護理人才迫在眉睫。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近年來,高校推行課程思政,便是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實踐探索。中職護理教育可以借鑒高校的做法,以立德樹人作為立身之本,著力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體系,利用課程思政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護理專業教學,以提升護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相關概念
2.1工匠精神。201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到“提升消費品品質”時,強調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詞迅速流行開來,成為制造行業的熱詞。工匠精神在本質上是一種職業精神,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職業品格的集中體現,是從業者應該具備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5]。從內涵來看,工匠精神主要包括崇尚勞動、愛崗奉獻的敬業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益精神,內心篤定而著眼于細節的專注精神,不拘一格、巧奪天工的創新精神[6]。2.2課程思政與傳統思政課程。作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主體的課程體系不同,課程思政實質上是一種新的課程觀,是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各環節、各方面,打破了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通識課、專業課的學科界限,構建起將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的育人新體系。課程思政改變了過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單兵作戰、其他學科教師“只教書不育德”的狀況,營造了“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育體系[7],實現了教書與育人的統一、教人“真、善、美”與“傳道、授業、解惑”的統一,是教學的“靈魂”。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是一條實現中職護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非常值得探索的路徑。
3中職護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現實價值
3.1有利于中職護理教育回歸本真。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發展,人們對醫療和護理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傾向于人性化、個性化,護理模式也由“以疾病為中心”“以患者的護理為中心”轉變為“以人的健康為中心”。新的護理模式強調護士不僅要關心患者的軀體健康,還應關懷患者的心靈,應用護理程序為患者實施整體護理。這就需要護士具備愛崗敬業、嚴謹細致、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對于學校而言,培育工匠精神意味著在護理人才培養上把重心回歸于教育的主體——護生,注重對護生技、能、情、意、德的綜合考查和能力提升,無疑將凈化護理教育的生態系統,使其更純粹、更健康。3.2有利于護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育工匠精神,有利于凈化護生的價值觀念。當下部分護生存在“追求自我享樂”的個人主義思想,極易在長期安逸的環境中耽于安樂、不思進取、功利世俗。對于學校而言,培養工匠精神意味著:首先,在人才培養上重拾“業精于勤”的奮斗精神,注重對護理工作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程序、每一個細節的精心設計,認真打磨;其次,在師徒關系上重現“學徒制”的傳承精神,通過教師手把手、一對一的言傳身教、口傳心授,將護理技巧、職業操守等綜合素養浸潤于學生的靈魂深處,師生互學、傳承發揚;再次,在愛崗敬業上重建“自覺自愿”的吃苦精神,工作越繁忙、越勞累,越要咬牙堅持,并樂此不疲;最后,在創新求新上力求“勇于突破”的探索精神,不限制于以往經驗的僵化思維,不簡單重復常規的護理規范和技術,而是勤于思考,主動開展創新護理實踐,改進護理工作方法[8]。3.3有利于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當前,護患關系十分敏感,護患關系協調與否,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中職護生在臨床實習期間,常常因服務意識淡薄、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忽視患者的整體性、無法與患者有效溝通等導致護患關系緊張。因此,只有具備工匠精神,護生才會把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當作自己的信仰之本,懷著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去尊重、理解、關懷不同文化層次、信仰背景、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的患者,用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幫助患者解除病痛,積極主動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從而構建和諧護患關系。
4課程思政視野下中職護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徑
4.1營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圍。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是凝聚師生的核心介質,在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護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生活學習,所以全面營造弘揚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十分必要。可利用校園宣傳欄、教室文化墻營造“修醫德、精技能、濟世致遠”的文化氛圍;借助微信公眾號、校園廣播等宣傳途徑,幫助護生了解工匠精神;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滲透工匠精神,如醫學生宣誓儀式、護士節授帽儀式、護理技能大賽、救護技能比賽、工匠精神演講比賽等,促使護生將工匠精神內化于心。4.2將工匠精神融入課程教學。專業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通過課程思政可以“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將工匠精神自然融入教學中。一方面,護理專業知識本身具有明顯的工匠特點;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深度挖掘,進一步拓展和開發工匠精神教育元素。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的“課程”加“思政”,不是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留出一些課時講授思政內容。課程與思政的關系,應是“如春在花、如鹽在水”,而非“眼中金屑、米中摻沙”,不是物理相加,而是化學反應。課程思政應由近及遠、由表及里地引導學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和作用,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通過展示大國工匠在推動華夏文明繁榮發展中取得的偉大成就來培養護生的家國情懷,結合醫護界工匠在專業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來激勵護生追逐夢想,在潛移默化中使護生在精神上產生共鳴,從而轉變學習和工作態度,逐步形成尊師重道、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奉獻社會的工匠精神。例如,在傳染病護理學教學中,講到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護理時,通過分享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敢醫敢言、2020年抗擊肺炎疫情時繼續掛帥的鐘南山院士的事跡,滲透實事求是、克難攻堅、奉獻社會的工匠精神。4.3將工匠精神融入臨床護理實踐教學。臨床護理實踐教學中,帶教教師應注重引導護生的職業情感,通過言傳身教,指導護生將工匠精神融入護理操作的每一個細節。在護生開展臨床工作前,結合行業規范培訓強調“遵守規范、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職業精神。在護生實習過程中,小到服裝穿戴、物品擺放,大到技術操作、心理護理、健康宣教,帶教教師指導護生始終“以患者的健康為中心”。結合醫護工作中涌現的先進事跡,通過示范引導潛移默化培養護生將“人本為懷、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滲透到護理工作中,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例如,在指導學生護理COPD患者時,結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護士自制“瑜伽呼吸操”并成功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的事例,融入“以人為本、精益求精、敢于創新”的工匠精神教育。
5結語
愛崗敬業的責任感、造福社會的使命感、追求極致的自豪感、有口皆碑的成就感、薪火相傳的神圣感,讓工匠精神具備了超越時空的意義。在這個人心浮躁的時代,弘揚工匠精神絕非開歷史的倒車。恰恰相反,工匠精神可以為新時代注入更強大的生命力[9]。只有大力發揚工匠精神,才能擁有競爭的優勢,才能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才能永遠在復雜環境下立于不敗之地[10]。作為一名中職護生,傳承和發揚工匠精神不僅是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更是生活精彩、人生出彩的宿命所歸。由于工匠精神具有內隱性和復雜性,工匠精神培育不僅需要學校的理論教育,同時還需要根植于護理實踐。中職護理教育引入課程思政,將工匠精神等職業精神教育元素和功能融入課程教學、臨床實習中,能夠有效解決傳統護理教學中職業素養培養方式陳舊問題,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構建“三全育人”格局,符合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尹小梅.工匠精神引領下的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5):259-260.
[2]馬海濤.國內外高職院校文化素質和工匠精神培養的理論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8(12):71-72.
[3]劉蘇.加強中職護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1):219.
[4]王燕.淺析中職護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現代教育,2013(23-24):95-96.
[5]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2):66-69.
[6]莊群華.培育工匠精神:高職院校的應為與可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91-95.
[7]顧恩平.課程思政視野下的高職生工匠精神培養策略[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3(2):27-30.
[8]周宏菊,何振.論醫療消費主義背景下醫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9,32(3):393-398.
[9]陳浩.工匠精神:學習型員工進階手冊[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6.
[10]楊喬雅.大國工匠:尋找中國缺失的工匠精神[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6.
作者:黃蕊 單位:福建省龍巖衛生學校
- 上一篇:創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 下一篇:中職文化基礎課教學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