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結合
時間:2022-09-16 09:07:59
導語: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結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財務管理是每個企業運營過程中都不能缺少的環節,傳統財務部門只發揮財務人員的核算功能,財務管理有專人負責,企業管理過程難免會顯得煩瑣。目前我國社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企業經營管理最看重的是效益,財會、管理會計的融合是眾望所歸,本文就兩者融合展開討論,剖析兩類會計的區別和聯系,并提出相關融合措施,嘗試構建會計融合模型并運用到實際管理中。
關鍵詞:企業發展;會計管理;融合措施
通俗講會計就是管賬的,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會計職能被明確劃分,一類是財務會計,專門負責企業資金狀況整理,生成相應的財務報表。另一類是管理會計,其職能是挖掘財務數據的潛在價值,為公司今后的發展提供決策支持。隨著企業對經營效益要求的逐漸提升,發現將兩類會計融合起來有助于提升財務工作效率,因此多數企業進入到財務融合階段。
一、分析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的區別和關聯
(一)區別分析。財務會計負責記錄公司資金流向,對資金支出和收入進行核對,最終財務數據以報表形式呈現,報表成交給上級管理者,幫助管理人員掌握公司財政情況,財務會計工作比較簡單,只負責將財務信息展現出來即可。管理會計負責對財務數據進行再加工,深入分析各項數據間存在的關聯,幫助領導明確企業現狀,對企業未來短期發展進行精準預測。兩類會計在工作職能上存在明顯區別,將兩者區別細化為以下幾點:1.負責內容不同。一個側重經營狀況分析,一個側重管理決策。2.服務對象不同。財會屬于公司明賬,財務數據可向領導、工商局等部門呈遞,管理會計只面向企業內部進行服務,關系到企業今后發展。3.工作周期存在差異。財會需定期向領導上報企業運營數據,根據公司規模,財務報表上報周期可以是月、也可以按季度呈報。管理會計只需對數據進行分析即可,無固定工作期限,只要保證公司正常運行即可。(二)關聯分析。1.目標一致。都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進行研究,只不過是將原始數據處理、數據深入分析連城整體,會計分工合作,共同幫助企業發展。2.資源共享。兩類會計的操作系統雖然相互獨立,但數據都是從日常經營中得到的,數據具有一致性,能反映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3.相互滲透。兩類工作相互獨立,但又存在著一定順序,沒有財務報表,管理會計就無法準確分析企業發展走向。缺少數據分析環節,財務會計整理的報表價值無法被發揮出來。
二、加快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融合的相關措施
(一)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會計職能分離是經過漫長時間實踐的,會計融合也不是瞬間就能完成的。若想在短時間內將兩類會計整合到一起,就必須有正確的管理理念作指導,在完善的理念引導下,會計融合工作才能順利進行。首先高層管理者要從思想上接納會計融合這一觀點,能羅列出融合的好處。在扭轉自身管理理念的基礎上,將融合思想向下級工作者傳達,逐步讓融合思想滲透到全公司,讓員工在思想上重視會計融合。其次根據公司情況,制定融合策略,在不影響公司正常運營的前提下,完成會計融合工作。(二)健全合同管理機制。根據理論分析,合同管理應該是由管理會計負責的工作,但很多企業并未將管理會計單獨設置崗位,為方便管理企業直接向合同管理化到財務會計名下。合同在企業收賬款時發揮重要作用,能幫助企業盡快收回貨款。將合同管理機制加以完善,由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共同完成管理工作,對合同簽訂、發貨以及收賬過程全程跟蹤,在共同管理期間會計還是分工合作,財務會計完成相關財務信息的核算,且與管理會計一起監督合同執行過程,及時糾正不規范行為,保證每批貨物都能收到貨款,避免企業經濟損失,確保企業能夠正常運轉。(三)加強清收對賬。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通力合作,對企業所有應收賬款進行核對,統計還未收回的應收款項,對企業經營風險進行分析,重點針對長期故障的合作單位,采用相關手段對款項進行核實,如詢問合作方是否有該筆交易記錄,通過票據與合作企業進行對賬,分析款項未收回原因。若存在企業賴賬現象,公司可以搜集充分證據,對于收賬難度較大的可將催收款任務交給銷售員,或者直接通過法律途徑,收回企業應得貨款。搜集票據、交易記錄等工作是由財務會計完成的,催貨款需要管理會計從旁協助,兩者相互配合,有效提升收賬款效率。避免傳統財務管理中信息不通現象,提升財務工作效率,企業積壓在貨款上的資金減少,有助于企業穩定運行。(四)全面預算管理。通常情況下,管理會計需要負責預算管理的相關事宜,對業務運作所需資金進行全面預算和分析,制定合理的資金分配方案,但實際工作中財務會計在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很多工作都是由財務會計完成的,因此需要將兩者結合起來,邊核算邊分析,縮短預算評估時間。通常企業在年初會進行一次整體預算,對本年度需要完成項目進行預算,統計材料、工藝設備等需要的資金,將每項任務所需資金統計到財務表格中,這些工作由財務會計完成。緊接著管理會計完成后續任務,將整體資金預算分散每個月,逐月對預算進行審核,若存在不合理預算,返回讓財務會計重新核對,每個月成本費都必須納入考核報表,若成本支出小于預算,可將多出資金用于后續運作,若成本支出超過預算,需對后續預算進行調整,避免出現缺少運作資金的情況。(五)實現信息化管理。計算機技術的出現,是企業財務管理歷史上的重大變革,通過此項技術實現對財務數據的信息化管理,提升財務管理效率,讓企業邁進新的發展階段。改變傳統的人工統計財務數據現象,構建財務管理系統,在其中建立相應的分系統,各部門各項收入與開支,必須定期記錄到分系統中,每個部門都有其財務系統,月底將數據上傳到總系統中,財務會計利用相關軟件對數據進行整合和分類,核對、票據填寫等工作都在電腦上完成,生成財務報表后直接傳給管理會計和上級領導,實現財務一站式管理。管理會計能利用計算機建立出相應的分析模型,然后深度剖析數據間的關聯,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力參考。
三、融合模型構建與應用
(一)構建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融合模型。建立單獨的數據庫,將原始數據全部放到數據庫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可同時訪問數據庫,得到相應數據,采用網絡傳輸、在線采集等技術,實現財務信息的實時采集和存儲,保證數據及時性和有效性。按照下述方法將信息員合并到一起。1.分別在數據中輸入兩類會計需要的查詢目錄,可以管理、財務會計的查詢目錄直接放到系統中。2.管理會計對兩類目錄清單進行比較,將兩目錄互補形成新的目錄清單,按照清單對信息進行分類,分別編碼然后存儲到數據庫中。3.設置會計憑證,管理與財務兩者憑證不同,權限存在差異,但都能同時進入到系統中,對所需的原始數據進行采集。4.組建會計模型,在系統模型中下設兩套不同系統,一個是報表處理模型,能代替財務會計自動完成負債、損失及利潤值等計算,并自動生成賬簿。另一個是數據管理系統,管理會計能直接調用財會制作好的報表,對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兩類系統相互獨立又存在聯系,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二)將模型運用在成本核算中。會計職能不同,其對成本定義也是不同的,管理會計通過調用賬簿、報表只能得出產品制造及其他輔助成本,決策過程中產生的成本需要管理會計自己計算,其能使用作業成本法對其他類型成本進行核算。第一步,在相關系統中將編碼表建立起來,作業、成本等項目分析必須單獨組建編碼表,并將產品進行分類,建立起相關的對應關系,幫助管理會計分析數據關聯度,組建中心編碼表。第二步,將部門成本、成本庫成本建立起相應的對應關系。需要注意的是,各科目設置過程中必須遵循同一設計準則。直接材料、人工成本,管理會計直接調用財務會計報表即可,只需對財務報表稍加整理,就能得到相應的成本信息。
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在企業運行管理中缺一不可,將兩者融合標志著財務工作的進一步完善。現階段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自身財務管理缺陷,并逐漸將財務、管理兩類會計融合起來,初步取得較好的融合效果。財務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只有不斷創新財務管理方式,企業運行成本才有望降低,企業管理水平提升,會計核算漏洞減少,有效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宋偉宸.“互聯網+”背景下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分析[J].西部財會,2016(08):18-21.
[2]王欣.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有機融合與創新發展[J].財經界,2016(17):282-284.
[3]吳波.基于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理論與模型的構建研究[J].現代商業,2017(04):144-145.
[4]毛永春.如何發揮管理會計在經營決策中的作用[J].財經界(學術版),2017(002):186+255.
[5]魯海帆.基于職業準入的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10):184-185.
作者:楊燕 單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 上一篇:云會計下會計信息風險防范策略研究
- 下一篇:會計法修訂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