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制度財務績效評價研究

時間:2022-03-15 09:20:43

導語:新會計制度財務績效評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會計制度財務績效評價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對于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特點進行分析,同時對于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不足進行探討,最后對于新會計制度視角下高校財務績效評價進行探究。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順利實施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高校財務;績效評價

一、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特點分析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隨著我國各大高校規模的不斷增加,使得高校當中的財務績效評價主體變得更加多元化。作為高校的財政投入方,政府方面是績效評價的主體,同時也包括其他的利益相關者,例如民間投資者、高校管理層等等。財務績效評價的主要目的在于對資源應用相關的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從而對于高校運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明確,并為各個利益相關方提供資金投入相關信息,從而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二)評價指標復雜化。選擇評價指標對于高校財務績效評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企業進行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選擇時,多會采用資產負債率、資產周轉率以及成本理論率等等,這些指標能夠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資金運營進行客觀的反映。但是對高校來說,這些評價指標卻并不適用,因為高校的財務績效并不能完全用量化的財務指標來進行反映,必須將非財務指標加入其中。

二、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不足

(一)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標準缺乏統一性和規范性。高校財務報表體系因為固定資產提取折舊、基建賬戶等內容的并入,使得高校會計核算模式發生了改變,很多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都失去了可比性。因為不同高校之間的規模和管理方式都有著較大的差別,且進行財務績效評價時所應用的數據也各不相同,另外在數據提交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誤差,所選擇的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標準都是以個人經驗為準,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從而導致了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標準缺乏統一性和規范性。(二)缺乏監督機制。一部分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財務績效評價,但得出結果后卻并未得到高校管理層的重視,沒有對績效評價結構進行合理利用,使得績效評價的過程變成了走形式,沒有將其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另外,在選擇績效評價指標時,缺乏相關的監督機制,無法對績效評價進行及時的糾錯和反饋,從而無法對績效評價結果的準確性提供保障,最終導致資源的浪費,這對于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發展無疑形成了嚴重的制約。

三、新會計制度視角下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探究

(一)規范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標準。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指標,不但要能夠對高校的綜合實力進行體現,同時也要能夠體現出高校的發展特色以及與其他高校之間存在的差距。在新會計制度視角下,應結合高校方面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評價指標的設立。首先,將資金籌措能力作為評價指標,包括自籌經費的占比、增長率等等,該指標越高,就代表高校方面有著更強的可持續性發展能力。其次,將評價資金運用效率作為評價指標,包括人均教育事業支出、科研事業支出以及專任教師占比等等,該指標能夠對高校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硬件設施以及經費利用率進行客觀的反映,這同時也是高校員工們最為關注的指標內容。第三,將資金運行績效作為評價指標,具體包括了借款占存款余額比值、教師數量、畢業生就業率以及科研收益情況等等。該指標能夠對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科研成果、社會效益進行客觀的反映。(二)建立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監督機制。為了確保高校財務評價績效獲得理想效果,需要進行績效目標追蹤管理,制定考核績效指標的任務,在以資源統籌調配為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和辦學水平,結合績效目標來做好教育資源的管理。監督機制的建立,離不開高校的財務、人力、審計、科研以及教育等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在進行績效評價指標執行的過程中,應進行定期的監督檢查,并將檢查結果作為考核依據,讓各個部門引起對財務績效評價的重視。

四、結語

高校財務績效評價,需要充分結合新會計制度,在正確的時機,根據高校現狀,來制定統一規范的評價標準。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是高校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需要各級教育部門和財政部門的支持下來進行開展,促進高校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薇,侯圣潔,謝巍.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商業經濟,2019(9):193-194.

[2]胡娟華,唐子然.民辦高校財務支出績效評價指標研究[J].教師,2019(25):36-38.

[3]李冬梅.淺淡高校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的設計構想[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9):175-176.

作者:明亮亮 單位:漢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