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弊端和改革方向

時間:2022-12-28 09:59:35

導語: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弊端和改革方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弊端和改革方向

[摘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預算管理制度推陳出新、現代國庫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落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頒布實施等諸多改革舉措,對財政總預算會計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亟須實施《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本文主要從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實施對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的影響,研究分析總預算會計制度的弊端改革的目標及方向

[關鍵詞]政府會計準則制度;權責發生制;弊端;目標方向

財政部于2015年修訂《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修訂后的制度對于加強預算管理、規范政府預算行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預算管理改革、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實施等一系列措施,現行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不足以滿足國家治理、政府預算管理、政府資產負債管理等需求,因此為提升政府財政財務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具有現代財政制度特色的政府總會計制度體系勢在必行。

一、現行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的弊端

(一)現行財政總預算會計核算基礎局限性

隨著《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全面實行,該制度重新構造了政府會計核算的模式,實現《基本準則》下的“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模式,重新定位我國財政會計核算目標,改進會計核算方式,廣泛采用“雙分錄”會計核算方法,完善了會計核算收支核算內容,對部分收支類科目名稱和核算進行動態調整,確保政府會計核算信息既能體現預算執行情況,同樣能夠反映資產負債信息,有效提高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質量。但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現狀來看,財政總預算核算基礎仍遵循“收付實現制”模式,其核算側重集中于政府預算收支執行情況,而對于與收入、支出相關的含有服務潛力或者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很可能流入、流出政府財政等相關信息不能全面準確反映出來,未能實現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與政府會計準則要求有效銜接,不能滿足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總預算會計核算報告編制要求。

(二)現行財政總預算會計核算科目不完整

《政府會計準則制度》下,各行政事業單位采取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并行記賬,雙分錄核算,其會計科目分為預算會計科目與財務會計科目,而現行的總預算會計制度僅有預算會計科目,且在資產負債等核算方面不全面。例如,在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房屋建筑物購建、基礎設施建設、公務用車購置、土地征遷補償和安置、設備購置、大型修繕、物資儲備等資本性投資的核算時,僅做簡單的預算支出處理,未能核算其支出實際反映的是一項資本性投資,后續形成的固定資產無法在總預算會計賬套反映,以及某些潛在的收支項目,因為收付實現制核算原因,未體現于賬套中,庫款水平情況不能可靠得知,造成政府財力的高估或低估,因此財政總預算會計核算中除了預算支出科目不完善外,還需增設財務會計科目,才能滿足《基本準則》下的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雙基礎的核算要求。

(三)現行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體系不全面

現行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下,總會計報表含預算收支的旬月報、總決算報表,及總會計套賬中的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等,僅反映政府預算收支及部分資產負債情況,對于股權、債權、債務、固定資產等相關信息無法全面在報表中體現,導致公開時不利于廣大群眾對政府財務狀況的了解和掌握。

(四)現行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內控規程不完善

現行制度下,總預算會計制度對于財政預算監督、防范財政風險、促進財政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表現在總預算會計在核算時無法對預算編制、調整、變更等相關信息進行體現,事前未參與預測、事中控制不足,決策參與度不高,導致預算約束力不強,不利于管理職能的充分發揮。

二、實施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改革的目標

(一)總體目標

實施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其基本目標是根據黨中央和我國政府財政預算管理要求,持續推進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改革,逐漸建立以權責發生制為會計核算基礎、以編制和報告資產負債表和收入費用表為核心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進一步提升我國政府會計核算報告編制質量,落實政府會計總預算會計制度責任,提升我國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具體目標

1.制定新制度。在現有政府會計制度的基礎上,修訂和完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明確政府會計制度在行政事業單位總預算管理中的基本目標、要求和約束,應建立健全政府總預算會計制度,詳細規定政府總預算管理范圍、管理措施、預算收入和支出統籌結構、預算編制管理和預算執行績效管理要求,提高政府總預算管理科學性、系統性。通過規范總會計核算和流程控制,以法律法規為依據,為總會計工作提供支持與保障,從而有效銜接總會計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增強財政部門對預算收支、資產負債管理的統籌力,全面、真實、完整、可靠地反映政府財政財務行為。在預算收入管理方面,應將行政事業單位預計財政收入和特許經營權拍賣收入等全面納入預算管理體系,完善收費基金清單管理,將納入清單的收費基金全部納入預算,政府統籌使用的基金項目專列公共預算,合理確定財政資金上繳比例。部門和單位預算統籌管理時,應明確行政事業單位各項收入所得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未納入預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事業單位經營性收入、行政單位國有資產出租收入、處置收入和國有資產收入均應按規定上級并納入單位預算范圍內。在預算執行管理過程中,應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合理確定預算指出規模,完善重點支出預算編制程序,發揮政府總預算核算體系在調節政府財政周期、安排財政赤字和舉借債務等方面突出作用,預算支出應突出重點,堅持預算編制支出底線(保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嚴控一般性支出,嚴禁違反規定、隨意追加預算,構建自源頭至使用末端的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的監督管理體系。在預算編制管理方面,應堅持跨年度預算平衡和中期財政預算管理雙約束機制,在嚴格把關年度預算的前提下,通過中期財政預算規劃管理核算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實現年度預算執行過程監督和硬性約束,對合規確定的中長期支出和跨年度項目進行科學預估,科學編制中期財政規劃,確保財政總預算報告能夠真實反映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償債收支情況。政府財務報告體系應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將資產、負債、投資等信息全部納入政府預算報告,推動行政事業單位深化政府會計改革,全面落實政府會計標準體系,完善權重發生制預算會計核算基礎,實現總預算會計核算與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有效銜接2.優化政府總會計核算系統。增加總會計賬套的財務會計核算功能,完善預算會計核算功能,構建預算會計數據和財務會計數據既各自獨立、相互銜接的政府會計制度體系。應在核查預算單位有形資產、無形資產、負債等基礎上,按財政收入界定資產產權歸屬并明確價值評估,按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和政府財務報告制度框架,編制政府收入費用報表,預算使用部門預算執行情況應全部合并、體現在單位預算報告中,形成完整的部門財務報告;優化系統在預算指標變化中的體現,提高總會計對預算收支、單位資金結存等環節的會計監督作用。嚴格各類資產登記和核算機制,將所有過程資產性支出應當形成的資產全過程登記,并將資產使用落實到人,推動國有資產投資使用效能;強化預算報告分析,對部門預算信息財務分析,重點對資產狀況、債務風險、成本費用、預算執行情況等數據進行審計管理,促進政府總預算制度體系下預算管理、資產負債與績效管理有效銜接。3.強化總會計職能作用。設置客觀性的總會計核算規則和科學有效的監督措施,強化預算約束力,對超預算、無預算、低效、無效支出等形成有效控制,提高預算決策參與度,保障預算執行精準化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嚴格執行人大批準預算的合規審核機制,預算經批準后非法定程序不得調整。預算執行過程中,由財政部門對政府財政會計賬戶管理、資金管理、會計核算等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建立預算動態監控機制,嚴格控制財政預算專項轉移資金和本級預算單位財政資金使用情況,檢查結果形成檢查結果并通報考核,針對總預算會計管理工作中存在違規違紀行為的,根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三、實施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改革的具體方向

(一)完善預算會計科目體系

延用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加強財政預算管理為目標,對現有科目加以完善,通過規范會計行為,控制會計流程,主動適應現行“零基預算”改革要求,對預算會計要素進一步優化調整,對核算管理的漏洞進行堵塞,對于特殊預算收入、支出事項加以規范,對接預算指標核算,提高總會計核算規范性、可靠性、全面性、嚴肅性,確保真實反映預算執行情況。針對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科目存在混淆的問題,應在預算會計科目中核算、區分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事業單位開展專項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僅能作為事業收入,不得作為經營收入。行政單位和全額撥款單位除財政撥款收入外,其他收入(如自有房租收入、貨幣資金投資收益和利息收入等)不應計入經營收入,而是應當計入其他收入并通過非稅收入性上繳。年初預算(含追加預算)各項支出均應計入預算會計科目,上級轉移支付、同級單位非稅往來、本級預算專項資金等應根據其資金行政按收付實現制確定是否納入預算科目。此外,針對預算執行中照搬往年預算,導致預算程序性壓減,造成重點項目預算保障不足、其他項目經費大量結余,最終導致預算單位未按預算執行規則自行調整預算、提取備用金的問題,要求預算單位強化預算編制質量考核,在保障壓減預算總額的前提下,縮減或刪除預算執行率低、績效差的項目經費,確保預算單位基本項目經費。

(二)新建財務會計科目體系

財務會計科目體系將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以加強政府資產負債管理為目標,防范財政風險、夯實政府“家底”、服務政府決策,提高政府資產負債管理水平。根據政府會計制度中綜合財務報告編制要求,合理確定新建財務會計科目體系要素,包括收入、資產、負債、費用等科目,完善科目體系之間的邏輯關系,嚴格遵循權責發生制的基本要求,將股權、債權、債務納入總會計核算中,并將現行制度下反映的預算執行過程中財務會計信息,從預算會計體系中剔除,加入新增的財務會計體系,從政府財政管理視角全面反映政府財務狀況和財政經濟可持續性。在新建財務會計科目體系中,應注意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應在全面清查、盤實的基礎上計提折舊,防止大量年代較為久遠的固定資產賬實不符的問題。

(三)加強財政總會計人員隊伍建設

建立具有現代財政制度特色的管理型總會計模式及適應新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要求,需要一支業務素質強、創新能力高的財政總會計人員隊伍,因此要集中組織培訓,加強學習。在人才隊伍建設中,應注意總會計人才建設,動態收集財政預算、會計制度等在相關領域重大決策、重要政策,對比研究新舊政策變化,在評估分析適用性和實效性的基礎上,整合培訓資源,建立符合預算單位實際的人才隊伍培訓機制,實現預算單位培訓資源動態更新、培訓工作常態化、培訓人才隊伍梯度合理的人才培養體制。

四、結語

針對總預算制度存在的問題,應從頂層設計層面建立健全制度體系,明確總預算會計制度目標,優化政府總會計核算系統,強化總會計職能作用,并從新建預算會計科目體系、財務會計科目體系等環節著手,實現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與現行政府會計制度精準對接,提高我國預算制度體系實施的全局性、系統性。

參考文獻:

[1]趙亦強.新《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的變化、問題與對策[J].商業會計,2020(20):112-114.

[2]廖民睿.加強財政總預算會計核算與管理的若干思考[J].預算管理與會計,2019(12):24-26+49.

[3]薛小穎.新公共管理視角下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問題研究[J].預算管理與會計,2019(10):12-14.

[4]陸陽春.中國政府會計體系構建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3.

[5]張琦,張娟,程曉佳.我國政府預算會計系統的構建研究[J].會計研究,2011(01):24-30+95.

作者:王小娟 單位: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衛生健康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