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準則運行主體及互動機制探析
時間:2022-10-23 05:20:13
導語:會計準則運行主體及互動機制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會計準則屬于會計人員一定要遵循的基本準則,其有助于引導會計者根據標準進行會計業務,進而不斷提升會計人員業務質量。在整個運營階段,其主體肩負著數據參與及交流的作用,可以保證會計準則貫徹落實。為此,文章介紹了會計準則操作主體和互動機制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為我國會計人員提升業務質量帶來一定的參考依據。
會計準則操作主體結合各自權利分成制定主體、落實主體與監督主體,會計準則順利實施是三方共同努力的結果。通常情況下,落實主體針對會計準則的落實狀況具有更為直觀的感受及首次實踐經驗,但因為其數量較大且個體差別很大,所以落實會計準則是難以形成集中意見,進而促使這種從會計準則落實主體至制定主體直接產生的數據有限。這時,采用會計準則監督主體的數據渠道來評價會計政策落實效果,就變成了會計準則修整與完善環節的關鍵反饋制度,該種數據機制需要監督主體分析預測和總結落實主體的會計準則執行狀況,并通過穩定有效的數據途徑向會計準則制定對象反饋,從而制定主體在修整完善會計準則時對此進行回應。由此得知,會計準則操作主體之間的互動機制于準則建立、實行和優化環節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一、會計準則運用主體的含義
一般會計準則運用主題體涉及三大部分,主要是制定主體、落實主體、監督主體,要求三個主體共同落實其職責,以優化與健全會計準則。按照我國政府單位職能的劃分得知,制定主體是國家財政單位,要求對國內會計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研究,制定部門會對會計準則開展起草、建立工作,并在實踐過程加以修改與完善。落實主體就是每個事業單位,并有專業的會計者來落實會計準則,要求根據會計操作規范及要求進行業務處理。而監督主體屬于銀監會、證監會等監督部門,由他們對落實主體進行監督。從會計準則落實環節來說,主體間的數據傳輸和行為活動遵守“準則制定、準則落實、準則監督”的先后流程。由此得知,落實主體不僅要遵守制定主體的會計準則,還要接受監督主體的監督和控制,在三者的共同努力下,能保證會計人員的服務質量,防止產生違法亂紀等情況。
二、互動機制
首先,制定主體和落實主體間的互動聯系,實際上是作用和反作用的關系,制定主體的會計準則,有助于規范各單位內會計者的行為及危機意識,當要求修整會計準則時,就會影響到落實主體,指導其根據新規范、新技術、新觀念開展會計師核算工作,并對具體問題加以解釋。制定主體并非隨意建立會計準則的,其要求兼顧到落實主體的利益要求,通常要求組織研討會、座談會等,旨在提升會計準則的可操作性與實用性。
另外,號召廣大落實主體參加到準則制定工作中,以保證制定決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以,會計準則運行中制定主體和落實主體之間是彼此作用的互動聯系,二者的持續博弈促進了會計準則的制定和落實,屬于會計準則制定過程非常關鍵的利益博弈前提。其次,監督主體和落實主體并不只是相互監督的關系,其還有保護、反饋的聯系。當落實主體的會計數據不對稱時,要求由監管主體加以控制,嚴肅打擊違章亂紀等情況,而且還能夠保障事業單位穩定運營,避免出現數據風險及財務危機。此外,落實主體在編制財務報告時,有助于反饋出市場數據,為監督主體控制市場提供了數據支持,使之了解管理過程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調整,進一步優化監管機制,進而全面制約會計工作行為。最后,制定主體和監督主體也屬于相互作用的關系,當制定主體健全的會計政策之后,使得監督主體根據政策進行控制,為之提供了機制保障。而且,監督主體所反饋的數據能得到制定主體的參考,要注意掌握事業單位的效益需求及運轉狀況。相互之間互為協作、數據共享的關系,能共同控制會計行為,保證會計準則安全有效的運行。
總之,在會計準則具體運行階段,主體間并不是簡單順著單個方向傳輸數據與履行義務,其是處在一種兩者間連續雙向功能的“三位一體”的互動體制內,是滲透于會計準則落實中的關鍵利益關聯當中。所以,分析會計準則中主體之間關聯的作用機理及影響機制,對全面了解會計準則運作機制和提升會計準則建立質量及執行效率均有較強的指導性意義。針對實際情況來說,制定主體和監督個體間的互動關系更加明顯,在會計準則落實主體需求分散、種類多樣化等造成的參與度偏低現象,從制定主體和監督主體的互動著手,有助于理順準則制定和執行過程的主要作用體制、為優化準則制定工作提供科學的路徑。
三、會計準則運營主體以及互動機制介紹
(一)會計準則調整
制定主體在調整會計準則時,有些要求遵守基本原則,該種情況下,促使上述準則缺乏健全的系統標準,會計者在進行業務處理時,具有很大的選擇及判定空間,給會計者運行準則提供了方便。而且,還增加了銀監會、證監會等組織的監督難度,在對相同問題進行解決時,極易產生誤差。比如,在調整會計準則之前,部分會計準則不夠健全,造成會計實務中存在明顯的隨意性,當監督主體編制準則運行報告時,常常會產生事業單位計算錯誤的情況,影響到信息的準確性。而且,在編制收入政策方面,要求會計者遵循“五個標準”,但伴隨市場多樣化趨勢的深入,事業單位內業務形勢也朝著多元化趨勢擴展,造成收入審核、計算審核存在較大的偏差。為此,在處理這種問題時,只是依靠解釋與說明并無法處理實際問題,要求對現行的會計政策加以調整,以優化會計準則系統。國內財務單位對于財務報告及收入規范進行了調整,對部分業務收入計算總額有了詳細的規定,能夠有效處理會計準則運行存在的隨意性現象。在該種情況下,不僅有助于事業單位改進業務模式,迎合自身發展要求,還能夠提高會計準則運行效果,保證會計者能夠根據標準、規范開展核算工作。由此得知,制定主體能結合監督主體反饋數據的真實性進行研究,掌握現行準則隱藏的問題,并及時調整與完善,有助于約束落實主體的行為,進而保證會計數據的統一性。
(二)新添加會計準則
社會發展的環境是持續變化的,當某個產業及業務出現變化時,通常會引起連鎖反應,促使其他產業業務也出現變化,在該種情況下,促使會計核算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影響到事業單位掌握當前發展情況,很難準確建立管理規劃及發展戰略。由此,制定主體應當對市場環境及經濟環境展開分析,對于新產業、新業務來新加入會計準則,以迎合會計核算的工作要求。比如,監督主體在編制準則運行報告時,常常會發現單位內部財務數據不對稱的情況,主要是由于部分事業單位缺乏數據披露依據,在財務信息處理中缺乏相關的披露依據及條件,造成事業單位不清楚本身的財務情況。為此,國家財政單位多次反復的新加入會計準則,對落實主體權益的披露有了詳細的規定。因為各個落實主體的權益范疇不同,在數據披露上也有不一樣的規定,有助于優化財務數據披露系統,保證披露效果。
(三)會計準則說明
保證會計政策能夠順利運行,既表現在制定主體和監督主體方面,還表現于落實主體的專業素質方面。若落實主體無法準確了解會計準則的需求及標準,在執行過程極易產生較大的偏差,影響到事業單位的經營,盡管該問題能夠由監管主體負責指導,但所發揮出的效果十分有限,很難從本質上處理問題。為此,要求制定主體詳細說明會計準則,為落實主體確定方向。根據近幾年的監督報告得知,國內許多事業單位均存在會計準則了解錯誤的現象,促使業務進展投資、發展等受到巨大影響,造成會計人員不能準確制定財務報告,常常產生業務處理錯誤等問題。在處理這類問題上,能基于會計準則說明進行處理,國家財政單位隨后了諸多條例,對事業機構的投資活動、業務處理等有了詳細的說明,并在業務處理方面提供了許多處理標準。而且,對事業單位的具體處理狀況進行了信息采集,證實了會計準則說明的合理性。制定主體通過和監督主體進行溝通,有助于及時采集、反饋數據,并對相關的準則進行說明,可以有效提升會計準則的落實效率,以減少落實主體的風險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會計準則存在顯著的動態性改變特征,要求制定主體、落實主體、監督主體三者有效互動。有助于及時獲得數據,方便掌握會計政策的運行效果,并做出合理的調整,以充分發揮出互動機制的內在作用。
參考文獻
[1]卜君,孫光國.會計準則運行主體及其互動機制研究[J].會計研究,2017(8).
[2]劉珊珊.制度演化視角下的會計穩健性問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3.
[3]舒晴.會計準則運行主體及其互動機制的分析[J].江蘇商論,2018(6).
[4]李淑清,孫冰.我國會計準則執行機制研究及建議[J].黑龍江科學,2013(9).
[5]高小蘭.基于文化視角的會計準則執行機制研究[J].現代營銷旬刊,2015(4).
作者:王海波 單位:北京永拓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山東分所
- 上一篇: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會計影響
- 下一篇:新會計準則對財務經濟分析影響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