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準則性質優化策略

時間:2022-07-10 03:16:12

導語:會計準則性質優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準則性質優化策略

[提要]現在學術界關于會計準則的討論有很多,但一致的看法是會計準則也是朝著更加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加強對會計準則的認識,對于財會從業人員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本文主要對會計準則具備的性質進行探討,結合實際情況,探究影響會計準則性質的因素,同時進一步為我國會計準則的優化提出建議。

關鍵詞:會計準則;性質;優化策略

會計準則的作用主要是取決于它本身的性質,同時這又與會計準則的內容和質量的高低密不可分。在制定會計準則的過程中,要注意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相聯系,制定要具備針對性,并且注重和國際情況的接軌。只有這樣才能在不脫離實際的基礎上,更加有效地推動我國的會計準則向國際靠攏,走向國際化的道路,從而使得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地位有所提升。通過對會計準則性質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能夠使我們更加詳細地了解和認識我國會計準則的細節,并從中發現不足之處,這一做法也對會計準則的完善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一、會計準則的性質及作用分析

國內外有很多學者都對會計準則的性質進行過探討,并由此作為研究會計準則的開端。通過對國內外學者觀點的收集,總結發現針對會計準則性質的觀點,大致有四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不同的觀點對于會計準則制定的過程、目標、法律地位都有不同的解讀。(一)會計準則性質的觀點1、技術手段論。“技術手段論”認為,會計準則是簡單客觀的技術性規范。但是,王建新(2006)學者卻認為,會計準則的制定是以技術為基礎,秉持中立性的原則。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要看技術和環境是否符合標準,是否能夠與經濟條件以及實務操作相符合,并且會計準則的制定應該要盡可能的反映出經濟的現實情況。早前,美國就有對“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展開了深度探討,會計準則并不是一種簡單的技術手段,其實施過程中能夠表現出一種外在形式,而沒有體現制定的過程和效果??陀^而言,會計準則可能確實是一種技術手段,但其真正的內涵也不僅僅只是這一方面,不可能單單依靠一種技術手段支撐起來。所以說,這種已經完善的、完美的、具備高質量會計準則,可能就是一種理想狀態,并不能真實存在,換而言之,可能只是提供了一種方向和未來想要達成的理論目標。2、經濟后果論和政治程序論。“經濟后果論”和“技術手段理論”是兩種對立的理論?!敖洕蠊笔侵腹芾碚?,如企業、債權人、政府、工會等報表使用者,在使用會計報告時會被其內容影響決策,而受到影響的決策行為又會反過頭來對其他方的利益造成損害。進一步對此作出解釋,就是企業是在不斷整合發展的,它內部的業務也會變得越來越復雜,而對于外界而言,企業自己的真實的經營情況,企業信息對外進行傳遞只能通過會計報表、會計數據。而這種信息的編制又存在很多的可操控性,可能會給信息的使用者,傳遞出來錯誤的信息,以至于造成不同的人會判斷出不同的經濟結果。但是,經濟后果論卻提供了不一樣的解決方法,為很多問題的解決都提供了新的思路。從此之后,人們開始關注到經濟后果這個概念。會計準則從此之后變得不再是簡簡單單的技術規范,而是被重新理解為一種調節器,公司各利益集團的關系由此來進行調節。而“政治程序理論”像是“經濟后果論”的進一步的延伸。它更為關注的是這樣的一種制定過程,而且也把這種過程更看成一個傾向于政治的過程。基于兩者的關系比較可以看出,會計準則想要達成的目標就是這樣一種經濟后果。但這一過程中摻雜著政治程序這種外部的干擾,進而使得在這個制定的過程中承受了方方面面的壓力和阻礙,同時尋求改進,以求達到一個共贏的結果。3、公共合約論。“會計準則是一項有關于會計規則通用的一種公共合約”。王建新又在2006年進一步指出會計準則看起來更像是一種不完全的合約。由于外部世界充滿著復雜性以及不確定性,導致合約當事人并不能夠完全的預見到各種與合約相關的可能性的存在;合約的參與人是具有這種機會主義傾向的,在簽訂合約的過程中,可能也意識不到信息不夠完全,甚至是完全的信息不對等。所以,會計準則越來越向不完全進行演變。從其他的角度進行考慮,其實這種不完全是根深蒂固的,長久存在的。制定者可能沒有辦法保持完全理性,因為市場就是不理性的,經濟環境在這種趨勢下也是愈發的復雜多變并且難以預測。同時,準則的制定機制也受到多方的干擾,不能保持其原有的出發點。不論是在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這種屬性也對準則制定過程的曲折、復雜以及漫長給出了更好的解答。4、制度安排論。劉峰在自己的研究中指出,在實際的情況中,會計準則擔任的可能就是一個安排的角色,對各種制度進行約束。或者說通過這種安排,也給企業帶來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好處,通過它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在其他的學者看來,或許會計準則有著更為廣泛的作用,它甚至可以用來規避風險。把會計準則和其他的制度進行比較,它更為主要的一定是能夠提供出來一種技術的標準,同時應用這種標準,能夠為會計信息使用者來降低成本,同時也能達到減少不確定性,實現市場調節。同時,作為一項制度的安排,會計準則可以用來保護好投資者的利益,甚至是保護資本市場上的投資信心,同時它存在的必要性,就是為了方便達成交易,發揮作用。(二)會計準則作用發揮的分析。會計準則的效用展現在方方面面,能夠促進利益的分配,加強公平的效率,能夠對經濟社會的進步貢獻一份力量。在會計準則誕生的時代起,就具備了對行為進行約束、對社會促進發展的作用。會計準則是由人指定的,與人類的內在特征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由此我們是否也能推斷出會計準則在市場上的演變方向呢?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在其發展過程中,要想讓社會的資源合理地進行分配,就必須把會計準則考慮進來,對各個利益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度的調節。也就是作為一種平衡機制,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在這一過程里,會計準則和公開披露的制度相對于企業而言又是另一種均衡,用來調節市場的定價和企業定價之間的關系,并且對這兩者之間傳遞時的信息不對稱進行彌補。與此同時,會計準則還具有保障的作用,主要是決策時平衡其科學性和制衡性。

二、會計準則現狀及影響因素

(一)會計準則性質的影響因素分析。能對會計準則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會計核算、會計信息披露等方式的處理過程,要對真實發生的經濟情況做出最為準確真實的反映。會計準則對于真實世界所發生的行為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也有很多的因素在影響著它作用的發揮。這些因素中間,質量因素就是一個十分明顯的影響因子。會計信息的內容能否被社會成員廣泛接受,能否在經濟決策方面應用,最主要的還是要看會計信息的質量如何。只有信息的質量得到保證,才能夠對企業的決策產生有利的影響,才能夠反映出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會計信息只有在質量上有所保障,才能對各方面的因素進行一個整合,才能夠使得企業從會計準則中真正的受益。所以,會計準則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營狀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基礎對企業未來的發展也是重中之重。其次,監管模式也是影響會計準則性質的重要因素之一。要使整個行業或者行業中的每個個體,都能自覺遵循會計準則,規則的制定和約束必不可少。要實現會計準則的目標也需要監管。上文已經闡述過,會計準則的制定會遭受到很多的壓力和干擾,會沖擊到很多人的利益,所以如果沒有明確的監管要求,真實有效的獎懲措施,那這種制定的準則將會失去它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因此,企業需要對監管模式方面的因素引起充分的認識和重視。(二)當前我國會計準則制定的現狀分析。從目前我國的這種制定程序來看,會計準則的制定要從多個層面進行審視,重視各種影響因素并在制定環節加以重視。立項階段主要是針對會計準則在實際中的應用、背景和相關的立項理由等,成立研究組來對這一課題進行深入的探討研究并隨后形成書面的報告。起草時需要注意的就是成員是如何選擇的,項目中的內容需要向委員會進行通報,同時也是廣泛征求意見,還要對外公開,再次征求修改的意見,最后進行。另外,在準則制定這一過程中,比較重要的角色部門就是財政部,當然在此過程中也會對其他來源的意見進行考量吸收。在技術理性的參與方來講,最為關鍵的是能夠有相應的概念和框架進行指導和支持。而對于企業界來說,因為企業界是會計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加強對準則制定的關注對其本身而言十分重要。除此之外,還需要證監會以及財政部的參與和支持。這些要素都與會計準則的制定息息相關,都會對會計準則產生影響。

三、會計準則性質優化策略

在各種紛繁復雜的情況,變幻莫測的經濟環境、政策環境下,要想達到目標,采取相應的措施并保障該性質的改進是至關重要的。同時,這也對會計準則能夠發揮什么樣的作用,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十分重要。我們要從實際的企業經營情況出發,對有效的措施進行探索解答。首先,我們要對技術的優化、改進有著十分清晰的方向,對其給予十足的重視。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對財務會計知識進行深入學習,不能只是表層的理解,要對相關的概念把握透徹,基于此來對會計準則的演進進行指導支撐。我國現行的方法是制度移植方法,現在看來達到的效果是比較好的,有利于會計準則的進一步完善發展。其次,推進會計準則性質的進度。有效提升法律效力,就必須要把公司法還有證券交易法等多種基礎的法律修訂工作進行加強。具體措施上的完善和實施,必須要讓會計主管部門以及會計界得到充分的重視,文字游戲堅決要不得,要能夠在統一的完整的標準下進行整合,從而促進會計準則的法律效力。最后,加強和優化人文理性層面的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獨立會計準則的委員會可以讓反饋意見方面、會計質量層面也得到顯著提升。在制定會計準則的時候,其他各個層次的業界人士也得參與,這對于學術界的邏輯和技術層面都是大有益處的。各界人士的積極參與,會增加各種可能性,給予了最直接的智庫,能夠使得各個方面都加強可行性。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廣泛聽取,有利于未來的政策實施。對會計準則指導思想的更新也能夠給會計準則的內容穩定性提供保障。

四、結語

綜上所述,要使會計準則能夠發揮起作用,要著重注意:范圍以及標準。要在具體的過程中考慮到人文理性和技術理性的方面,要把相關利益者放在一個比較高的考量范圍內。通過對會計準則的性質理論研究,就能更深層次地對會計準則有一個認識,對下一步的工作實施有著積極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劉玉廷.中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架構、趨同與等效[J].會計研究,2007(03).

[2]劉峰.會計準則變遷[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3]魏明海,等著.我國會計協調測定與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4]陳佳穎.我國會計準則變遷研究[J].財會月刊(理論版),2007(05)

作者:羅淑蕊 曹彬 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