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關者會計信息需求探析
時間:2022-07-08 10:40:40
導語:利益相關者會計信息需求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探討會計目標的定義中,需要明確會計信息的需求主體,以及其需要會計信息的特性。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劃分為內部和外部利益相關者,分析與比較利益相關者角度的會計信息需求,能夠優化企業信息披露,使得會計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發展。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會計信息;需求分析
在探討會計目標的定義中,需要明確會計信息的需求主體,以及其需要會計信息的特性。傳統意義上,公司治理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導向,因此,會計信息多考慮主要使用者———股東的需求。而隨著企業的發展,業務和人員數量增加,尤其是人力資本愈加重要,傳統公司治理弊端顯現,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化目標提出。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對于會計目標的主客體界定,分析與比較利益相關者角度的會計信息需求,能夠優化企業信息披露,使得會計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發展。
一、利益相關者界定及分類
(Freeman,1984)從戰略管理領域提出廣義的利益相關者定義,將所有個體或群體放在同一層面研究。(克拉克森,1994)引入了實物資本、人力資本、財務資本等投資的概念,使利益相關者的定義更加具體。相比于泛利益相關者理論,(王竹泉,2008)借用集體選擇理論和契約理論,定義內部利益相關者為有權參與或實際參與企業的集體選擇,或企業剩余分享契約的簽約主體;外部利益相關者為與企業之間簽訂各種交易契約,不能直接參與企業的集體選擇,但企業的活動會對他們的利益產生直接影響的主體,如:供應商、客戶、政府等。同時指出,二者分類隨著企業發展變化,而并非一成不變。
二、會計信息及其質量要求
會計信息是包括財務會計信息和管理會計信息。財務會計信息是基于《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法》等規范編制,通過財務報告及相關指標分析能夠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能夠反映管理層受托責任,同時,為投資者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管理會計信息沒有嚴格編制和披露的規范,主要服務于企業內部管理層,有利于制定計劃、管理過程控制和決策。會計信息質量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
三、利益相關者會計信息需求分析
(一)內部利益相關者。1.股東。股東是企業的主要投資者,會計信息是股東投資決策的依據,也可以定期反映投入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而影響投資的可持續性。根據委托理論,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第一類問題可以通過激勵、約束等方式緩解,因此,股東需要了解管理層的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更加關注盈利能力、投資情況和效率等財務會計信息和業績評價指標等管理會計信息。大股東和中小股東之間由于存在第二類問題,二者的會計信息需求也不同。大股東投入資金多、持股比例大,除關注短期企業盈利能力,既通過了解企業發展能力判斷企業成長性對企業價值和股東收益的影響,也通過股權結構、治理結構等判斷自身的決策權的變化。中小股東人數眾多、股權分散、占比小,在企業決策中更多依附于大股東,部分具有獨立會計信息需求的中小股東傾向于運用會計信息做出收益和風險的評估,需要會計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反映企業價值并具有前瞻性。2.債權人。債權人的投資意圖不同于股東,更傾向于利息收益,通過會計信息有助于確定借款規模、借款條件以及是否需要設置限制性條款等事項。在貸款合同確立后,債權人借助會計信息保持對于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但不同于股東,無法對資金用途擁有一定決策權,因此,為保證本金和利息的及時收回,債權人會更加關注償債能力和投資情況。3.管理層。管理層可以更便捷獲取更全面、可靠的會計信息,對會計信息的了解和需求滿足程度在所有利益相關者中最具優勢。一方面,管理層對于企業經營、籌資、投資三大活動具有管理權,與公司經營狀況和資金運營的一部分信息保密性較高,但對于公司戰略規劃和調整卻極其重要,管理層需要把握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時性,動態分析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財務指標,全面了解所在行業及其上下游行業的企業現狀、外部法律監管環境,適時調整現有戰略規劃并協調有限資源。另一方面,管理層的薪酬基于固定薪酬和績效獎勵,以及部分上市公司會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等長期激勵型薪酬,高管的部分薪酬與股價波動相關,因此,更加關注年度薪酬平均值及其增長率,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其對于公司股票價格的影響。4.員工。為保證個人經濟利益的可持續性和增長性,員工對于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和盈利情況更加關注,同時,需要更高透明度的福利政策和晉升機制。企業職工薪酬分為短期應付和長期應付,短期應付職工薪酬中需要企業具有較為穩定的現金支付能力和流動性,長期應付職工薪酬需要企業有較穩定的發展能力。在經濟下行和技術進步的雙重壓力下,員工既注重經濟效益也需要崗位穩定性保障,因此,部分員工也需要企業發展規劃等信息。(二)外部利益相關者。1.供應商。供應商作為企業上游主要供貨方,在實物交易的同時通常伴有商業信用的產生,因此,供應商為制定合理價格政策和降低應收賬款壞賬風險,需要了解經營情況和償債能力,同時,也要考慮以往交易中履約情況。2.客戶。客戶作為企業下游的主要購貨方,既要關注售前相關企業價格政策以及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綜合考慮產品的性價比。長期客戶在選定供應企業時會考慮產品供應的可持續性,就需要企業所在行業以及上游行業的競爭情況,以及企業發展能力。3.政府。在稅收征管方面,國家財政收入大部分來源于企業稅收,計稅依據與企業會計信息直接相關。稅務部門既要保證企業依法納稅也要保證符合減稅降費政策條件的企業享受相關減免,會計信息失真導致財政收入的損失,而由于優惠政策具有時效性,會計信息缺乏及時性會導致稅收優惠計算復雜易錯,綜上所述,政府稅收征管工作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時性提出較高的要求。在市場監管方面,為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一方面,要依據《會計法》、會計準則等規范性文件對會計信息的合法性和合規性進行考察,同時對于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通過環境保護、穩就業等方面信息。另一方面,針對上市公司,證監會通過審閱經第三方獨立審計機構審計報出的財務報告,報告內容包含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公司治理、財務信息披露等。在宏觀調控方面,政府部門為了解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落實情況,要深入相關行業龍頭或具有代表性企業了解、檢查,落實改善宏觀調控政策。
四、結語
本文從不同利益相關者的視角,分析了他們對企業會計信息的需求。首先,對利益相關者的定義與劃分進行了總結與整理,并提出本文所指利益相關者是基于集體選擇理論和契約理論而界定并劃分。其次,對會計信息的定義與質量要求進行了理論闡述。最后,分析發現,會計信息內容的需求重點因人而異,但是對于更高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則是共性。其中股東更注重及時、準確反映價值相關的會計信息,債權人更注重會計信息中的短期、長期償債能力,供應商、客戶及員工更注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政府更注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時性,因此,企業要編制并合理披露適應利益相關者需要更高質量的會計信息。
參考文獻:
[1]王竹泉.利益相關者會計行為的分析[J].會計研究,2003(10):3-10.
[2]王竹泉.企業內部控制的目標定位:基于利益相關者和集體選擇理論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3(10):3-10.
[3]王曉琪.利益相關者會計信息需求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1.
作者:張嫣然 單位: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謹慎性原則在財務會計管理的運用
- 下一篇:會計信息披露問題與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