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治理工程質量管理探討

時間:2022-10-08 08:31:16

導語:水環境治理工程質量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環境治理工程質量管理探討

當今時代背景下,社會環保意識不斷提升,國家提高了對水環境治理的重視程度,并逐步加大了水環境治理投入力度,水環境治理工程的管理模式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并且應用了多種先進的治理技術。然而,工程質量仍是水環境治理的重要管理內容。為此,本文以某水環境治理工作為例,對原材料、鉆孔灌施樁施工、混凝土外觀、截污管施工等多項質量管理內容進行了分析,證實了在提前規劃、嚴格落實以及精細化管理之后,可實現水環境治理工程質量的有效提升。在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過程中,水環境遭到了一定的污染。為此,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方針用于促進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開展。然而由于水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并且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夠完善,水環境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因而當前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水環境治理形勢。在水環境治理過程中,必須實施全面與嚴格的質量管理,方可保障水環境治理工程的優質化建設。為此,本文將對水環境治理工程中質量管理的關鍵內容展開探析。

一、實例工程概況

某工程河流域面積為388.23km2、干流總長度為31.29km。水環境治理項目采用設計采購施工項目總承包模式共有十個施工標段,需要進行管線改遷、交通疏解工程施工,還需進行防洪工程以及生態修復工程的建設,此外還涉及水質改善、截污、補水、洪區、隧道、橋梁等多項施工工程。本工程涉及的項目多,且項目之間存在一定干擾,面臨嚴峻的外部協調壓力,且工期緊張、工作量大。為保障工程的安全、優質與文明施工,需要應用可行性強、工程進度快的質量管理措施。通過探討分析,工程項目質量管理中需構建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對施工原料及半成品的有效管控及各施工工序的嚴格監管完成對水環境治理工程質量的有效控制。

二、水環境治理工程質量管理的關鍵內容分析

1.原材料與半成品的質量控制

(1)嚴格考察與篩選材料供應商材料供應廠家的資質是否齊全、生產能力是否充足、產品品質是否優良是原材料及半成品品質能否符合施工標準的關鍵,更是水環境治理工程質量優越與否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工程項目部應親臨供應材料廠家進行考察,對其資信情況進行了解,查看其生產能力及生產質量狀況。通過多方面的考察與了解,將合格的供應廠家納入到供應商庫當中,只針對這些廠家進行招標,從而保障材料來源安全可靠、品質優良且材料可持續與及時的供應。(2)提高原材料質量檢測力度原材料及半成品運至施工現場后,物資管理部門應嚴格對進場材料進行質量檢查,對材料的數量進行嚴格核對,檢查材料外觀,在監理人員的監督下,依據國家規定的取樣標準對初檢合格的材料進行抽檢取樣,并送至信譽度良好的機構進行材料質量檢測,切不可出現未經檢測便將材料用于施工的現象。若存在檢測不合格產品,應退還給供應廠家,并在監理人員監督下進行材料退場。

2.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的控制

(1)提高護壁泥漿管理力度由于本工程的鉆孔灌注樁施工中雜填土較多,且存在建筑垃圾填筑地質,持力層屬于全風化巖,為此,鉆孔施工時應使用旋挖鉆。然而在鉆孔過程中,由于孔壁的穩定性不高,常會出現塌孔問題。為此,需要通過控制好護壁泥漿而降低塌孔的出現幾率。若是采用傳統原土造漿方法進行泥漿的配制,需要較長時間,為加快工期,本工程選擇采購商品泥漿,由廠家根據工程需求配置好后運送至施工現場。在泥漿出廠之前,廠家應對泥漿的比重及粘度指標進行全面檢測,運抵施工現場后,可將之存儲于泥漿箱當中。鉆孔完成后,應復檢泥漿的比重、含砂率,測定其粘稠度,檢測符合標準后方可繼續開展后續的鋼筋籠下放施工。(2)嚴格落實兩次孔深檢測鉆孔灌樁孔深檢測時,應通過兩次檢查,一是在鉆孔完成后進行檢測,符合施工標準后下放鋼筋籠。二是鋼筋下放完成后,需要二次檢測孔深,以保證孔深與設計標準相一致。(3)嚴格檢測混凝土性能本工程中應使用水下混凝土進行鉆孔灌注樁的灌注施工,環境因素可能會對混凝土灌注強度產生影響,因而要加強混凝土性能檢測,確保其性能優越,不會出現斷樁或強度不足等質量問題。為增強灌注質量,可將水下混凝土的配置提升一個強度等級,且在配置完成后嚴格檢測其坍落度情況,符合標準后方可送至施工現場。施工現場接收混凝土后,還應二次檢測其坍落度情況,若是坍落度不符合190~210mm范圍之間的要求,則應退回重新配制。(4)控制好混凝土灌注時間及初次灌入量應以灌注樁的直徑為依據進行混凝土初次灌入量的計算。應根據規定進行料斗的制作,并將符合初灌量的混凝土加入料斗之內,之后一次性完成初灌作業。灌注時應詳細觀測混凝土面位置,結合漿面上升速度進行混凝土方量的計算,并及時進行灌注導管的拔除。灌注過程中應控制好灌注時間,不可出現中途停止灌注的現象。應確保混凝土方量足夠一個灌注樁的灌注量后再開展灌注施工。灌注時間應為15min/6m3,且需持續灌注,防止出現斷樁或夾渣等問題。

3.混凝土外觀質量的控制

(1)選用適合的鋼模板及模板漆由于掛板墻表面平整度不佳,若是使用木模板則會影響外觀質量,因而需要使用定制鋼模板,且在加工過程中應在掛板墻上進行凹槽的預留。為保障混凝土表面光滑潔凈,可利用高效模板漆涂刷于清理之后的模板表面,使之符合清水混凝土的標準。(2)開展模板預拼裝作業針對擋墻施工所需使用的模板進行預拼裝作用,以免在模板拼裝時出現錯臺等質量問題。可以擋墻斜面尺寸為依據,將兩面覆好膜的竹膜板放置于平坦的地面之上,將之接裝成整體模板,之后進行整塊模板的吊裝與使用。在預拼裝時可及時發現與消除錯臺問題,實現更加高效的生產,降低高空作業時的安全風險。(3)實現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調節為避免混凝土出現大量氣泡,應使用多種濃度不同且不同生產廠家的減水劑進行混凝土配置實驗,通過對各種減水劑的氣泡產生量進行統計,選擇氣泡量最少的減水劑進行混凝土的正式拌制。(4)改進振搗棒,提高振搗密實度由于倉內空間狹小,入內振搗難以實現,若是采用普通方式振搗可能產生較多氣泡,會影響混凝土表現的平整度。為此,應改進振搗棒,將鋼管安裝于軟軸處,且應在二者結合端部加裝一個“Y”形結構。利用改裝后的振搗棒,可準確進行倉內振搗位置的確定,從而有效提升振搗的密實度。(5)使用高頻振搗棒減少氣泡鑒于普通振搗棒的氣泡破除能力不佳,因而可使用高頻振搗棒以達到氣泡減少的目的。通常可先利用普通振搗行初期振搗,完成后應停止10至15分鐘后,再使用高頻振搗棒順著模板邊線進行高速振搗,便可有效消除產生的氣泡。

4.截污管施工質量的控制

(1)嚴格開展地基承載力檢測若是管道出現下沉現象,將會對截污管的承載性能產生影響。為此施工時應加強對管道基礎地基承載能力的檢測,確保符合規定標準后再開展管道鋪設施工。如不符合規定,應在設計單位、監理單位以及業主等共同商討后確定改進方案。換填土施工完成后還應進行地基承載力的檢測,以保證地基承載力符合標準。(2)采用分層法回填土方管道工程周邊土質回填施工時,應選用石粉渣作為回填材料,并將原土覆蓋其上進行回填。若是回填施工未遵循規定要求而開展,即便通過檢測,也會因管道被壓扁而出現質量問題。回填土方時,質量管理部門可利用雙控法進行管理,確保每層填筑厚度控制在30cm之內,且每層填筑完成后均要進行檢測,符合檢測標準后方可開展下層回填施工,此方法可有效避免管道出現質量問題。(3)使用“管道機器人”保證檢測質量由于截污管管徑較小,難以實現內部檢測,因而可使用管道機器人進行檢測。該設備安裝了高清攝像頭,可全面檢測管道內部情況,可將檢測結果通過電纜回傳給電腦進行展示,可更加直觀地判斷出管道內部是否存在質量問題,且可精準定位缺陷位置并制作詳細的檢測報告。管理人員可結合報告情況及時上報給相應部門,實現缺陷問題的有效處理。

三、結語

本文以某水環境治理工程的特點為依據,在質量管理體系的支持下,針對各個施工工程實施了差異化與針對性的質量管理措施,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了工程施工質量的有效提升,符合水環境治理工程的建設目標。水環境治理工程當中,重點要進行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質量控制,并加強各道施工工序的質量控制,從而保障水環境治理工程的整體質量,以發揮出該工程的社會、經濟與生態三方面的效益。

作者:易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