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策略
時間:2022-11-22 09:50:16
導語: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直以來,生態綜合整治工作都是在政府的帶領下,完成方案實施和考核驗收等任務,這得益于政府的行政化體制和力量,但在這一過程中缺少公眾、企業等多層面的參與,使得政府成為了承擔責任的單一主體,在生態治理的過程中無法形成有機整體,再加上全局意識和頂層的設計理念不足,導致力量分散。因此本文介紹了綜合治理模式及以小流域為單元,降低水土流失的情況,提出要加強環境的綜合治理。
黨和政府要在環境治理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統籌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的各個領域”是在全國生態環境大會上提出的方針,其中著重強調了多措并舉、整體施策、統籌兼顧等幾點要求,以便更好地提升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的水平[1]。在綜合治理的過程中,只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企業、社會公眾等主體的幫助[2]。最近幾年,各省市始終實施周邊城市、城鎮跨界生態環保聯防聯控的措施,不斷加強各省市不同區域與周邊城市的聯系,為實現生態環境治理協同發展開辟新道路。
1各省市生態環境治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1.1各省市生態環境治理現狀
為了使區域整體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不僅需要提高跨部門環境污染防治的自覺性,還要有統一的目標規劃。為此各省市與兄弟城市積極主動地對接交流,詳細調查跨界周邊3千米范圍內化工區及化工園區內的企業,了解它們的產業結構以及污染源排放等信息,并結合實際情況共同協商,制定出有效的整治方案。在水環境綜合整治方面,各省市采取了小流域綜合整治措施。通過建立信息互通網絡,實現了入河口、河道自凈能力、污水排放等信息的共享,從整體布局出發制定了切合實際的具體整治方案,為治理生態環境新模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2各省市生態環境治理凸顯的問題
1.2.1水域污染與流失問題各省市擁有豐富的水資源,且水域廣闊,但是在城市、城鎮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缺乏統一規劃,造成了一些不合理的現象,使面污染源防治規劃難以落實,進而導致了許多流域生態植被的消失,水土流失嚴重,這是出現水質惡化現象的根本原因。同時,低效的生活污水處理率也是導致水質惡化的原因之一。1.2.2環境質量問題隨著各省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新興工業城市、城鎮也如“雨后春筍”般地不斷出現,這一過程使得城市、城鎮的生態環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其中環境污染問題最為嚴重。在污染嚴重地區,森林和植被大范圍地消失,各省市許多地區的山區裸露,缺乏綠化和良好的城鎮規劃策略,且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這不僅降低了城鎮面貌、環境和健康水平,而且極大地影響了居民的生活。1.2.3林木或植被破壞問題由于近些年的亂砍濫伐,林木面積極度萎縮。林木的缺少直接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土、泥、沙在江河流域內含量不斷升高,使得沿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不僅如此,植被覆蓋率的降低減少了林木資源中的水源,導致水資源的利用率降低,流域區域居民的生活生產用水質量下降。在林木資源緊缺的情況下,流域內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經常受到自然災害的威脅,造成較大的財產損失,成為流域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2各省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必然性
2.1加強內生動力,降低“碎片化”治理困境
一直以來在環境治理方面,政府部門總是各自為政,不過由于生態環境的負外部性的存在,打破了這一局面。由于各省市存在生態環境的流動性,使得環境污染的外部性與治理難度有所提升,同時地方政府治理“碎片化”的局面,也拖慢了生態環境的治理進程,要想走出這一困境,創新跨部門綜合治理的方法是必然選擇,也是提升區域環境內生動力的要求。
2.2加強部門、企業合作,減少責任推諉
目前生態環境的無邊界化與外部性使得環境治理變得更加繁冗復雜,實施跨部門綜合治理機制是落實責任主體的有效措施。現如今各個治理主體間存在復雜性與動態性,同時環境的外部不經濟性,使得部門、企業合作的利益矛盾增大,只有將環境問題外部成本轉變為內部化才能有效緩解這一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明確治理主體間共同的職責,通過跨部門綜合治理保證環境保護的質量。
2.3構建多元主體模式,實施治理改革創新
現如今公共問題變得外部化與無邊界化,傳統的以行政區為邊界的生態環境治理模式已經不再適合區域公共產品,跨部門治理模式中尊重每一個治理主體,為多元化主體的互動合作提供了條件,這不僅符合服務型政府的發展方針,也滿足了公眾對環境質量的需求。在跨部門綜合治理的過程中,多元互動的綜合型合作治理體系的出現標志著各省市環境體制改革邁入了新的階段。
3各省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積極對策
3.1積極落實政策和制度,加強部門協同合作
3.1.1積極推進政策和制度的落實現如今存在許多生態環境薄弱區域以及一些重工業城市、城鎮,如果生態持續惡化必將影響生態安全,所以說,必須將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戰略始終作為發展的長期目標。必須緊跟中央的戰略部署,參考西部大開發的相關信息,以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為中心、以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為基礎,積極面對困難,抓住機遇,保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順利實施。3.1.2加強各部門的有效合作加強領導能力是確保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任務順利完成的關鍵。各相關部門的領導要重視該項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核查,分管領導具體考察,承擔各自的責任,盡職盡責[3]。在治理過程中將研究、部署、檢查等各項任務做到樣樣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與工業、財政、林業、農業、旅游、城建、環保等領域都有聯系,只有各有關部門團結一心,協同作戰,建設目標才可以完美實現。遵循國家“三定”職能的要求,環保部門要加大力度,注重抓“總”的任務,而各部門間也要加強溝通與合作。
3.2以小流域為單元實施規劃,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由于過度的坡地運動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每一項防治措施的準則是:降低坡面徑流量與徑流速度,改善坡面抗沖能力,提升侵蝕基準面的高度。治理防護的過程中,從地表徑流形成位置出發,順著徑流運動路徑,步步設防維護,實施治坡與治溝相結合,以治坡為主;預防和治理相結合,以預防為主。要想治理能夠奏效,必須通過采取各種措施綜合治理和集中治理、持續治理保證治理的質量。隨著時代的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要求,現在保持水土發展政策整體的指導思想準則是:把建設秀美山川作為目標,注重治理水土流失,同時退耕還林,以坡耕地維護為基礎,將小流域作為單位,從整體對山水田林路進行規劃與治理;引用科技設備,實施具體的區域防治戰略,強化管理和保護能力;憑借深化改革,完成機制創新;保證行業監管力度能夠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3.3加強各類環境污染控制,構建“綠水青山”新局面
一是要控制入海河流污染綜合管理,從本質上提升入海河流水質,清理河道清淤疏浚,加固生態護坡護岸,減少甚至是杜絕污染物的入海量。二是要嚴查直排海污染源,堅決剔除這些直排海污染源;強化工業集聚區與工業污染源排放負責人的責任意識,增加監管力度,防止工業直排海污染源的出現。三是要重點監管涉水“十小”、“散亂污”企業清理是否達標,對“散亂污”的企業采取取締的措施。四要提升農業農村防污染意識,開設農業宣傳活動,提升居民農藥化肥科學合理應用以及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意識,讓居民意識到農業廢棄物以及污水的危害,從而進行資源化利用以及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
參考文獻:
[1]唐亞林,錢坤.城市精細化治理的經驗及其優化對策——以上海“五違四必”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為例[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9,20(2):43-52.
[2]胡楊.城鎮景觀河流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技術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11):218.
作者:曾麗蓉 單位:南安市環境保護監測站
- 上一篇:林業技術推廣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 下一篇:數字林業技術在退耕還林工程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