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生態系統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7 02:25:00
導語:松林生態系統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松樹是我國的重要森林資源。在江西贛州,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濕地松(Pinuselliottii.)等松樹面積達137.4萬公頃。其中大部分為人工中幼純林,松林生態功能非常脆弱,多數是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松林生態系統以及需要提供環境保護的瀕危動植物種類和人類社會設施的重要區域,這些區域的生態重要性達到了“非?!钡燃墶_@種松林生態系統一旦破壞,就難以恢復良性生態環境且極易因自然條件而造成偶發或多發性自然災害如病蟲害等,如何維護松林生態健康和活力[]],成為當前林業生態建設的重大課題。
1影響松林生態健康和活力的因子
1.1人為活動
包括侵占林地,道路,采礦,水壩,環境污染,放牧,濫砍濫伐,種質低劣,經營管理不當等,這些因素造成定位空間或地段內生物物種多樣化減少,土壤侵蝕程度加重,加重了森林的碎裂程度,加速了生物多樣性銳減,導致形成三大效能低下的干擾型或經營型低效松林。
1.2立地條件
在自然狀態下因立地條件較差或生長環境惡劣,導致自然形成三大效能低下的原生型低效林。
1.3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包括火災,松毛蟲、松材線蟲病等病蟲害,干旱,洪澇,霜凍等,致使多數珍惜的、受威脅的、瀕危的或森林物種(主要是動植物)數量、分布等消失或銳減。導致形成三大效能低下的干擾型低效松林。
2松林生態健康和活力的維護方法
2.1增強生物多樣性
按照長防林和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標準,同時規劃,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全面進行“封、改、補、造、撫”的規劃和穩步實施。加速森林“效應島”的形成,同時,采用林隙、林緣適當補植蟲媒花植物(花粉和花蜜資源)和拒避植物,以豐富生物多樣性。為了豐富馬尾松毛蟲蟲源地的生物多樣性,增強松林對生物災害自我調控功能,贛州曾充分運用“封、改、補、造、撫”等措施,穩步實施了蟲源地治理,達到了豐富生物多樣性效果。共實施蟲源地封山育林72.366萬畝,占蟲源地面積的100%;成功改造蟲源地4789個,占蟲源地總數的73.3%;改造蟲源地面積50.2319萬畝,占蟲源地總面積的69.4%。通過治理的蟲源地,平均灌木多樣性指數從1995年的0.42上升到2003年的0.78,平均針闊混交比例由9:1上升到7:3,平均植被蓋度由32%上升到81%,為實現馬尾松毛蟲的可持續控制奠定了良好基礎。
2.2從嚴管理“三害”
在林政管理上,應健全基層護林組織,全面封山育林,制止亂砍濫伐和亂獵濫捕的行為;在森林火災管理上,各級政府要簽訂防火責任狀,嚴格控制火災的發生;在危險性病蟲防范上,重點加強外來林業危險性有害生物的管理和控制。對危險性森林病蟲等應列入各級政府目標責任制,同時加強復檢,控制疫情傳播,限期拔除疫點,以防松林抗逆性下降。
2.3清理不健康林木
對近期內由于干旱、病蟲害和森林火災而出現大量死樹的松林,要及時采用對死樹進行全面清理,選擇鄉土闊葉樹當年更新造林;對將要出現大量死樹的林分,結合生態疏伐或景觀疏伐,對可疑木進行全面清理,選擇鄉土闊葉樹當年更新造林,以恢復到可持續生長的條件。
2.4強化生態閾值管理
全面封山育林,對少量或零星的經森防機構確認的非危險性有害生物致死木,可依據森林健康有關原理方法,鼓勵林業主管部門采取禁止采伐的措施,以實現豐富生物多樣性和制止亂砍濫伐行為雙重目標。在疏伐過程中適當保留少數倒木和枯立木,以保持林間野生動物和鳥類食物鏈的持續2;對近期內林業生產或生態保護效益不構成大的危害的病蟲,其測報和防治不作硬性要求,便于利用“天然防治”調節病蟲種群,以豐富松林生態系統的生物鏈。
2.5依法保護林地
侵占林地,道路,采礦,水壩,環境污染等,致使松林的碎裂程度和林地土壤侵蝕程度加劇。關鍵要依據《森林法》等有關法規和生態學原理,進行總體規劃和科學管理。
2.6適時評估效果
依照“近天然林”模式經營松林,影響松林生態健康和活力的主導因子發生明顯變化時,適時評估經營效果。主要內容是對這些主導因子作危險性分析,如對現有或可能發生的林業有害生物每3—5年定期調查1—2次,參照國際上有害生物危險性分析(PestRiskAnalysis)方法,對有害生物進行危險性分析和制定防范策略。對生態系統多樣性變化情況如蚯蚓、甲蟲、螞蟻、蜂類、寄生植物等森林健康關鍵種的多樣性指數和威脅的、瀕危的或森林物種(主要是動植物)數量、分布等應進行總結評估,作出決策,制定方案,付諸實施。
2.7開展科學研究
開展科技攻關,開發應用有效的、經濟的和環境可接受的森林保護核心技術。主要包括自然界不同時空尺度生物多樣性的類型與格局,決定生物多樣性進化的生態學因子以及進化與生態學過程;景觀破碎對種群散布、持久性及種群滅絕的影響及其恢復;制約群落和生態系統聚集的因子,以及群落和生態系統脅迫反應的途徑;將遺傳、物種、生境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編目,確定生物多樣性變化的速度及其對群落結構和生態系統過程的影響,以及決定各層次生物多樣性的因子;有害生物及病原生物的入侵、擴散和爆發基本規律的研究。
3結語
一個理想的健康森林應該是在這樣的森林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病蟲害、空氣污染、營林措施、木材采伐等)共存對森林的影響不會威脅到現在或將來森林經營的目標[2]。為此,松林生態系統的健康,除經營管理要素外,森林病蟲害的可持續控制、火災的控制等應當是維護松林健康和活力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郭林,秦可東.生態型林業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與病蟲害防新技術實務全書[M].吉林:吉林電子出版社,2003:312—317.
[2]趙良平,葉建仁,等.森林健康理論與病蟲可持續控制[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2,26(1)5—9.
- 上一篇:馬尾松毛蟲生防管理論文
- 下一篇:馬尾松毛蟲監測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