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縮節胺化控技術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3 10:25:00

導語:棉花縮節胺化控技術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棉花縮節胺化控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棉花;化控;縮節胺

論文摘要對棉花進行科學的化學調控,能有效促進增產增收,提高棉花品質。棉花使用縮節胺進行調控時,應注意因地制宜與合理化控、噴藥時間及使用劑量、使用方法、調控過量的補救措施方面問題。

棉花進行科學的化學調控,能有效促進增產增收,提高棉花品質。近幾年來廣大棉區棉農對棉田開展化學調控有所認識,但還存在一定問題,表現在施用時間、激素含量、施用倍數、施用次數上的不科學,盲目施用,該用時不用,該減時不減,造成失時、失量,呈現出旺而失控和控而過嚴的“高大空”與“黑矮小”等不良后果。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與品種、地力、水肥、棉花長勢長相、密度、氣候條件等因素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其增產增效作用,前期施用具有促下控上的作用,中后期主要是控制棉花旺長,塑造理想株型,簡化中后期管理,最終獲得優質高產。

目前棉區基本上都用縮節胺進行化控,縮節胺是內吸性棉花生長調節劑,能防止植株瘋長,降低株高和果枝長度,使株型緊,結構合理。用藥后能促進葉綠素合成,使葉色變濃變深,從而提高對光的利用率,利于有機物的合成與積累。可促進根系生長,增強根系對土壤養分的吸收能力,提高植株抗旱抗逆能力。調節營養物質運輸,合理分配光合產物,促進棉鈴發育和結鈴,防止爛鈴和落鈴,增加坐果率。棉花使用縮節胺進行化控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因地制宜,合理化控

縮節胺適用于水肥條件較好、施肥量大和棉花容易旺長的棉田,天氣干旱而灌溉條件差的棉田不宜使用。在棉花受到病蟲等自然災害、生長受到抑制時,也不宜使用縮節胺化控。使用縮節胺前,要“看天、看地、看苗”。“看天”就是天氣是否連續干旱,“看地”就是看棉田土壤肥力和施肥量大小,“看苗”就是棉苗的長勢,只有棉花處在生長良好的環境和生產水平較高的條件下才宜適用。

2噴施時間及使用劑量

噴縮節胺要在晴天露水干后進行,宜在上午10時前(開花前),下午閉花后,以免影響開花授粉和受精。噴施時間第1次在棉花現蕾后,用15.0~22.5g/hm2(純量),對水450kg/hm2進行噴霧,能控制旺長,減少贅芽,起到提高莖桿強度和韌性的作用;第2次在初花期,用縮節胺30.0~37.5g/hm2,對水600kg/hm2進行噴霧。主要促進棉花穩健生長,利于在最佳結鈴期多結鈴,結大鈴;第3次在打頂前后,用45~60g/hm2對水750hm2進行噴霧。有利于抑制晚蕾生長,促進上部成鈴,增加鈴重。噴施后棉花葉片綠色變濃,是葉綠素增多所致,但仍應合理施肥。要根據棉田苗情長勢,核定用藥量和稀釋倍數,嚴禁隨意減少用水量和加大用藥量,從而影響藥效或引起藥害。

3使用方法

棉花用縮節胺進行調控,應掌握前輕、后重、多次的原則。根據地力、長勢、肥水條件、栽培模式靈活掌握。對化控的時間、次數、用量多少不一刀切,苗期、蕾期對長勢差的可少用或不用,但在開花、打頂前后2次不可少。在化控時應均勻噴濕棉花葉片,以無水滴落為宜;但最好噴施在棉葉背面。因為棉葉背面角質層薄,氣孔多,吸收快。如果噴施的縮節胺水溶液還有小部分多余,切不可再重復噴霧,以免造成調控不勻。如噴施后6h內遇雨會影響調控效果,可重噴。縮節胺不能和堿性農藥混用,但可與有機磷、菊酯類農藥及根外追肥混合噴施。

4調控過量的補救措施

有的棉農因使用劑量及濃度掌握不當,導致控制過頭,會影響棉花的正常生長,可采取如下補救措施。

4.1及時灌溉

有灌溉條件的棉田,應及時灌“跑馬”水。

4.2追施化肥

要及時追施速效氮肥,進行溝施或穴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4.3根外施肥

用磷酸二氫鉀1.50~2.25kg/hm2,尿素7.5~15.0kg/hm2,對水750kg/hm2對棉葉正反兩面均勻噴霧,隔5~7d噴1次,連續噴2~3次。

4.4噴九二○

九二○是一種高效植物生長激素,主要作用是使細胞分裂速度加快,促進細胞增長。用量22.5g/hm2,先用少許白酒溶解后加水750kg/hm2,對葉片正反兩面均勻噴霧。

參考文獻

[1]陸學云.棉花栽培中全程化控實用新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5(5):24-25.

[2]王書平,王洪信,崔紅亮.化控技術在棉花栽培中的應用[J].種子科技,2007,25(2):67.

[3]胡慶文.用縮節胺對棉花進行全程化控的應用技術[J].河南農業,2006(3):25.

[4]張昌友,楊君太,戚士章,等.壽縣棉花全程化控栽培技術規程[J].現代農業科技,2007(17):159.

[5]侯忠芳,王合義.抗蟲棉縮節胺科學調控的時機與用量[J].河北農業,2007(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