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參與式質管措施分析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09 02:29:00
導語:造林參與式質管措施分析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參與式管理作為林業外資項目常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近年來已被國內林業管理人員普遍接受。參與式管理可定義為在造林決策過程中各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社區、村民和經營者的自愿、平等介入,包括確立目標、制訂規劃、明確造林權屬、實施及評估、分享獲得的利益。在現行管理情形下,主要是促進社區群眾在造林過程中的決策參與。
一、項目區基本狀況
青陽縣地處長江南岸,皖南山區北沿,是安徽省重點山區縣之一,2003年起實施《中德財政合作安徽二期造林項目》(簡稱德援項目),項目造林實行參與式管理,造林目標、任務、經營形式、規劃設計、技術準備、材料準備、后期管護等都由項目利益相關者———項目主管部門、技術人員、社區負責人、村民和經營者共同討論決定。改變了過去由項目主管部門下達任務,技術人員按任務做作業設計,經營者按既定的方案進行實施,忽視了社區、村民的參與和影響,基層組織和村民的意愿沒有參與到項目之中。德援項目實施四年來,造林2·1萬畝獲得成功并取得預期效果,造林面積保存率100%,成活率(保存率)90%。總體成效好于其它造林項目。青陽縣東部酉華、喬木、新河、木鎮、丁橋等鄉鎮有石灰巖山場4萬余畝,屬集體林地,由于山場巖石多、土層薄、水肥貧瘠、保水保肥能力差,植被自然恢復慢。2003-2005年,我縣實施德援造林項目,項目以生態建設為主,要求在上述植被極難恢復的林地上開展人工造林或封山補植,造林經費主要由德方無償援助,但項目管理極其嚴格,必須按參與式理念管理項目。造林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工作,造林質量管理和控制涉及的不單純是技術性問題,造林過程涉及各級政府、當地社區和村民等多個利益相關者。通過對當前影響造林質量因素的診斷,一個基本事實是:在影響造林質量的各種因素中,技術層面的因素實際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而決定造林質量高低更多的是非技術因素,一是由于體制所形成的還沒有走出計劃經濟的模式,層層下達造林計劃,基層為完成任務而造林,行政命令多,自覺自愿少;二是產權機制問題,產權不清晰,責權不明,加之林業周期長,效益相對較低,影響造林者造林和管護的積極性;三是科技水平低,沿襲多年的造林技術,不適地適樹,不重視種苗、整地、水保、栽植、管理等諸方面質量。其中根本在于是否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造林的積極性,使群眾通過參與造林真正獲益。項目參與者和村民普遍認識到:造林質量管理必須進一步強調對造林主導功能認識,即不僅要滿足國家和社會對木材或生態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需要滿足當地利益相關者尤其是當地群眾的需求,充分考慮造林對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等生存環境及變化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可能對造林過程中行為的影響。
二、規劃設計階段的主要任務
規劃設計參與式管理是關系到造林成敗的關鍵階段,在將目標社區(鄉、村、自然村)有意向地納入了造林項目總體規劃范圍之后,了解當地自然、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當地林業發展需求,進行項目規劃,落實造林地塊、造林權屬,確定造林收益分成和造林樹種、造林模式、時間進度并簽訂造林合同等關鍵問題,所有這些都是通過參與形式得以落實。具體做法是:
2·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利益相關者需要共同分析當地面臨的與林業相關的發展問題,提高對項目實施重要性的認識。我縣在項目實施前6個月中,向社區農戶發放宣傳單,廣泛宣傳項目背景及補助政策,并由技術人員、社區負責人、農戶代表共同組成造林規劃設計小組。由鄉、村組織,技術人員將所有要探討的重要話題及所需要收集的信息材料向村民小組會議提出,重點討論項目實施帶來的有利影響和不利因素,林地現狀的改變給項目區放牧和薪材供應帶來的影響。
2·2實地調查
規劃過程中不同步驟所涉及的地塊必須由項目人員與農民代表一道進行現場查看。每次查看結果都在規劃草圖上反映出,并向下一步村民會提供。查看建議的造林點、小班選擇和林種選擇的可持續性。探討確定適宜小班的造林樹種、管理方式及可能的土地利用沖突。完成項目區社會、經濟、自然等調查表格的填寫。
2·3村民討論會
村民與管理人員之間進行多次探討協商。主要討論:決定是否應該參加項目造林;村內或者臨近地區過去植樹造林活動的經驗教訓;規劃與本地經濟是否沖突;選擇什么樣的造林類型,宜造則造,宜封則封,宜補(造)則補(造);選擇合作伙伴與管理方式;勞力的安排和年度造林規模;協議并制訂護林公約等等。此次會議非常重要,是規劃設計階段最為重要的參與式管理內容,充分發揮了村民的聰明才智。在造林任務確定上,提醒村民充分考慮經濟、勞力、苗木供應等實際情況,在保證質量前提下確定面積,不要盲目要計劃、求規模;在造林樹種選擇上,分析歷年來造林樹種在當地表現的優劣狀況,提供造林可選樹種清單,由村民和經營者選定。
2·4簽訂造林合同
在造林前要求承包經營者與林地所有者———村、組集體簽訂承包協議,明確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和使用權。之后,縣德援辦與造林經營者也簽訂合同,進一步明確各自權利與義務。公務員之家
三、技術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
根據已編制的造林規劃設計,進行技術準備,主要包括通過培訓和實踐,讓參與造林項目的農戶掌握造林技術,在參與造林的農戶中發現關鍵人,引導農戶之間互幫互學,技術人員針對造林項目所涉及的樹種特性、林種配置、整地方式、整地規格、苗木起運、苗木栽植、幼林撫育、林分管理、病蟲害防治、火災控制等技術環節進行培訓、示范、推廣,使每個組或作業隊達到有1-2個技術明白人,群眾遇到問題時,可進行技術咨詢。挖掘適合當地的鄉土造林技術,讓參與造林的農戶真正掌握確保造林成活、成林、見效的關鍵技術。
針對造林規劃設計,準備造林所需要的苗木、肥料、生根粉和造林所需的器具等,保證造林施工的正常進行。參與式管理要求造林苗木的合格與否是由技術人員和農戶(經營者)雙向把關,農戶(經營者)對苗木價格、來源和質量有知情權,并有權拒絕使用不合格的苗木等造林材料。
- 上一篇:解析建筑立面裝飾工程論文
- 下一篇:出口退稅管理現狀及措施探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