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實施路徑

時間:2022-11-22 09:38:51

導語:林業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實施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實施路徑

摘要:隨著國家事業的快速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林業資源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需要得到更多的關心與呵護,以推動林業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新疆作為我國的內陸地區,具有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生態資源,所以必須加強林業建設。把林業生態環境及經濟發展相融合,真正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氛圍,實現對生態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結合新時代背景,探討了新疆林業生態建設及生態環境的現狀,提出了可持續發展實施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新疆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實施路徑

1新疆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作用

1.1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長期以來,林業資源始終具有保持生態平衡的特點,因此加強林業生態建設至關重要。特別是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方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林業資源保護有利于生態系統的恢復,依托現代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使林業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達到平衡,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②林業生態建設可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為新疆林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廣闊前景,并逐步形成全新的環境體系。③林業生態科技的應用,將改變生態系統的物質與環境基礎,加速林業生態建設的進程,實現林業生態建設及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1]。

1.2有助于森林生態資源保護

新疆地理位置特殊,天山、阿爾泰山都有天然林保護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區、濕地和自然保護區等生態工程,這些相繼被納入重要的發展建設范疇。林業生態資源豐富,可以更好地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及防止地質災害。另外,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將有助于增加森林覆蓋面,維持森林質量,維護生物的多樣性,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生態資源發展的可持續性。

1.3提升林業生態建設質量

林業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往往是相互依存的,因此林業生態建設的主體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依據林業生態系統發展的客觀規律,加強林業生態建設,能夠提升自然生態的協調性,通過有效的治理與維護,構建更完善的生態系統,改善原本不良的生態面貌,使環境資源得到最有效的保護和利用,提升林業生態建設質量,同時帶動區域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新疆林業生態建設的現狀

2.1自然環境破壞加劇

為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野生森林資源遭到過度砍伐,長期開發野生森林資源,使得原有的森林覆蓋率大幅下降,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這種現狀不僅使土地資源被過度消耗,更嚴重影響了林業生態建設。對于自然生態環境而言,只有完善的森林生態體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防御能力,避免生物物種滅絕。由此可見,新疆在林業建設領域,仍然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尤其是在林業資源過度開發上,需要加強管理與規劃,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方案,避免生態系統的失衡[2]。

2.2生活環境的影響

工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會對林業資源造成影響,也會對自然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目前,仍然存在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促進經濟發展的情況。另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威脅自然環境,其中包括城市工業廢水、日常生活垃圾、工業氣體排放等,給新疆的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嚴重阻礙了林業生態建設的發展,甚至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壞。部分區域在受污染后長期無法恢復,林業生態資源規模日漸萎縮。由此可見,破壞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并不具有長遠性和可持續性,并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相悖,因此更需要加強對生態環境的維護,優化林業生態發展理念和方法,切實改善自然生態環境。

3新疆林業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實施路徑

3.1完善林業生態發展政策

完善的林業生態發展政策是基本前提,是新疆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目標。突出政策的宏觀性引領與微觀性指導,制訂更加全面有效的發展措施,持續為新疆林業生態發展提供助力,主要從以下3點進行分析。①重視環境分析,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從土地沙化、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方面著手,對林業資源進行深入調查與分析,確定林業資源消耗和影響程度,基于調節生態的角度,應制訂與之相適應的保護措施。②明確工作態度,以求真務實、科學嚴謹為基礎,把握好林業生態建設的大方向,并對整體的目標進行細化,逐步完善林業生態建設體系,貫徹落實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政策。并完善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環評機制、開發機制等,理順環境資源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③塑造文化特色,制定具有特色化、人文化的法律法規,突出目的性、針對性,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逐步改善林業資源經濟發展的面貌。

3.2深刻認識林業經濟地位

具體而言,林業資源與其他資源之間具有差異性,尤其是其中的公益性和可再生性,雖然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但由于其轉換周期較長,且生態系統過于脆弱,一旦超過其承受壓力,勢必會引發嚴重的自然災害,造成難以彌補和挽回的局面。因此,在實施林業生態建設的過程中,應綜合各方面力量進行分析,既要加強政策法規上的保護,也要切實轉變傳統滯后的發展觀念,通過民眾參與和社會支持,確保林業生態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利用。比如,可以依托國家相應的扶持資金,與民間資本的參與兩者可以相互協同,以提升林業生態建設的靈活性,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為林業生態建設提供資金與人力保障[3]。另外,要加強生態保護效益的宣傳引導,鼓勵個體或者集體參與到植樹造林工作中,構建可持續化的生態維持體系,通過各方力量的優勢集中,打破林業經濟落后的發展模式,解決以往的難點和痛點。

3.3持續推動林業產業化發展

在現代經營管理模式影響下,在新疆林業生態建設領域中,同樣可以依托全新的發展思維,注重現代市場經濟策略的應用,其所蘊含的生態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為創造更優質的林業經濟效益,在林業生態發展和管理中,必須要健全完整的產業體系,結合利用種植、加工與服務等產業,構建完善的經營管理流程,各環節之間可協同發展,提升新疆林業經濟的效益。在種植領域,需要加強提升產能,保證林業覆蓋率得到有效提升。由于新疆環境復雜、氣候多變、水土不佳,因此要優先做好防護林建設工作,注重引進優質的樹種,使林業資源覆蓋面得到提升,解決沙漠化問題。在加工領域,要持續做好深加工產業鏈條,通過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提升資源利用的經濟效益。同時要與上游產業增強依賴關系,科學地布局林業資源的加工和產出,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在服務領域,可以做到綜合產業服務,包括看護、治理、管理等,確保林業生態建設始終處于監控中,提升生態系統的免疫力。

3.4注重加強科學技術的運用

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林業生態建設的過程中也不例外。作為龐大的生態治理工程,新疆林業生態建設必須要突出核心,提升林業科技優勢,借助科學技術的創新應用,使林業生態建設具備更高的技術含量,打造綠色化、經濟化、文明化的林業生態。①以科學作為產業支撐。例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設置信息數據庫,對新疆的林業資源實施綜合籌劃和布局,收集和處理各類管理信息,包括生態建設、資源開發及市場分析等,處理好供需和建設的關系。②創新種植生態體系。利用現代化、機械化的作業模式,形成特色化的林業生態建設方式,并大力宣傳與推廣特色種植技術,擴大機械化操作的覆蓋面,不斷加速林業生態資源的建設和恢復,進一步提升種植經濟效益。③促進林業科技研究。強調科學技術的綜合應用,注重對氣溫、病蟲害、日常管理等方面的關注,切實提升林業生態建設的科學性和安全性,提升生態承載力。

3.5逐步改善林區民生民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林業資源的開發步伐持續加快,過度的市場需求與經濟依賴之間的矛盾,使林業資源被過度開墾。因此,要轉變新疆林業生態資源的使用觀念,認清林業經濟的重要地位。針對新疆林業生態建設的實際需求,尋找一條符合當地意愿和需求的道路,對于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來說,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至關重要,要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應當以提高民生水平為核心。比如,在林業生態建設環節中,應注重生態布局,分配好耕作區、生態建設區的比重。一方面,依據特色化的自然條件,尋求最佳的林業經濟發展方向,在適應自然規律的同時,提升生態環境水平,推動林業生態資源的產業化發展,實現民眾的共同富裕。例如,加強生態試點工程,推動果業經濟發展等。另一方面,注重生態政策優化,給予農副業經濟發展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組織群眾開墾土地,給農牧業、林業、耕作業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從而逐步打造美麗新鄉村。

4結語

林業是生態環境的基本單元,更是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面對新時期新疆林業生態建設的需求,必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切實理清林業生態建設發展思路,把握林業生態建設資源,突出生態環境保護與開發的重要性,解決好在林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使林業生態建設始終處于首位,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發展,為建設美麗新疆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全國輝.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發展對策[J].鄉村科技,2020(18):90-91.

[2]趙娜.對林業生態保護與天然林研究保護分析[J].農村實用技術,2019(10):93.

[3]溫哲華,劉玲.淺析林業生態發展戰略下的林業可持續發展[J].現代園藝,2019(15):209,162.

作者:劉新民 單位: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哈巴河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