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氏松莖象種群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7 01:12:00

導語:蕭氏松莖象種群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蕭氏松莖象種群管理論文

摘要:林間試驗表明,人工清除濕地松“松脂混合物”能顯著降低蕭氏松莖象為害程度,蟲株率下降達28.4—45%。

關鍵詞:蕭氏松莖象松脂混合物清除

蕭氏松莖象是我國近年來新發現的危害松科林木的鉆蛀性害蟲。宋玉雙等(2001)采用國際上有害生物危害性分析(PRA,PestRiskAnalysis)方法對蕭氏松莖象進行綜合評價,評價蕭氏松莖象在我國屬于接近高度危險的森林有害生物[1]。蕭氏松莖象主要為害濕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火炬松P.taedaL.、華山松P.armandiFranch.和馬尾松P.massonianaLamb.。其幼蟲侵入濕地松基部或根頸部蛀害韌皮組織時,往往在其蛀孔處有大量松脂流出,連同幼蟲蛀食的木屑和糞便一起排出樹外,排泄物呈紫紅色稀醬狀,幼蟲老熟時排泄物為花白色粘稠狀,與木屑、地表土壤混合在一起,形成數厘米大小的紅棕色樹脂塊—“松脂混合物”。蕭氏松莖象在江西贛南地區兩年發生一代,以大齡幼蟲(5、6齡為主)在蛀道、成蟲在蛹室或土中越冬。2月下旬越冬成蟲出孔或出土活動,5月上旬開始產卵。卵期12~15天。5月中旬幼蟲開始孵化,11月下旬停止取食進入越冬,翌年3月重新取食,8月中旬幼蟲陸續化蛹。9月上旬成蟲開始羽化。11月份部分成蟲出孔活動,然后在土中越冬,其余成蟲在蛹室中越冬[2]。同時,松林植被蓋度與蕭氏松莖象種群蟲口密度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在對該害蟲進行預測和防治中應當作為一個考慮因子。目前,人工或用除草劑在樹木根基周圍除草已被作為控制蕭氏松莖象的一個重要營林措施正在贛州地區進一步試驗、推廣[3]。由于近年來松香等化工原材料價格爆漲,使得遭受蕭氏松莖象為害后產生的“松脂混合物”有了回收提煉的價值。一般而言,每株濕地松受害木廢脂量在0.25—2.0公斤。以有蟲株率達60%的濕地松林分計算,其受害木平均廢脂量為1公斤左右。本研究結合生產實際需要,利用人工清除濕地松“松脂混合物”措施,觀察其對蕭氏松莖象發生為害的影響,現將其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設在信豐大橋鎮、余村林場、萬隆林場頃的濕地松林分,林齡16a,平均胸徑14—16CM,濕地松林平均有蟲株率達60%左右,總面積100公頃。在有代表性的林分隨機設人工清除濕地松“松脂混合物”樣地6個,同時設立對照樣地5個。于2005年12月—2006年3月在蕭氏松莖象出孔入土越冬期間,開展人工清除濕地松“松脂混合物”試驗。在試驗前(2005年9月)和試驗后(2006年8月),分別在每個樣地按對角線方式隨機抽取60株,計算有蟲株率。有蟲株判斷標準以有當年新鮮排泄物或粉紅色排泄物為有蟲株,已干涸排泄物視為當代無蟲株。

1.2人工清除濕地松“松脂混合物”的方法。采用鏟刀清除受害木基部蕭氏松莖象多年來危害堆積的“松脂混合物”。清除“松脂混合物”前,一般要清除樹干周圍的雜灌,以便于作業。

2結果與分析

2.1人工清除濕地松“松脂混合物”對蕭氏松莖象發生的影響結果見表1。并對表1數據作直觀柱形圖。

表1人工清除濕地松“松脂混合物”對蕭氏松莖象發生的影響結果表

樣地號

處理方法

試驗前蟲株率(%)

試驗后蟲株率(%)

1

清除“松脂混合物”

96.7

58.3

2

清除“松脂混合物”

90

50

3

清除“松脂混合物”

66.7

38.3

4

清除“松脂混合物”

86.7

41.7

5

清除“松脂混合物”

73.3

40

6

清除“松脂混合物”

82.7

45.7

7

對照不清除“松脂混合物”

48.3

55

8

對照不清除“松脂混合物”

11.7

46.2

9

對照不清除“松脂混合物”

15

45.3

10

對照不清除“松脂混合物”

26.7

36.7

11

對照不清除“松脂混合物”

18

63.9

從表1和柱形圖可以看出,采取人工清除“松脂混合物”措施的1—6號樣地,蕭氏松莖象有蟲株率大幅度降低,有蟲株率與試驗前相比下降達28.4—45%。未進行人工清除“松脂混合物”措施的7—11號樣地,有蟲株率平均則同比增加了6.7—45.9%,說明人工清除“松脂混合物”能夠顯著降低蕭氏松莖象下代有蟲株率。

2.2為了進一步分析人工清除濕地松“松脂混合物”措施對蕭氏松莖象種群數量的影響。利用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方法及應用程序[4],對人工清除“松脂混合物”和未采取人工清除“松脂混合物”措施的蕭氏松莖象有蟲株率變化值(見表2),進行成組比較檢驗統計分析。

表2清除“松脂混合物”與不清除“松脂混合物”蕭氏松莖象蟲株率增減變化表單位:%

清除“松脂混合物”蟲株率增減變化

不清除“松脂混合物”蟲株率增減變化

-38.4

-40

-28.4

-45

-33.3

-37

6.7

34.5

30.3

10

45.9

結果分析表明,第一組樣本方差:32.5217;第二組樣本方差:278.4720

F檢驗值Fa:Fa0.05(4,5)=5.1922;Fa0.01(4,5)=11.3919

方差齊性檢驗結果F=8.5627,由于Fa(0.05)=5.1922F>Fa(0.05),結果表明兩樣本差異顯著。

T0.05=2.7746;T0.01=4.5991

差異顯著性測驗值:T=-7.9944,︱T︱>T0.05=2.7746,差異顯著性測驗結果表明人工清除“松脂混合物”措施對蕭氏松莖象種群數量有顯著影響。

3結論與討論

3.1本試驗表明,人工清除“松脂混合物”的措施可以顯著降低蕭氏松莖象下代種群數量。主要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部分蕭氏松莖象越冬成蟲在當年11月份成蟲出孔活動,在土中越冬,且多數在樹干基部的“松脂混合物”土壤中越冬。因此,在鏟除“松脂混合物”的同時,相當于人工清理在土中越冬的多數成蟲,從而降低蕭氏松莖象越冬成蟲翌年蟲口基數。另一方面,人工清除“松脂混合物”措施的防治效果,也可以從蕭氏松莖象生物學和生態學方面幫助解釋。蕭氏松莖象成蟲產卵部位一般在寄主如濕地松基干0—20cm處,卵的孵化率與濕度成正相關。據測定,林間濕度大時,可達到93.2%,林間濕度小時,可降到68.1%[5]。同時,蕭氏松莖象種群變動與生境因子如植被蓋度、灌木層多樣性指數等因素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利用人工穴狀撫育和化學除草劑草甘膦穴狀清理樹基周圍的雜草和雜灌,可以顯著改變其林間局部的溫濕和光照條件,從而達到蕭氏松莖象可持續控制的顯著效果[5]。為此,人工清除“松脂混合物”措施作用正好改變了林間局部的溫濕和光照條件,從而影響了蕭氏松莖象發生為害程度。

3.2人工清除“松脂混合物”措施調節蕭氏松莖象種群密度,在江西南部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一般地,只要在蕭氏松莖象成蟲越冬后翌年成蟲出孔前,組織林農開展人工清除松樹基部的“松脂混合物”,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據測算,林農每人每天可鏟廢脂100公斤左右,目前收購價為0.4元/公斤,一天可收入40元左右。在有蟲株率達到60%以上的林分進行清除廢脂防治基本上可做到零費用防治,而在有蟲株率(30%以下)較低的地方,每畝防治成本可控制在10元以內。但有些深層次問題如不同地理分布的蕭氏松莖象生物學是否均有入土越冬成蟲的習性;蕭氏松莖象入土越冬成蟲的比例與部位等是否與江西南部一致等等,這些均會對其防治措施的效果造成影響,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宋玉雙.等.森林有害生物蕭氏松莖象的危險性分析[J].中國森林病蟲.2001,(3):3-5.

[2]溫小遂.等.蕭氏松莖象的生物史、產卵和取食習性[J].昆蟲學報,2004.47(5):624~629.

[3]羅永松.等.蕭氏松莖象種群發生與植被的關系[J].昆蟲知識.2004,41(4)367.

[4]國家林業局造林司.等.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方法及應用程序[M].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02,15—17.

[5]羅永松,等.蕭氏松莖象生態控制初探[J].中國森林病蟲,2004,23(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