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新品種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7 03:43:00

導語:冬瓜新品種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冬瓜新品種管理論文

摘要:介紹了廣東省農科集團良種苗木中心選育的冬瓜一代雜種新品種——特黑雜交黑皮冬瓜的特性及其高產栽培技術。該品種植株生長旺盛,抗病,適應性廣,瓜形炮彈形,單瓜重15~20kg,皮墨綠色,光滑,肉厚,優品,豐產。適合廣東、廣西、海南等華南地區春秋種植。

關鍵詞:冬瓜;一代雜種;品種特性;栽培技術

冬瓜原產我國南部和印度一帶,適應性強,栽培容易,高產穩產,耐貯運,供應期長。冬瓜嫩瓜和成熟瓜除可供鮮食外,還可腌漬成蜜餞,制成冬瓜片,糖果,或脫水制干等。另外,冬瓜種子和果皮可作藥用,有消暑解熱功能,特別是夏秋季節,食之能利尿止渴,為南方各城鄉夏秋淡季蔬菜供應最多的瓜菜,年播種面積80萬畝以上。當前,我省黑皮冬瓜的主栽品種仍以農家種為主,由于市場對產品品質的要求日趨提高,加之菜區病蟲害發生嚴重,農家種已難以滿足生產需要,迫切需要抗病、優質的品種更新換代。為此,廣東省農科集團良種苗木中心根據我省生產與市場的需要,于2006年培育出了特黑雜交黑皮冬瓜新品種,為充分發揮其優良種性,現將其品種特性及其高產穩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特性

特黑雜交黑皮冬瓜新品種是以選自東莞地方品種的自交系GD024與選自南海地方品種的自交系GN-157雜交而成的一代雜種。該品種經2年試驗示范種植,表現為植株生長旺盛,整齊一致,坐果能力強,瓜形整齊,果實炮彈形,瓜長55~65cm,橫徑25cm,單瓜重15~20kg,皮墨綠色,光滑,肉厚5.5~6.5cm,肉質致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商品性高,品質優良,且豐產,每畝平均產量可超過7000kg,比農家種增產15%左右。春播生育期約100~120天,夏播生育期約90~100天,抗枯萎病、疫病,適應性強,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區春秋均可種植。

2栽培技術

2.1適時播種

在廣東地區,特黑雜交黑皮冬瓜春植適播期為1~3月,秋植播種宜在6月~小暑前。春植采用育苗移植方式,有利防寒,可提早種植;秋植用營養杯育苗移植或經浸種催芽后直接點播到大田。育苗移栽時,在3~5片真葉展開后選晴暖天氣移至大田種植。

2.2選地定植

選擇前茬為水稻或甜玉米的地塊為宜,土壤宜選擇向陽、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起寬畦,畦寬2~2.5m包溝,畦高0.5m左右,采用高畦闊壢水坑栽培。行距1.8m,春植株距0.8~1m,秋植株距0.5~0.7m,畝植500株左右。

2.3肥水管理

特黑雜交黑皮冬瓜吸肥能力強,整個生育期要求有充足的肥水條件。基肥以雞牛糞等農家肥為主,要求畝施1000~1500kg農家肥。促苗肥以復合肥為主,花謝后及時追肥,以補充植株對養分的需要,一般每7~10天追1次肥,每次復合肥40~50kg,另外可追加適當的腐熟人畜糞尿。在追肥時,要注意“四不”:⑴不要在大雨前追肥;⑵不要在大雨后即施;⑶不要偏施氮肥,注意N、P、K結合;⑷不要每次追肥均淋于植株頭部,以免導致根部吸肥力減弱,或浪費肥料及引發病害。在坐果前中期,可噴施1~2次葉面肥,補充營養,促進開花坐果。在植株生長期間,注意保持土壤水分,干旱時要淋足水或進行溝灌。采收前10~15天減少用水量,以提高冬瓜貯運性能。

2.4植株管理

特黑雜交黑皮冬瓜的植株生長旺盛,對植株的管理是能否取得高產穩產的關鍵之一。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幾項工作:

2.4.1壓蔓冬瓜容易產生不定根吸收養分,故應重視壓蔓。壓蔓時,將每株瓜滕在本植株周圍畦面打個圈,每隔3~4天選晴天用泥塊壓住節間,只壓3~4處,使節間增生不定根,待瓜滕在畦面壓15個節后,才引蔓上棚。

2.4.2插竹引蔓用3~4支竹竿搭成鼓架,上面橫架一條較粗的竹竿,連貫各鼓架作龍根,以求穩固。當瓜蔓長有16~18個節時便可引蔓上架,引蔓時根據畦的方向進行,圍繞鼓架反時針打圈引蔓上棚,有計劃地把瓜蔓引向西面,利用本身的蔓葉遮擋果實,以減少冬瓜日灼病。

2.4.3及時打岔及留瓜摘除全部側蔓,定瓜位置控制在23~35節,28節最佳。坐定瓜后,留10~15片健全葉打頂。

2.4.4護瓜冬瓜個體大,重量大。為確保冬瓜免被風吹而落瓜,當果重有5kg左右時,便要用繩套住瓜柄,然后再縛在籬竹頂部龍根上。

2.5病蟲害防治

2.5.1枯萎病以預防為主,選擇水旱輪作地塊種植,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定植時灌800倍敵克松。發病前期可采用灌根防治,可選用枯萎立克600倍液、95%綠亨一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特效枯萎凈200倍等。

2.5.2疫病進行輪作換茬,苗床用25%甲霜靈粉劑(8g/m2)消毒。種植田塊增施底肥,適當控制水。結瓜后,墊草或搭架吊瓜或墊高,雨季適當提前采收。藥劑防治可使用安克1500倍液、77%可殺得粉劑400倍液、金雷多米爾1500倍液,噴灑和灌根同時進行效果更好。

2.5.3缺鋅用安泰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每個5~7天噴1次,連續噴施3~4次。

2.5.4薊馬使用高效大功臣1500倍液、海正滅蟲靈1000倍液、好年冬600~800倍液、菜喜1000倍液、或殺滅威1000倍液噴霧。

2.5.5白粉虱選用10%撲虱靈乳油1000倍液,對粉虱特效;或噴施25%甲基克殺蝸1000倍液,對成蟲、卵、若蟲均有效。

2.6采收與貯藏

食用老熟冬瓜,不宜雨后馬上采收,自采收至貯存過程中,須小心搬動;貯藏地方要陰涼,通風,干燥,貯藏期間應及時檢查,挑出病、爛瓜,避免傳染。

參考文獻:

[1]廣東省菜籃子工程辦公室,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廣東省蔬菜新品種新技術[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9.

[2]溫慶文,鐘霞,鮑衛東,等.架冬瓜的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