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林業現況與建議

時間:2022-07-01 09:22:44

導語:城市林業現況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林業現況與建議

1城市林業的興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環境問題,如噪音、大氣污染、水質污染、灰塵、溫室效應等,影響甚至威脅人類的基本生存條件,促使人們致力于把森林引入城市,使城市置于森林中,確立森林生態系統在城市生態環境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但在城市化建設進程中,對城市林業的重視往往有一個認識的過程。從西方城市發展的歷史來看,當城市化水平進入高速發展期,面對城市建設擴張的各種壓力,很容易忽視環境建設,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而且城市建設一旦定型,再要改造將十分困難。在城市化建設中造成了許多負面的教訓。因而,城市林業和城市森林的研究才應運而生。都將發達的城市林業作為城市繁榮文明、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基礎和保證。當前,現代化城市建設都在緊緊圍繞建成生態城市、城在林中、林在城中這一新的目標邁進。

2城市林業的概念和范疇

2.1城市林業的概念

城市林業是由林學、園藝學、園林學、生態學、城市科學等組成的交叉學科并且與景觀建設、公園管理、城市規劃等息息相關。內容涉及廣泛,但以城市森林培育、經營和管理為核心和重點。根據分析問題的角度不同,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概念。狹義的城市林業概念是:城市林業是林業的一個專門分支,它是研究培育和管理那些對城市生態和經濟具有實際或潛在效益的森林、樹木及有關植物,其任務是綜合設計和管理城市樹木及有關植物,以及培訓市民等。廣義的城市林業概念是:城市林業是研究林木與城市環境(包括氣候、土壤、地貌、水域、動植物、居民住宅區、工業區、活動場所、街道、公路、鐵路、各種污染等等)之間的關系,合理配置、培育、管理森林、樹木和植物,改善城市環境,繁榮城市經濟,維護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門科學。

2.2城市林業的范疇

城市林業是指既有城市氣息又有森林系統的,既符合城市發展又有利于人類定居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復合體。目前,對于城市林業的范疇的基本觀點是:凡是城市范圍內森林、樹木及其他植物生長的地域,以及地域內的野生動物,必須相關設施等都屬于城市林業的范疇,主要包括城市水域,野生動物棲息地、戶外娛樂場所、城市污水處理場、公園、花園、植物園、城市街道、路旁的樹木及其它植物;居民區、機關、學校、醫院、廠礦、部隊等庭院綠化;街頭綠地、林帶、片林、郊區森林、風景林、森林公園,以及為城市造林綠化提供苗木、花草的苗圃、花圃、草圃等生產綠地等。

2.3城市林業的作用

城市林業建設具有能創造和改善生物的棲息環境,緩和溫室效應,改善城市小氣候;可吸滯煙塵和粉塵、監測和吸收有害氣體,維持二氧化碳平衡,凈化城市空氣;能減菌、殺菌,減弱和消除噪聲以及防風固沙、美化環境等功能,為營造安全、美觀、效率的城市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3城市林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市森林、樹木和綠地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城市公共綠地偏少,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難以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目前,我國城市平均綠化覆蓋率僅為35.11%,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為8.30m2,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也落后于聯合國要求的力爭世界城市人均綠地面積60m2,國際標準要求達到的50%的綠化覆蓋率。

(2)城市林業建設尚未完全納入城市整體規劃,城市林業的發展滯后于城市發展速度,城市綠地和森林被征占和毀壞的情況還比較嚴重。

(3)城市林業結構不合理,沒有形成規模的防護林體系,特別是樹種的單一,使許多城市形成“多街一樹”的單調景觀,立體綠化效果差,因而難以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由于認識和技術上滯后,缺乏精通業務的管理人才,導致我國城市林業經營管理粗放,使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在生物多樣性、持續穩定性及再生能力等方面表現不良,對環境壓力的承受力還很脆弱。另外,由于我國城市林業尚屬起步階段,城市森林資源和經營管理尚未形成一套符合城市林業特色的法規和法令。尤其是由于我國體制上的特點,城市林業涉及林業、環保、城建、土地等多個部門,在關系及職能協調上尚存在一些問題,如產權、經營管理權屬的劃分等,給城市林業有序、穩定和持續的發展帶來了障礙。

(5)全民對城市林業的參與和認識不足。目前城市林業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還沒有引起各方面的足夠重視,城市綠地和城市森林環境對城市經濟社會的影響還沒有得到城市居民及全社會的認識。

4城市林業發展目標與對策

城市問題實際上是人、城市與自然生態系統相互作用過程中出現的一種不平衡、不協調的現象。城市作為一個以人為主體的生態系統,城市林業的建設目標是為人們創建一個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和景觀舒適度。為此,提出城市林業建設與發展的對策建議如下:

(1)提高全社會對城市林業的認識,由于對城市林業內涵、作用和功能的認識不足:①導致了解決城市問題方法的偏廢;②導致了資金投入不足和投入不當;③導致城市綠地經常成為城市建設蠶食的對象,遭受人為破壞。因此,我們要廣泛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和城市林業建設重要性的宣傳和教育活動,逐步提高全民對城市林業重要性的認識,鼓勵全社會參與城市林業建設和保護。

(2)建立必要的機制,把城市林業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之中,城市林業規劃中要結合城市特點和經濟發展戰略,揚長避短,因地制宜進行規劃設計,協調處理好生產和建設、人與環境的關系。做到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城市發展與城市林業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

(3)擴大城市森林和綠地面積、提高城市森林資源、樹木及綠地的數量和質量,建立多林種、多樹種、多層次的城市綠地及城市森林景觀結構。①在擴大城市綠色空間布局時,要堅持普遍綠化與重點美化的原則,見縫插綠,把凡是能夠種樹、種花、種草的地方都充分利用起來。在綠地較少的老城區要大力發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綠化,以增加城市綠色覆蓋率。②在樹種選擇、植物配置方面,要以鄉土樹種為主,適當引進外來樹種,以豐富城市森林樹種資源。要先發展喬木樹種,注重喬、灌、花、草合理搭配。要根據其生態學特性給予科學的搭配,栽植成各種類型的植物群落,達到既綠化又美化的理想效果。要充分考慮植物生長發育的自然規律,運用季相變化原則,豐富城市森林景觀。

(4)科學地經營管理城市林業,城市林業經營管理的總目標是改善城市環境,即要達到美觀、安全和高效。這就必須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同時,要理順體制,把園林部門和林業部門納入統一的管理體系,協調好林業、園林、環保、城建、市政、國土、交通等各部門之間的關系,確保我國城市林業的健康有序的發展。

(5)加強城市林業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我國城市林業建設尚處在起步階段,缺乏專門的經營管理人才和科研隊伍,因此,必須加強人才的培養和科研隊伍的建設。培養專門人才,健全科研機構,組織多學科、多部門專家學者共同協作攻關,研究我國城市林業發展的內在規律、發展道路、發展戰略,以及新技術、新設備,并與決策部門通力合作,確立和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城市林業體系。

(6)廣籌資金,增加城市林業投入要建立城市林業多元化投入機制,以全社會為基礎,組織群眾投工、投勞、投物、投資,全民動手植樹種草,依靠全體市民的力量綠化美化城市。

(7)加強法制建設,加大法治力度完善和制定城市林業發展的有關法律和規章,健全監督檢查機構和執法體系,并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加大執法力度,做到依法建綠、依法護綠、依法興綠,確保城市林業健康穩定發展。

5結束語

當前是國內城市快速發展的時代,但是在我國城市建設在取得驕人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城市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代價,這嚴重的威脅著人類健康,致使城市環境與人理和生理要求相悖。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降塵減噪、吸排固碳、美化環境等生態功能,能夠增加城市的環境容量,維護生態安全。城市林業是不同于傳統林業、山區林業的都市林業、現代林業和生態林業,因此城區規劃須始終堅持以生態效益為中心,按照生態優先的原則來規劃、布局和建設。通過提高森林質量和生態景觀效果,努力為城市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