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資金管理

時間:2022-07-29 08:36:28

導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資金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資金管理

廣東省屬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自然環境條件非常適宜森林植被生長發育和林業有害生物的繁殖擴散。同時廣東省毗鄰港澳地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外經貿日益頻繁,植物種類及木制品輸入數量越來越多,一些危險性病蟲害從國(境)外也相繼傳入,如松材線蟲病、薇甘菊、松突圓蚧、刺桐姬小蜂等,對林業生產和森林生態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脅。為此,廣東省于2005年設立了省級財政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項資金,專項用于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檢疫性或危險性有害生物災害治理,欠發達地區的防治工程補助和購買殺蟲藥劑藥械、防治示范林的設置等方面。專項資金設立后,廣東省人民政府、省財政廳和省林業廳等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旨在加強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林業項目的申報工作,規范專項資金的科學分配和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發揮資金最大績效。這也標志著廣東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項資金項目管理工作程序初步形成。

1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項資金項目管理的內涵和特點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項資金項目管理內涵主要是對林業有害生物進行治理的防治規劃設計、申報、審批、實施、檢查、驗收和評價等內容進行管理,具有科學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與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略有不同,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是指依據森林病蟲害發生與防治的客觀規律和有關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規范性文件等對森林、樹木、種苗(種實)及木材、竹材的病害、蟲害進行調查、預測預報、預防和治理以及實施森林植物檢疫的具體行為的總稱。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具有計劃性、層次性、政策性、科學性、目的性和時間性等特點[1]。

2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項資金目管理工作程序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項資金項目管理工作程序,根據相關部門要求,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項目申報;第二階段,項目實施;第三階段,項目績效評價。具體步驟是:首先,編制項目防治預案、申報項目資金,經過專家評審論證通過后,下達防治任務;其次,項目承擔單位上報項目實施方案,經省森林病蟲害防治與檢疫總站批復后組織實施;第三,項目實施結束后申請驗收,并進行項目績效評價(見圖1)。

2.1項目申報項目申報指編制項目防治預案,申請當年度或下一年度防治資金。各縣市、區項目承擔單位根據相關文件要求,在一定時間內向本級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本級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后會同本級財政部門,聯合行文報上一級林業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省直屬國有林場(局)、省級林業科研單位向省林業局提出申請,省林業局審核后報省財政廳。

2.2項目實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項目經相關專家評審論證通過后,省財政下達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項資金。資金下達后,項目承擔單位結合當地林業有害生物實際發生情況,依據省下達的資金數額和申報資金時編制的防治預案,制定防治項目實施方案。將防治項目實施方案上報省森林病蟲害防治與檢疫總站申請批復,經批復后方可組織實施。項目承擔單位根據省森防檢疫總站對防治項目實施方案的批復,落實各項組織管理措施和防治技術方法,組織實施,實施結果應達到項目預期績效目標。同時收集防治數據資料,建立項目資料檔案,如與施工單位、施工工程隊或防治專業公司簽訂防治合同書或協議書,調查監測數據、防治數據、效果檢查數據、績效目標數據及有關影像資料(防治前、防治中和防治后)等。項目實施完成后進行書面總結,并報省森防檢疫總站申請驗收。

2.3項目績效評價林業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是對林業財政支出的具體項目的投資績效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對象是林業財政支出項目的效益。由于省級財政資金撥付時間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實施具有時效性,以及受病蟲為害的林木經防治后、林相恢復需要時間才能看出效益,因此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項資金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是隔年度進行,而不是當年度進行。項目績效評價工作遵循經濟性、效率性、有效性原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真實性、科學性、規范性原則,采用目標預定與實施效果比較法[2]。評價的內容有項目基本情況、項目資金情況、項目組織情況、項目績效目標及完成情況。項目基本情況主要是評價項目(用款)單位提交的項目防治預案和績效目標的科學性、合理性。項目資金情況主要是檢查項目(用款)單位在資金投向上是否明確、明細是否清晰,是否按有關規定實施國庫集中支付或資金報賬制管理,對項目單位各項資金支出計劃的合理性和設立會計支出科目明細進行評價。項目組織情況主要是評價項目(用款)實施單位是否根據省林業局下達的防治工作任務組織實施防治項目及項目任務執行和完成情況。項目績效目標及完成情況主要是檢查項目單位的年度目標指標任務和績效指標的完成情況,以及取得預期的績效目標,對災害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對經濟、社會、生態目標效益進行綜合評價。績效評價指標內容包括基本指標和績效指標,基本指標體現的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項目在資金上的評價;績效指標反映的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項目實施的實際效果、效益[3]。

3存在問題

3.1資金到位遲由于省級財政資金撥付時間較遲(基本上是年底下達),且實行報帳制管理手續程序多及開展招投標程序繁瑣,需要的時間很長,而林業有害生物的生物學特性決定其防治時效性較強,錯過防治時機或季節則難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資金績效難以體現。因此,防治工作很被動。

3.2資金缺口大從目前廣東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實際情況和項目取得成功的可行性來看,每年全省防控林業有害生物的項目資金預期投入需要1億多元,按全省有林地面積1.4億畝計,平均每畝至少需要0.8元。目前我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專項資金每年投入2000萬元,平均每畝防治經費只有0.178元,資金缺口較大。此外廣東省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種類多,發生范圍廣、面積大,全面實施防治難度很大,容易造成危險性有害生物疫情的擴散、蔓延。

4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項資金項目管理工作對策

4.1資金提早到位由于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突發性和時效性很強,需要提早做好藥械、物資、資金和技術等相關內容儲備,以便及時組織實施應急除治,年度專項資金最好能在當年上半年安排到位。如若不能提早到位,省級財政當年度資金則挪到下年度使用,即跨年度使用,這樣廣東省防治工作才能由被動狀態轉向主動狀態,資金使用效益才能得到最大發揮。

4.2加大資金投入廣東省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種類多,面積大,各市縣隨時都有突發性病蟲災害的可能;而市、縣防治檢疫基礎設施能力很薄弱,難以及時籌集資金、藥物、藥械進行除治,不能適應防災控災的需要。因此,進一步加大省財政防治資金投入,不僅保證現有防治效果,而且還能及時應對突發性災害的發生,提高應急防控能力。

4.3獎賞明確,提高資金使用績效項目績效評價是項目資金后續安排的重要依據,建議對專項資金使用效益好的項目單位在下年度給予適當增加項目資金,以激勵各項目實施單位形成良好工作氛圍。

4.4建立數據庫全省各縣市森防檢疫機構的工作基本上是以項目管理模式來開展,建議建立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數據庫,總結推廣績效評價好的項目單位管理工作經驗,提高項目資金使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