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管護措施及造林工作思考

時間:2022-03-15 08:30:52

導語:森林管護措施及造林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森林管護措施及造林工作思考

摘要:社會經濟的發展,還要依靠對森林資源的有效利用。所以只有加強森林管護和造林工作,才能為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基于這種認識,本文對森林管護措施造林工作展開了分析,以期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森林;管護措施;造林工作

森林不僅能夠起到凈化環境的作用,還能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重要保障。但就目前來看,大量森林資源遭到了過度開采,以至于損壞了原有的生態環境。因此,相關人員還應加強對森林管護措施及造林工作的研究,以便更好的緩解當下森林資源緊缺問題。

1森林管護措施分析

1.1森林防火措施

在森林管護工作中,防火工作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社會經濟發展大局。為加強森林防火,還需加強防火組織體系建設,以建立反應迅速、保障有力和高效精干的組織指揮系統,進而使森林防火工作得以有效開展。同時,還要做好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利用有線電視、宣傳車和標語等多種途徑進行防火宣傳,以確保群眾懂得森林防火重要性,并且能夠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針對森林火災案件,需加大查處力度。針對重點區域,還要加大巡查力度,并確保火情能夠得到及時發現和處理。而各鄉鎮、各林場都需要成立森林防火小組,并簽訂責任狀,以確保森林防火制度能夠得到落實。此外,在清明節期間,應明令禁止在封山禁地牧地上焚燒紙,并加大期間護林巡查力度[1]。針對重點地塊和墳頭,需加強監管,從而徹底杜絕清明節期間火災的發生。

1.2病蟲害的防治

在森林管護上,還應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避免森林資源遭受重大損失。為此,還應加強森林防護人員教育,使其認識到森林病蟲害具有防治難和危害大的特點,還需加強有關工作,避免林業經濟發展受到影響。而想要確保天然林保護工程能夠持續、快速發展,還要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按照“一站三網二化”要求完成森防站建設。同時,需完成測報網、防治網和檢疫網建設,從而利用機械化和專業化手段實現森林病蟲害的有效防治[1]。此外,需完成縣級標準森林站建設,并配備專業人員,以確保病蟲害防治體系能夠向著標準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

2森林的造林工作分析

2.1造林時機分析

在開展造林工作時,還應抓住最佳造林時機。通常的情況下,春季最宜植樹。因為,冬末春初多數苗木因氣溫低和蒸發量小都處于休眠狀態,起苗栽苗不會因失水出現成活難問題。同時,該時期樹苗根系活動較早,栽種后容易實現生理平衡。此外,春季的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掘苗和刨坑。

2.2造林方法分析

2.2.1造林地的清理

實際開展造林工作時,還要先完成地表灌木、藤條和雜草的清除。而目前可以采取的清理方式有帶狀清理、塊狀清理和全面清理,可以使用的清理方法有火燒清理、化學清理和割除清理[2]。其中,常用清理方法為割除清理,可以將清理得到的雜草等物質整齊堆放。完成地表清理后,還要進行整地。采取全面整地方式,通常需要有較高的機械化施工水平,可在山區局部整地工作中取得較好的效果。采取局部整地方式,就是對局部土壤進行翻墾。

2.2.2苗木的選擇

在造林工作中,需要做好苗木選擇。需選擇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的苗木,并確保苗木枝條茁壯、木質化程度高、頂芽健壯和根系發達。在國內,有較多樹木適合在春季栽植。為避免大風搖動樹干并導致苗木根基動搖,還要在栽種前完成枝干的修剪。

2.2.3肥料及藥物的使用

為確保栽種的苗木能夠茁壯成長,還要在適合的時間進行施肥。根據土壤缺肥情況,還應完成適合的農家肥的選擇,并確保肥料數量和品種能夠滿足實際需要,以免出現肥料流失、苗木被燒死和環境污染情況。為進行病蟲害防治,還應先采取生物防治方法,然后結合藥劑防治[2]。在藥劑選擇上,應盡量選擇低殘留、污染小和低毒的藥物,以便為林內有益生物提供保護。

2.2.4林地周邊環境保護

在開展造林工作的同時,還應加強林地周邊環境保護,以免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為此,應盡量避免在野生動物棲息地進行造林工作,并在造林過程中加強植被保護。想要達成這一目標,可以沿著等高線栽植樹木,并完成植被隔離帶的設立。此外,應使林地原有珍稀植物和葉林得到保留,以免使林地周圍的天然環境遭到破壞。結論較好的開展森林管護工作,才能使現有森林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而較好的開展造林工作,才能使森林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并且創造更多的森林資源。而相信本文對森林管護措施及造林工作展開的分析,可以為相關工作的開展帶來一些啟示。

作者:全鵬 單位:隆化國有林場管理處十八里汰林場

參考文獻:

[1]劉卉.對平原造林新增森林資源管護工作的思考[J].國土綠化,2014(01):42-44.

[2]劉卉.對平原造林新增森林資源管護工作的建議——以北京市通州區為例[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3(06):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