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分析
時間:2022-12-12 11:32:34
導語:林業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13家樣本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根據2018年年報數據,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對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進行經營績效評價。結果表明:①從盈利能力來看,我國大部分林業類上市公司都處于虧損的局面,僅少數上市公司創造出盈利的業績額;②從營運能力來看,林業類上市公司普遍資產運營效率不高,營運能力的管理效率還有待提升;③從償債能力來看,林業類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都普遍提升;④從發展能力來看,林業類上市公司在林產品的結構和種類方面還存在較多缺陷,研發技術投入量不足;⑤從綜合績效方面來看,大部分林業類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不太樂觀。
關鍵詞:林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因子分析方法;評價指標
林業產業是符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產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基礎性作用。林業上市公司作為整個林業行業的代表企業和推進林業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其經營績效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林業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1]。林業上市公司以森林這一特殊資源作為經營基礎,呈現核心競爭力差、資金需求量大、經營周期長、抗風險能力較弱等特點[2],大部分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表現欠佳。對林業上市公司的績效進行科學合理地評價,找到制約經營績效的關鍵因素,對于林業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國內已有文獻以年份時點或時間段數據,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或主成分分析法、數據包絡分析(DEA)及拓展方法對林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開展研究,得出林業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整體財務風險較大[3],多數林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差、總體經營績效偏低[4-6],福建金森、德爾家居和豐林集團2013年盈利能力居前三名,ST景谷盈利能力排名最后[7]等結果。國外對經營績效評價多使用杜邦分析方法、平衡記分卡、經濟附加值分析等,試圖將財務指標和非財務績效指標相結合,但存在適用性問題。現有研究存在因子分析方法的指標選擇差異導致經營績效評價結果差異較大,數據包絡分析(DEA)忽略經營過程、效率分析過于抽象等局限。針對上述問題,本文選擇2018年13家樣本公司為研究對象,運用因子分析方法構建經營績效評價模型,對績效評價結果進行具體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1林業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指標和評價方法的選取
1.1經營績效指標的選取。林業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不僅僅反映在盈利能力財務指標上,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都是反映經營績效水平的財務指標。雖然林業企業具有經濟績效、生態績效和社會績效,但作為上市公司,如果不能取得經濟績效,其他績效也無從談起,所以,本文重點關注經濟績效。借鑒已有研究的評價指標選擇結果[7],本文盈利能力指標主要選擇了主營業務利潤率、盈余現金保障倍數和成本費用利潤率,營運能力指標選擇了存貨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償債能力指標選擇了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發展能力指標選擇了凈資產增長率、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和三年資本平均增長率,總共10個指標來測度評價綜合績效。1.2經營績效評價方法的選取。已有研究對經營績效評價使用較多的方法有層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數據包絡分析法(DEA)等[5]。但是通過數據包絡分析(DEA)進行投入產出效率分析時,投入指標與產出指標之間具有直接相關性不強,林業企業的異質性導致決策單元測出的相對效率不具有可比性,而層次分析法在指標權重的確定上主觀性較強。本文采用的因子分析法通過比較分析變量間的關聯信息,找出變量之間的共通點,用簡化的少數“因子”涵蓋多元變量的大部分信息,找到影響經營績效的關鍵因素,從而客觀、全面地評價經營績效。
2數據來源與評價過程
2.1數據來源。本文數據來源于Wind數據庫中2018年度滬深交易所上市13家林業類上市公司年報,選擇的樣本公司是ST景谷、平潭發展、福建金森、吉林森工、億利潔能、龍凈環保、岳陽林紙、東方園林、豐林集團、晨鳴紙業、鐵漢生態、蒙草生態、棕櫚股份。上述樣本公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有以林業第一產業營林為主的企業,也有以林業第二產業加工制造業為主和以第三產業生態服務為主的企業。以13家林業上市公司2018年報披露的財務數據為基礎,計算出10項具有代表性的績效指標,構成了本文分析的基礎。2.2因子分析方法過程。在使用因子分析方法之前,首先對模型中的變量進行KMO檢驗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來判斷觀測數據是否適合作因子分析。檢驗結果顯示,KMO值為0.738,說明適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的近似卡方值為286.788,Sig.=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值0.05,表明所選取的原始變量之間存在較高的相關性,可以開展因子分析。接著通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4個公因子,各自方差貢獻率為38.954%、21.774%、14.424%和11.279%,累計的總方差貢獻率達到了86.431%,說明符合提取公因子的標準,提取的4個公因子已經涵蓋了原本10個指標所包含的信息,并且不會損失過多原有變量信息,能夠比較好的替代原本10個績效指標所指向的意義。通過正交旋轉法得到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和成份得分系數矩陣(見表1)。從表1可知,成分1的荷載分配主要集中在主營業務利潤率、盈余現金保障倍數、成本費用利潤率這三方面,可命名為盈利能力因子(F1);成分2的荷載分配集中存貨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可命名為營運能力因子(F2);成分3的荷載分配在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可命名為償債能力因子(F3);成分4的荷載分配在凈資產增長率、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和三年資本平均增長率,命名為發展能力因子(F4)。2.3經營績效評價模型及評價結果。根據表1中的成份得分系數矩陣,用回歸方程計算出四個公因子的得分函數(1-4):F1=0.248X1-0.034X2+……-0.122X10(1)F2=-0.047X1+0.223X2+……-0.114X10(2)F3=0.018X1+0.600X2+……+0.081X10(3)F4=-0.053X1+0.001X2+……+0.634X10(4)以4個公因子F1、F2、F3、F4和各自的方差貢獻率占解釋的總方差貢獻率86%的不同比重來進行加權平均,就得到綜合績效得分方程:F=(0.39F1+0.22F2+0.14F3+0.11F4)/0.86(5)將2018年13家林業上市公司的績效指標代入到公式1-5,得到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和綜合績效得分結果及排名情況,具體見表2。
3林業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結果分析
3.1盈利能力因子分析。在綜合績效得分中,盈利能力因子占比39%,說明盈利能力是衡量一個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水平的重要指標,上市公司終極目標都是保持穩健的盈利能力。由表2可知,2018年大部分林業類上市公司都處于虧損的局面,僅少數上市公司盈利為正。盈利能力排名第一的是福建金森,該公司擁有成熟的林木資源和林種結構,公司林區易采度高,采伐成本也相對較低。排名第二的上市公司是億利潔能,銷售凈利率為16.81%,排名第三的豐林集團具有林板一體化的成本優勢,而排名第五的吉林森工銷售凈利率僅為3.14%,吉林森工的管理層變更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林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普遍較弱,一方面源于林業經營的長期性,另一方面也受到自然環境、匯率、關稅、市場需求的影響。3.2營運能力因子分析。在綜合績效得分中,營運能力因子占比22%,可見營運能力在上市公司實現其經營目標中也占據重要地位。由表2可知,排名前四的上市公司營運能力因子得分都為正數,說明營運能力還算良好。豐林集團的營運能力排名第一,得益于公司產品提升和產品結構的調整。晨鳴紙業排名倒數第一,源于融資租賃業務的下滑。從營運能力看,林業類上市公司普遍資產運營效率不高,營運能力的管理水平還有待提升。3.3償債能力因子分析。在綜合績效得分中,償債因子占比14%,可見償債能力對林業類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作用。在2018年度,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為正數,說明這一年林業類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升。從償債能力結果來看,雖然償債能力尚好,但由于林產品的生產經營都有一個較長的周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林業經營過程任何環節資金鏈的斷裂,都會造成經營績效的損失。3.4發展能力因子分析。在綜合績效得分中,發展能力因子占比11%,發展能力反映了一個企業的潛在能力。林業類上市公司的發展對于國家林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具有引領作用。由表2可以看出,排名第一是億利潔能,其發展能力因子得分為0.962,原因在于億利潔能通過重組實現了業務的轉型和經營績效的提升。發展能力排名最后的是景谷林業,源于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市場優勢。可見,林業產業發展的技術水平是制約林業產業發展規模的重要因素[8],林業類上市公司需要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加大研發投入[9],以適應經濟發展和消費升級的變化。3.5綜合績效分析。因子得分排名反映出這13家林業類上市公司在2018年經營績效的總體情況。綜合績效因子得分大于零的林業公司,其經營狀況必然比小于零的公司好。由表2可知,大部分林業類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不太樂觀。林業具有生產周期長、原料優先、生態效益突出、產業鏈條長、風險高等特點,是產業和生態的共生系統[10]。提高林業企業綜合績效需要林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構建“互聯網+林業”技術維、產業維與運作維的集成發展路徑[11]。
4結論與建議
本文使用2018年13家林業上市公司的數據,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對林業類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進行綜合績效評價,結果表明,林業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較弱,大多處于虧損的局面;營運能力不強,資產運營效率不高;償債能力普遍得到提升;發展能力上林產品結構和種類調整緩慢,研發投入不足;大部分林業類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不太樂觀。林業產業是國家綠色生態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宏偉藍圖就要充分發揮林業類上市公司的作用[12]。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在盈利能力方面,建議林業類上市公司優化產品結構,提高主營業務收入水平;在營運能力方面,建議要重視林木資源作為流動資產的價值;在償債能力方面,建議林業上市公司拓寬資金來源,優化資本結構;在發展能力方面,建議林業上市公司加大研發投入,以高質量的林產品和生態產品的提供,來滿足不斷發展的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需求。
作者:謝海濤 嚴昕樺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
- 上一篇:集體林權改革與林業發展政治經濟分析
- 下一篇:林業供給側改革新路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