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經濟發展生態性體現探討
時間:2022-08-03 11:31:37
導語:林業經濟發展生態性體現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生態治理、生態修復等林業工程的實施,林業經濟產業結構調整逐漸加快,生態、綠色種植、經營產業鏈日漸形成,林業經濟產業結構調整與森林資源合理利用相互協調共進,為林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分析了林業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概述了林業經濟涉及主要產品,據此分析了林業經濟發展與生態性的關聯性。
關鍵詞:林業經濟;生態性;生態保護;基本特點;發展方向
傳統林業經濟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產值主要經濟來源多為林產工業。近年來,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根據經濟形勢的客觀要求和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林業產業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國家發改部門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將林業產業分為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等項目。本文旨在通過分析林業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概述林業經濟涉及的主要產品,探討林業經濟發展與生態性的關聯,以期為林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1-3]。
1林業經濟發展基本特點
1.1對生態環境依賴度高
近年來,林產品加工業等第二產業的機械化水平較高,森林康養旅游等第三產業也逐漸發展,然而作為林業經濟產業基礎的第一產業的發展對生態環境依賴度高。種植類產業仍然是林業經濟的重要部分之一,油茶、核桃、花卉、石斛等產業的發展需要因地制宜,以當地生態環境作為林業種植類產業的基礎條件。此外,在禁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前,我國個別地區木材加工產業存在“用資源換經濟”的問題,導致部分地區林業資源消耗較大,林業產業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凸顯。由此可知,生態環境是林業經濟發展較為重要的因素,這些地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是導致當地林業經濟產值明顯下降的直接原因。為緩解生態環境保護和林業資源開發之間的矛盾,必須積極修復當地生態環境,而生態恢復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周期。發展林業經濟的同時應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對林業資源進行合理利用,有效確保林業經濟的完整性[4-7]。
1.2對生態環境影響力大
林業經濟的發展雖然利用了生態資源,但也可有效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例如,經濟林具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的生態功能。發展林業經濟作物種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態環境,加強以林業地區基礎經濟建設為主的生態資源保護工作。此外,公益林種植作為富民增收的一種林業經濟形式,也為改善生態環境發揮了較大作用,尤其是對生態脆弱區域的影響力較為明顯。因此,為使林業經濟的發展能夠長期發揮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或改善作用,林業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和布局,不僅要提高和突出以林木資源本體為基礎的林業經濟發展形勢,更需要進一步地嘗試以林木業附屬資源為基礎的林業經濟新形勢,力求使其能夠成為全新的林業經濟產業鏈發展中的重要一環[8-11]。
2林業經濟涉及主要產品概述
2019年,我國林業產業產值達到8.07萬億元,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穩中有進,以森林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加速成長,形成了經濟林產品種植與采集、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林業旅游與休閑服務三個年產值超過萬億元的支柱產業。目前,中國林草產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5000萬人,林產品年進出口貿易額超過1600億美元[12-15]。
2.1林產工業產品
近年來,我國林業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林業經濟結構中的第三產業得以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林產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因增速放緩帶來的產值下降。同時,林產品加工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其高附加值收益是其發展的優勢之一。隨著林業科技成果的進步,林業經濟產品種類越來越多,與林業產業和林業發展全產業鏈之間的融合關系也會越來越密切[16-18]。2.1.1注重環保木材制品開發長期以來,部分從事木材制品的企業屬于高能耗性企業,且對環境污染相對嚴重。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前,由于其產能不高,商品附加值低,創新生產技術和新工藝較少。因此,從事木材制品制造的企業,應注重從工藝方面減少污染排放,在市場層面塑造綠色企業形象,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此外,我國木材制品企業在生產制造及產品研發設計時,還應妥善處理好知識產權的歸屬問題。當前市場有一部分山寨類產品,這影響了我國木材制品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形象和認可度。因此,木材制品企業應在開發環保產品之前確定木材制品加工的知識產權歸屬,從法律層面助力木材制品開發[19-21]。為支持環保木材制品開發,行業協會、相關企業及高校、科研院所等,應積極組織專家進行環保木材制品的研發與生產,從而提高自然資源利用率。以深圳某科技公司為例,該公司與多家高校開展科研合作研發了以木竹纖維為原料的環保吸管,研發過程較為順利,并且在深圳市“限塑令”出臺后率先搶占市場。環保木材制品的開發,可促進企業自身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能隨時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22]。2.1.2加強循環利用產品研發林產品循環利用的開發,是實現林產品綠色生態環保特性的有效方式。近年來,為追求循環利用與品質升級,相關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重點開發了可循環利用的木質林產品。此外,高新技術的研發使多地區打造了林業經濟相關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利用生物科技實現了能源的循環利用。在企業運營模式方面,林業企業還通過產教融合的方式使市場收益反哺科技研發,促進經營模式的良性循環[23]。
2.2林下經濟產品
林下經濟產業在我國分布較為廣泛,類型多樣。各地區依托自身林業資源優勢,發展了林下采摘、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廢棄物加工、森林康養旅游等產業,并形成了區域產業集群和林下經濟產業鏈,帶動區域林業及其他產業協調發展,經濟效益相較以前有所提高。從種植養殖、產品加工、觀光采摘多種業務入手實現產業聯動發展,使林下經濟產品相互之間銜接緊密[24]。森林康養旅游成為近年來林下經濟新的增長點,并成為部分地區的支柱產業。森林康養旅游是以林業自然資源為基礎,利用生態服務的第三產業。這不僅相對而言基礎投入較少,且重復利用率較高。森林康養旅游可為人們提供良好的休閑娛樂去處,為人們普及自然方面的知識,是當下林下經濟發展中較有潛力的一個發展方向[25-27]。
2.3林業文化產品
林業文化產品既是林業文化自信的代表,也是企業自身品牌形象的象征[28-29]。作為林產品的組成部分,林業文創用品的開發,促進了區域多種資源的綜合利用,同時因其自身蘊含的人文內涵,產品附加值也有所提高。以東北某森工集團為例,該單位經轉型升級后,木材加工產品產值有所減少,但根雕藝術品的開發為其帶來了經濟收益。通過在電商平臺的推廣,根雕產品已被市場廣泛認可,成為該集團商品附加值較高的產品之一[30-33]。
3林業經濟發展與生態性的關聯
林業經濟發展和生態自然資源保護并非對立關系,二者需要相互協調發展,即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34-38]。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為前提的林業資源綜合利用,需要盡可能多地開拓原材料來源渠道,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在發展的過程中,應重視生態林資源的保護,不能僅從經濟利益,尤其是區域內經濟利益出發,應避免生態資源的破壞,應做到當地林業經濟發展與生態資源保護協調發展,使二者良性循環發展。
4結語
發展林業經濟不能以過度開發林業資源為代價。全面提升林業經濟發展的能力,調整林業經濟產業結構,是生態型林業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發展林業經濟,應考慮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科學規劃并綜合利用林業資源,發展綠色生態的林業產業,從而滿足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作者:梁文兵 范瑞 單位: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山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 上一篇:農業水利工程發展策略
- 下一篇:建筑結構與張拉整體結構研究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