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措施
時間:2022-03-09 08:49:41
導語: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經濟是我國經濟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屬于將產業經濟與能源經濟二者相結合而組成的新形態經濟體系,林業經濟的發展基礎是森林資源,但當前我國林業資源管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問題,與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經濟持續性理念相悖,亟須對其進行改善。
1現代林業經濟發展的常見問題
1.1經濟發展理念落后
現代林業經濟的發展需要科學的經濟發展理念作為支持,管理人員是否具備足夠科學的經濟發展理念,直接影響著現代林業工作開展的質量和效率。但目前部分地區林業經濟體系的運轉過程中,存在部分工作人員經濟發展理念落后、思維模式傳統的情況,這部分工作人員往往僅關注林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在產業評估過程中主要對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進行評價,始終堅持以利益最大化為產業發展目標,未對林業產業社會、生態效益予以足夠的重視,這不僅無法有效提高林業經濟水平,還會對林業行業整體的發展與進步產生負面影響。
1.2林業技術創新不足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提高,我國已經步入知識經濟時代與科技創新時代,各行各業在發展中都逐漸形成與自身相適應的科學技術體系,并在其基礎上不斷創新技術與設備,以突出的技術水平為行業經濟體系建設和長期發展打下基礎。但林業產業作為傳統產業之一,受傳統理念影響較深,有關管理人員對技術創新的重視程度不足,在生產中仍然依賴傳統的技術與設備,并且對人才培養工作重視程度不足,在技術研發和專業團隊建設上的投入有限,使得我國林業技術水平有限并且缺少創新,技術研發能力較差,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能力不足,與現代林業經濟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無法滿足現代林業發展對林業技術的高度需求,限制了現代林業經濟的發展[1]。
1.3體制改革進程緩慢
在林業行業發展過程中,要想保障林業經濟具有相應的發展水平,有關人員必須對林業經濟體制進行改革,在與市場發展相適應的同時,推動現代林業產業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但由于我國部分政策的限制,在林業經濟體制改革方面起步較晚,林業經濟體制改革進度緩慢,相較于同期發展的其他產業來說較為滯后,有關法律法規政策不夠健全,導致林業體制建立存在漏洞,林業市場在運作過程中缺乏相應規范,工作開展不夠明確具體,無法滿足林業產業經濟體制改革的實際需求,甚至會對改革進度造成阻礙。此外,現代林業產業在經營模式上仍存在問題,部分林業企業缺乏市場主體意識,不利于現代林業產業經濟水平的提高和林業可持續發展。
1.4產業轉型進度緩慢
目前林業產業轉型過程中存在一項顯著的問題,即部分林業企業管理人員在管理理念上較為傳統,開展林業管理工作時,仍然采取單一、低效率的管理方式,這不僅不利于林業周邊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還會導致林木極易遭受病蟲害,無法有效提高林木產量,對于林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產生負面影響。此外,部分林業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有限,技術水平不足,這也會導致林業產業轉型工作進度緩慢[2]。
1.5資金扶持力度不足
林業產業的發展需要經濟支持,林業企業需要通過合理的渠道,從外界獲取足夠的生產資金,從而發揮資金的作用,促進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但由于我國暫時未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政府、銀行等機構無法在政策扶持背景下對林業產業加以支持,相應的優惠政策沒有落實到位,導致林業發展過程中所需資金不足,不利于林業產業人力資源與科學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并且部分地區存在項目資金滯留的問題,政府所提供的惠農政策及相應款項無法及時落實到位,林業產業發展受到阻礙。
2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
2.1轉變林業經濟發展理念
為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林業有關工作單位和工作人員需要轉變傳統的林業經濟發展理念,采取新理念下的工作方式,對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內涵進行全面解析。在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新理念的指導下,開展從管理人員至基層員工的全面思想教育工作,對員工的思想觀念進行轉變并優化,在林業部門之間建立和諧、穩定的工作環境,使全體工作人員均能意識到林業經濟發展中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對經濟效益的正面影響,利用林業產業發展促進社會整體健康發展,為林業產業的建設打下牢固的地基。在我國各大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林業產業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為順應我國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共同發展的發展目標,轉變林業發展理念是必然的趨勢[3]。
2.2研發創新林業技術
技術是產業發展的核心與關鍵,在現代林業產業運轉過程中,離不開現代化林業技術的輔助。在影響我國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眾多因素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林業技術。科學技術的創新能夠帶動林業管理模式的更新,為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長效動力,但在我國傳統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往往不夠重視技術的創新與研發,導致林業經濟增長出現停滯,為解決這一問題,林業單位應積極與有關部門尋求合作,加大資金、資源投入,促進林業生產相關專業技術的創新,從而提高林業產業整體生產、運營工作的效率,優化林木種植技術與加工處理技術,使最終為市場提供的林業產品具有足夠的質量保證,推動現代林業產業經濟加速發展。為此,國家和當地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鼓勵林業機構與高校或研究所形成合作,將研究人員的成果轉化落實到位,在林業生產中切實應用先進的林業技術。此外,還可以積極推廣技術入股、技術轉讓、技術聯合等形式,提高林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加強對新型林業技術的研發。同時,可以對林業產品的二次加工方式進行創新,采取新型加工方式,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其中,對林木的處理方式加以改進,拓寬林業產品的適用范圍,為林業經濟水平的提高提供可行路徑。
2.3深化林業經濟體制改革
體制改革是各行各業在發展過程中均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為防止傳統思維和觀念影響經濟發展水平,必須對傳統經濟體制進行改革,推動產業整體市場化進程加快,與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相順應,以此獲得更高的發展水平。林業有關單位應基于現有的林業資源類型,按照性質對其進行劃分,分為商品林、公益林等不同類型,對不同類型的林業資源建立不同的產權制度,實施差別化管理,使后期對林業資源開展管理時更加便利、高效。例如,公益林由林業部門作為主管部門,同時社會各界人員均可以參與到公益林建設中,對林業經濟發揮建設和保護的作用。另外,管理部門應建立健全林業經濟監管機制,對林業市場的經濟往來進行全程監督,確保將公平競爭、自由往來的原則落實到位,為林業經濟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例如,政府采取宏觀調控、調節稅收等手段,確保林業市場中各主體開展良性競爭,從而促進林業經濟的可持續性,推動林業行業健康發展。
2.4實施林業產業轉型升級
為確保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林業經濟發展水平,需要林業單位和有關管理人員深入研究現代化產業管理理念,有效利用林業加工技術及林業加工設備,對林業產業實施整體上的轉型與升級。摒棄傳統的管理模式并且對其進行創新,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管理體系,并且不斷引入專業化水平較高的人才,構建高質量的現代化管理團隊,堅持因地制宜的管理理念,對林業行業發展中所需技術進行優化創新,為現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林業生態環境維持穩定,推動林業產業不斷轉型。
2.5加大林業產業的資金投入
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強大的資金儲備。目前我國林業產業經濟發展情況受限,其主要原因就是資金儲備量不充足,無法將各項創造經濟收益的舉措落實到位。為此,林業部門應積極吸引外界資金投入。林業產業的資金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當地政府的撥款,二是社會資本的投資。政府對林業經濟提供支持的方式可以通過出臺技術創新優惠政策、技術創新鼓勵政策等,引導林業技術的創新工作,為技術創新成果顯著的單位提供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為其提供相應的經費補助,促進各大林業單位技術研發的積極性提高。另外,林業單位還可以與社會資本形成合作,利用社會資本提供的資金進行技術研發與創新。此外,林業單位還應加大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方面的資金投入,吸納優質專業技術人才,構建專業化人才隊伍,建立切合實際的績效制度與獎懲制度,使人力資源為林業發展提供動力。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近年來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也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為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動力。為推動林業經濟健康、穩定、長足發展,有關工作人員必須意識到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對林業工作理念和方式進行轉變,創新相關專業技術與設備,推動林業產業整體轉型升級,加大對林業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促進林業產業和社會整體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董春陽,趙鵬舉,何長流.生態環境保護理念下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21(22):119+122.
[2]張婷婷,趙進東.林業發展與林業資源利用的優化措施[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1,50(6):121-122.
[3]張顯未,王啟.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與應對策略[J].林產工業,2021,58(8):97-99.
作者:張旭紅 單位:甘肅省小隴山林業保護中心麥積林場
- 上一篇:新聞傳播專業期刊發展研究
- 下一篇:水庫主壩廊道維修養護技術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