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四葉參探討
時間:2022-03-29 05:01:00
導語:種植四葉參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四葉參特征
四葉參屬桔梗科,多年生莖纏繞植物,多生長在山地腐質土環境中,高2~3米根內含有白色乳汁。主根圓錐形,長20~50cm(厘米)直徑1.5~6cm,成株根重100~1060克,最大根重1.74公斤,肉質根可以食用。羊乳4月下旬開鐘狀花9月中旬果實成熟,,每株結果100~200個,種籽淺褐色,有腰狀翅,千粒重1.5克,喜歡生長在海拔300~900米的灌木林中。
二、栽培技術
1、種籽處理
播前將種籽用50%赤毒素藥液浸泡42小時后用清水洗兩遍,晾至微干,拌細沙3倍待播。
2選地作床
選擇向陽,不積水,含腐殖土肥沃的沙壤土坡作床。苗床標準:床高25~30cm,寬1.2米,每100平方米施腐熟農家肥1立方米,磷酸二銨5公斤,硫酸鉀5公斤,深翻25~30cm,靶細作床即可。床土消毒用40%五氯硝苯1.2公斤,或多菌靈0.5公斤與干細土130公斤拌勻,撒地10cm土層后整平苗床。
3、播種
分春播和秋播兩種方式。春播在4月中旬~5月下旬開始,用種量4~5克/平方米;秋播在9月下旬~10月封凍前開始播種,用種量3~4克/平方米,用開溝器橫開溝,溝深3cm,播幅6cm,播前澆透水,踩好底格子,播種后覆土1~1.5cm,踩頂格子,用鋸末子或樹葉蓋好,防止風干。
4、苗床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經常松土鋤草,適時澆水及時間苗。苗前除草,每1000平方米可用農達250~500毫升兌水30公斤,均勻噴灑,苗后可用手撥草,間苗在苗高3~4cm是進行,6~8cm定苗插架以供參莖纏繞,有利于通風透光,白露后蔓莖枯萎,9月下旬時拔架移栽。
三、移栽
均可移栽,選地、作床、消毒與條播相同,春栽在4月下旬~5月中旬開始,秋栽9月下旬~10月封頂前進行。春天移栽時由于氣溫高,春風大、易損傷芽苞,要邊起邊選苗邊栽,嚴禁傷熱、風吹日曬,選苗時要剪掉不定根以使羊乳主根肥大美觀。秋天移栽要預防傷熱、凍害。
1、移栽方法
從床一頭開始,山坡地由上向下栽,平地由南向北栽。用鐵鍬開槽,深度以參長短而定,栽時芽苞朝外,距床頭15cm,床邊10cm,株距可按參塊大小而定,大根距10cm,行距20cm,小跟6~15cm移栽拐子苗最佳,兩行中間夾肥,肥力均勻,有利于生長。栽后覆土6~8cm,太深易受凍害,春旱。栽后用靶子摟平表面,使床面稍成木梳背形,再用木板鎮壓,栽后清理好床溝,挖好排水溝。選地要注意不能選用化學除草地塊,最佳選地山地腐殖土地塊。
2、田間管理
四月份雪開始融化要經常查看,防止雪水過多浸入床內爛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松土,除草時做到不漏草,不傷根。6月上旬苗蔓高30~40cm時,及時插架,每畝需假條7000根左右。
四、病蟲害防治
1、立枯病防治
癥狀:靠近地面莖部有凹陷黃褐斑色斑點。
感病原因:由土壤中絲核菌引起,主要原因是氣溫低,土壤水分過大而引起的。
防治方法:A、土壤消毒B、噴澆法:70%甲基托布津1500倍藥液,每平方米10公斤噴霧。
2、褐斑病
癥狀:7~8月份發病較重,9月份基本停止,初時褐色斑點,嚴重蔓莖枯死。
感病原因:溫度18~25℃,空氣濕度大。
防治方法:6月底噴波爾多液預防,10天一次。發病初期70%甲基托布津或70%帶森錳鋅500倍液噴灑,發病期可用甲基托布津+帶森錳鋅各15克,兌水15公斤噴霧。
另外,由于架蔓密度大,不透光、陰雨潮濕可能導致蔓腐爛和葉斑,出現白色霉菌可用70%可殺得500倍液噴治,6月中旬防地下害蟲。
五、四葉參收獲
四葉參移栽后2~3年即可起參。起參時要保證完好的外形,如不能馬上出售要挖好,溝,將參放入溝內,蓋8~10cm土,可保鮮20天左右。如果作干貨可洗凈、扒皮、曬干、扎把定量后出售。
六、經濟效益分析
四葉參完成3年生育期后,收一次參果,兩次種籽,一、三年生羊乳參果收入1.75萬公斤/公頃×4元/斤=7萬元/公頃;二、種子30公斤/公頃×800元/斤×2年=2.4萬元。合計收入9.4萬元。總投入1.5萬元。純效益7.9萬元。實現股權效益2.63萬元,投入產出比1:3.
- 上一篇:情景再現調動感情深化
- 下一篇:樟子松育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