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造林質量控制策略分析
時間:2022-09-30 03:09:21
導語:林業造林質量控制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林業造林規劃設計不合理。目前,很多林業造林工程建設中,相關部門過分追求眼前利益,沒有考慮長遠問題,導致造林工程缺乏合理的規劃設計,整體效果并不理想。在規劃設計中,有的部門僅僅強調造林面積的擴張與造林任務目標的實現,而沒有考慮造林的成活率,對生態環境與地理條件的考察并不充分,也沒有重視造林的適應性,最終難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使造林效果不甚理想。1.2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林業造林工程整體起步相對較晚,在很多方面存在較大差距。由于過分追求造林速度而沒有控制好造林質量,使得林業造林質量控制問題十分突出。就以制度建設為例,有的地區在內容制定上沒有考慮到整體規劃與長遠發展,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完全沒有可靠的依據支持,造林工程建設并不科學,造林質量有待提升。1.3造林隊伍建設不到位。不可否認,在造林發展速度上有的地區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畢竟起步時間晚,再加上造林工程本身就是長期項目,因此,在造林隊伍建設方面存在很大欠缺,造林人員的整體技術水平并不高,不管是理論水平,還是實際應用能力都存在嚴重不足,進而導致他們在林業造林中的作用與價值難以充分發揮,最終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1.4資源因素影響較大。在造林工程中,初期對幼苗的選擇與成活率的控制尤為關鍵,然而現階段一些地區林業市場在資源方面相對匱乏,很多幼苗的質量并不高,成活率相對較低,難以滿足林業造林工程的實際需求。除了幼苗供應短缺之外,林業造林工程中樹苗品種沒有太多選擇,再加上受限于技術水平,林業造林整體質量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
2林業造林質量控制的有效對策
2.1完善造林計劃。作為林業造林人員,應對工程所在地進行實地考察,對各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并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堅持造林原則,使造林工程的每一個細節都得到有效控制。例如,在立地控制中,林業部門應針對林權制度變革情況,完善戰略發展目標,豐富林業造林的操作形式。在種植物種的選擇上,應與種植場地的設計情況進行充分考察,對種植手段加以合理運用,做到因地制宜,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全方位提升。2.2加強造林管理系統建設。眾所周知,造林工程具有很強的系統性與周期性,在巨大工程量面前,如果不對造林管理系統進行完善,造林效果必然會受到消極影響。因此,在造林管理系統建設中,應對樹木質量、生產形態、防火安全以及相關病害的防治予以綜合考慮。如在遺傳控制中,工作人員在樹苗培育中建立起核心管理體系,將改良遺傳方式引入到系統中,基于此對新品種進行開發。同時,在基因改良方法的運用之下,還需要不斷拓寬市場經營渠道,對地區實際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對種子的處理、區域設置以及播種方式等進行有效控制,并嚴格按照技術要求,合理調整莖粗比例,使根系完整性得到保護,為預防病蟲害提供有效保障。2.3合理運用栽培控制技術。在林業造林質量控制中,必須堅持“科學栽植、細心管護”的原則,加強栽培控制技術的運用,使林木的栽植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例如,站在生物學的角度,應對苗木的撫育工作予以重視,并做好管理與監測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以此提高林木造林質量。在林業栽培控制技術的運用中,應將地區實際條件與樹種特性結合到一起,對種植密度進行合理設置,并實現管理實踐的精細化。同時,還要以設計標準為依據,做好提前種植工作,應在合適的季節,做好松土、除草以及施肥等工作。在機械設備運用中,應強調種植效率的提升,確保事故率得到有效控制。
3結語
總而言之,林業造林工程具有較強的系統性與綜合性,其涉及到的細節問題十分繁雜,任何一個環節質量控制不當,都會對工程整體效果造成不利影響。鑒于此,林業造林工作人員必須對造林質量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改進對策,使林業造林工程的整體質量得到強有力的控制,為推動地區生態環境的發展提供可靠支持。
作者:郝繼民 余寶莎 單位:松潘縣環境保護和林業局
參考文獻
1李芳銀,王利峰,張鳳權等.淺談林業造林質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農民致富之友,2015(12)
2朱嘉.林業造林質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北京農業,2015(35)
- 上一篇:建筑設計企業質量管理研究
- 下一篇:民族地區林業產業扶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