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病蟲害防治分析4篇

時間:2022-06-21 09:14:35

導語:林業病蟲害防治分析4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病蟲害防治分析4篇

第一篇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和條件。林業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越來越受到重視。文章針對我國林業的發展現狀,對林業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及應用進行了初步探討,分析了病蟲害對林業發展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為我國林業建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及理論依據。

【關鍵詞】林業技術;病蟲害危害;病蟲害防治

我國土地面積廣闊,不同地區的氣候存在較大差異,進而導致林業類型豐富,區域特性明顯。而且林區內的林業資源種類繁多,品種差異較大,為我國林業物種多樣性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我國林業技術的研究提供了資源。近幾十年,雖然我國在林業技術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大進展,但與其他林業大國相比,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在林業病蟲害防治領域。林業病蟲害嚴重制約了林業資源的發展,給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損失。為了擺脫這種局面,文章對林業技術進行了分析及介紹,提供了病蟲害防治的方案,為林業技術在病蟲害防治領域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理論依據。

1林業技術發展的現狀及應用

1.1林業技術發展現狀分析。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都逐步開始重視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特別是林業資源。我國在林業技術發展領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促進了林業技術的發展,使我國林業產業結構由最初的第一產業結構向第二、第三產業結構發展。目前我國的林業發展仍以種植為主,由于受植物生長周期及病蟲害的限制,我國的林業發展遇到了瓶頸,這就迫切要求我們在林業技術研究領域加大投入,培育新型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新型品種。通過多種先進的科技手段促進林業資源的發展。1.2林業技術的應用分析。應用林業技術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林業資源的發展,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和生長速率,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目前我國已在多個地區應用了先進的林業技術,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在渭北旱塬地區,為了緩解當地干旱少雨的氣候條件對于核桃種植的影響,研究人員用微型集水裝置和覆蓋不透水的薄膜覆蓋層造林種植核桃,相比傳統的種植方法,大大提高了核桃林的成活率,同時也提高了核桃的產量及質量。在山西地區,為了減少水土流失的現象,研究人員采用分水嶺地帶成林技術、溝下造林技術和溝端造林技術有效地緩解了當地水土流失的問題,為當地林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環境。在預防和控制森林火災方面,研究人員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以及現代的信息通訊技術為支撐的精準林業技術,及時發現火災風險及控制火勢蔓延,對于確保我國林業資源的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2林業病蟲害的危害及防治方案

近年來,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已取得較大的進步,但同時也面臨很多新的問題。很多化學防治的方法給目標生物帶來了抗藥性,以及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等問題都很嚴重。而那些危害林木生長的昆蟲是林業病蟲害的最大克星。它對林木的生長發育產生一定的影響,很多林木受到林業病蟲害的危害后枯老病死,不僅減少經濟效益,更是給生態建設帶來巨大影響。經過長期的科學分析,相關人士也給林業病蟲害分出不同類型,如衰退型、侵染型和非侵染型病蟲害。這幾種病蟲害受天氣的影響,存活率也逐漸增多,如天幕毛蟲、松毛蟲等在次年都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情況,如時不及時進行防治,在一定程度上會給森林帶來巨大的危害。病蟲害防治可以說是林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加強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對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以及方法還相對落后,無論是在資金方面還是技術支持方面都沒有完善的管理機制,這使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展開較為困難。改變這種現狀的唯一辦法就是要不斷探索新的林業技術,保護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制定一套完整的防治方案,遏制病蟲害的大規模擴散。2.1林業病蟲害的危害。“無煙的森林火災”是人們對林業病蟲害的比喻,通過這個比喻足以證明病蟲害對森林資源的威脅有多嚴重。比如有食葉害蟲和蛀干害蟲是楊樹病常見的兩種病蟲害類型。食葉害蟲中的楊扇舟娥與楊小舟娥對楊樹構成了一定的危害,這兩種害蟲由于生殖繁育能力較強,主要對楊樹的樹葉造成危害,并且在每年的夏季危害最為嚴重。2.2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方案。科學合理的預防林業病蟲害對林業生產與林業建設十分重要。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最為關心的就是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為了使我國的林業生產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林業部門也在積極采取各項整治措施,希望對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有所幫助。在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撫育管理工作發生是林業病蟲害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林業病蟲害防治方面的首要工作是提高撫育管理水平,及時發現病蟲害的侵襲,定期給林木做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使林業病蟲害的發生率減少到最小范圍,加強林木病蟲害的抗病能力。

參考文獻:

[1]龍維國.儀隴縣村級植保服務組織建設探索[A].//節能環保和諧發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三)[C].2007年.

[2]江文芳,蒲盛才,李娟,等.白芷主要病蟲害及其綜合防治[A].//慶祝重慶市植物保護學會成立10周年暨植保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顧海洋,賁瑞生,石根祥,等.淺析信息化技術在桑樹病蟲害防治上的應用[A].//中國蠶學會桑樹病蟲害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作者:敖洪起 單位:黑龍江省龍江縣龍興林場

第二篇

[摘要]逐漸加大了林業建設力度。但是,由于我國的林業占地面積較大,導致營林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所以經常出現病蟲害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林業的發展步伐,間接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國家應對林業病蟲害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基于此,本文深入研究我國林業病蟲害的防治現狀,并分析我國林業病蟲害的防治難點,為提升林業病蟲害防治成效提供依據。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

病蟲害是林業生產中最棘手的一種危害,已經嚴重威脅到林業的發展。要想確保林業穩定、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做好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強化每一個工作人員的責任心等。

1林業病蟲害概述

1.1林業病蟲害的概念。林業病蟲害是指在森林植物的生長發育階段或者其產品與繁殖材料在儲存與運輸過程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者不適宜的環境條件的影響,干擾甚至破壞了生理程序,導致植物在生理上、組織上及形態上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嚴重情況下甚至導致植物死亡,最終引起經濟損失和其他損失的現象[1]。1.2林業病蟲害的特征。1.2.1林業病蟲害的繁殖擴散能力強。林業病蟲害的擴散能力很強,蔓延速度非常快,有些病蟲不僅能夠自身繁殖擴散,而且會借助自然環境進行繁殖,甚至因環境的影響而造成林業病蟲害,如工廠排出的污水等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林業病蟲害,如果不能及時進行防治,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危害。另外,我國林業發展越來越迅速,與國外的林業發展有一定的交叉與聯系,國外的林木和我國的林木生長條件不同,種植在一起可能會發生交叉感染的情況,并且病蟲害傳播蔓延非常迅速,對我國的林業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危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2]。1.2.2大多數林業病蟲害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某些林業病蟲害的生存能力特別強,在惡劣的環境中產生,不會輕易被消除,他們能根據自身所處的惡劣環境改變自身的適應能力,改變自身的遺傳特點,并將這些特點遺傳給下一代,因此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顯得格外重要[3]。

2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現狀

由于林業建設規模越來越大,所以林業病蟲害有了更多的寄宿主體,尤其是靠近工廠的林區,或是氣候常年變化無常的林區,會出現許多新型病蟲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林業的發展,從而阻礙了我國的經濟發展。雖然目前全國各地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監測預報體系已逐漸形成,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現為監測網絡建設不完善、測報調查技術落后、監測經費不足、人員不穩定、測報數據積累在完整性、連續性、長期性上有所欠缺等[4],從而導致我國林業站對于林業病蟲害的發生情況掌握不及時,無法做出及時準確的預測,影響到林業病蟲害的及時防治。總體來看,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主要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山區林業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有的地方還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蟲情并預報和指導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術研究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在防治時因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形成惡性循環,生物防治因技術和資金所限而沒有推廣開來。三是山區林業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與協調,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嚴重脫節。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種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規劃設計,不注重病蟲害防治工作,預防機制差,使病蟲害防治工作長期處于被動局面。四是檢疫工作不到位。一些產地檢疫跟不上,加之缺乏檢疫檢查站,調運檢疫嚴重失控,控制危險性病蟲害的能力不足。五是防治經費短缺,整體抗災減災能力低下。具體表現是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測報、防治、檢疫儀器設備和交通通訊工具等,病蟲害防治率低,先進適用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推廣跟不上。為進一步提升我國林業病蟲害綜合防控能力和水平,有效遏制林業病蟲害高發勢頭,我國已經加強了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森林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具體表現如下,一是健全林業病蟲害預防機制,認真抓好監測預報。例如,2017年福建省清流縣的林業病蟲害發生面積為14.62萬hm2,發生率為7.34%;預測發生面積0.65萬hm2,測報準確率為94.29%;防治面積為0.618萬hm2,防治率為99.68%[5]。二是設立森林病蟲害監測點,加強監測。2017年清流縣共防治林業有害生物蟲害和病害共計7.28萬hm2,基本達到防治全覆蓋[6]。三是全面開展松材線蟲病春秋季普查工作。制定《林業病蟲害普查技術方案》,切實開展春秋林業病蟲害病普查工作。四是開展檢疫檢查執法行動。認真制定《林業植物檢疫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并與相關股室、森林公安局、國營林場、鄉鎮林業站負責人簽訂《林業病蟲害防控工作目標責任書》。

3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難點

3.1林業病蟲害的發展形勢越來越難以控制。近年來,我國不斷優化林業病蟲害防治措施,如以菌治蟲、以蟲治蟲、枯死木清理等,但防治效果仍然不佳,林業病蟲害的蔓延趨勢難以得到有效控制,這對我國的林業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也給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增添了難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的生態環境。所以,要提高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認識,由點及面做好每一項工作。3.2林業管理人員對于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個別林業管理人員認為林業不會輕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危害,如林業病蟲害,從而影響了林業的健康發展。通常遭受過病蟲害危害的林木從外觀上看不出來任何的不同,但是其質量一定比不過健康的林木。因此,需要林業管理人員提高重視程度,及時、積極地開展防治工作,大大降低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難度。3.3少數山區防治人員缺乏經驗。由于山區的經濟不發達,愿意從事林業工作的專業人員匱乏,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掌握的防治技能水平較低,因而增加了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難度,導致林業病蟲害防治效果欠佳。對于缺乏豐富經驗的工作人員來說,不僅會給防治工作帶來難度,嚴重時還會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3.4山區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仍需完善。現階段,由于我國部分山區經濟不發達,導致林業建設管理方式較為粗放,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不能滿足現代化林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從而使得山區林業發展相對較為緩慢。因此,急需對現行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進行改進,以滿足日益壯大的林業發展需求。

4結語

林業的發展除了具有生態效益之外,還能帶來一定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所以,應高度重視林業的發展,尤其是要重視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克服防治難點,提高防治效果,保障林木健康生長。

參考文獻

[1]吳志強.加強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思考與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8):260.

[2]李連海,邢貴彬.關于完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思考與創新[J].河南農業,2016(11):75.

[3]蘭永平.新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分析[J].農技服務,2015(5):159.

[4]吳國鈞.對當前林業建設與和諧林業的思考與探索[J].農業與技術,2014(6):102.

[5]李博,左停,王琳瑛.農業技術推廣的實踐邏輯與功能定位:以陜西關中地區農業技術推廣為例[J].中國科技論壇,2016(1):150-153.

[6]陳輝,趙曉峰,張正新.農業技術推廣的“嵌入性”發展模式[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76-78.

作者:歐陽炳林 單位:清流縣嵩溪林業站

第三篇

1林業病蟲害的基本防治標準

1.1林業病蟲害的基本含義。林業病蟲害會直接影響林木的正常生長水平,如果嚴重會造成林業病害問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會在造成林業病蟲害嚴重。我國境內局部的危險性較大,伴隨著植物種類需求量的增加,林業局需要加強病蟲害的傳播問提,合理的控制林業檢疫病蟲害管理。1.2林業病蟲害有效防治方案。根據林業病蟲害預防管理辦法,準確的分析防治針對的標準方法。按照科學化的、預防化的、治理方法進行健康分析,面對有效的預防概念,合理的判斷科學有效的發展觀念,將病蟲害防治工作落實到實際的林業生產中去,對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提高防治針對預防管理策略。以有效的科學預防控制方法,準確的分析病蟲害發生的過程,防控的規律方法。不斷提高防治工作的全面綜合處理,實現健康森林的自我調控,保證森林系統的穩定性,以最大限度方式,改善森林生態的持續經濟和諧發展水平[1]。

2森林病蟲害的危害及分類

我國森林病蟲害極其嚴重,隨著林業病蟲害的面積擴大,經濟損失逐步增加,每年我國在各種林業病蟲害達到30萬平方米。林業病蟲害是破壞森林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國福建地區,林業病蟲害有白蟻、毛蟲、松樹葉蜂等。伴隨著WTO全球化的發展水平建設,林業病蟲害入侵水平增加。我國目前已經有將近400種蟲害入侵,破壞我國的森林資源,破壞我國的生態平衡水平。

3林業營林防治病蟲害的處理需求意義

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需要采用植物免疫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幾種方法。按照營林技術的綜合分析方法,明確林業病蟲害的有效防治處理過程。根據營林生產過程中標準,合理的判斷營林技術的操作流程。采用合理的生物技術選配方案,選擇優良的,抵抗蟲害能力強的品種。根據不同條件,選擇不同樹種,盡可能的避免樹種的單一化。實施有效的林業科學化管理,采用中耕方法,及時除草、施肥處理,加強對中幼齡林木的管理,不斷提升植物的綜合有效生長水平,及時清除系統病蟲害問題,改善衛生治理條件標準,促進層次化的植被快速生長和發展。采用有效的措施化處理分析,不斷提高植物的綜合生長效果,抵抗病蟲害能力,提高植物系統地域病蟲害的綜合控制水平,及時進行修剪枝干、施肥、澆水、除草等環節,提高林木抵抗病害的能力效果[2]。

4營林綜合發展提高病蟲害的對策治理效果

4.1創新研究適合我國的林業治理病蟲害方案。林業病蟲害需要以有效的森林保健基本觀念,采用有效的治理標準,轉變思路,加強防治對策分析,明確防治組織管理辦法。按照有效的防治效果,逐步提高治理轉變水平,加強技術防治,化學防治處理水平,從化學防治專向生物治理過程,實施有效的林業病蟲害研究,提高可持續穩定控制策略分析效果,推行科學有效的營林措施化管理。4.2加強林木健康預防管理效果。林業病蟲害預防過程中,需要利用病蟲害的生態環境保護辨識方法,以科學生態方法,明確林業防治技術操作的規范流程。按照森林植物的建議措施進行分析,明確生物治理流程。采用合理的、多項的措施化管理方法,逐步提高森林生態病蟲害的管理,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各類不利林木生長健康發展的各類因素,逐步促進林業的穩定發展。4.3植物檢疫提升營林健康森林的管理植物營林檢疫過程中,需要根據森林植物的實際有效耐受情況,準確的判斷區域化的封鎖標準水平,樹種、苗木的繁殖情況、運作加強管理效果。按照有效的嚴格采集過程,準確的檢疫和措施分析,明確森林健康的合理發展,減少各類病蟲害問題的發生和發展。4.4營林混交林可以有改善森林整體環境建設水平。人工造林采用混交方式,按照混交方法,落葉層變為腐化層,經過生物分解,實現寄生補充,建立良好的森林環境水平。按照有效的控制和抑制處理辦法,明確樹種潛在的病害,對土壤進行消毒,確保出苗率。4.5加強抗病蟲害造林樹種的堅持處理。不同的樹種實際抗病蟲的能力不同,按照不同品種進行間隔性結構的差異化分析,合理有效的抵抗不同病蟲害的能力問題。采用有效的人工造林方式,合理的選育,加強病蟲害的抗病蟲管理效果。采用適宜土地、適宜樹木、適宜種源進行處理,盡可能的加強混交林的合理種植。采用有效的混交方法,針葉、喬木、灌木綜合混交方式,確保生長抗病害水平的提升[3]。4.6堅持育林封山計劃,提高林木的綜合保護效果。按照育林封山計劃標準,逐步減少人畜對植被的破壞水平,建立完善的混交林。通過單層向多層林的改變,疏林到密林的轉變,實現森林體系的多樣化建設。采用有效的封禁辦法,準確的排除各類育林封山的阻礙。加強對林木的生物多樣化保護效果,逐步改善環境整體建設水平,合理的控制森林病蟲害的自我防控能力,減少病蟲害問題。44.7改善純種林木,培育有效的闊葉混交林。采用大面積的人工純林,按照小面積帶、墾伐帶方法進行地域化的調整,明確整地培育效果,實現混交林整體生物鏈平衡條件的處理分析,逐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比例,提高林木頻率化生長建設效果。

5結語

綜上所述,營林技術改造治理過程中,需要加強營林病蟲害的有效管理,控制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細則,分析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改善的具體措施,加強森林病蟲害具體原因的分析,提高綜合治理改善水平。

參考文獻:

[1]楊曉雯,杜一花.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的措施探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02).

[2]丁海霞,王守忠.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2).

[3]張杰.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2).

作者:劉千鎮 單位:黑龍江省亞布力林業局魚池經營所

第四篇

林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產業,在當今生態環境問題愈發突出的背景下,促進林業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林業發展過程中,病蟲害成為一個最大的威脅因素,只有有效防治病蟲害,降低病蟲害影響范圍,才能保障樹木的健康生長,保護森林資源,全面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在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需要運用有效的防治技術,并且在制度和設備等方面進行有力支持。

1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

1.1種植樹種單一。通常林區的林木并非全部都是用于保護生態,其中的一部分屬于經濟作物,用來外售,所以通常會選擇經濟效益好、成長速度快的樹種。加上農民基本采取農田的管理方法管理,不但品種單一,造林密度大,純林面積過大,生態環境脆弱,并且有害生物天敵少并且種群繁殖慢,最終造成病蟲害的泛濫。1.2亂用農藥。很多病蟲害在初期就已被及時發現,為了快速殺蟲,林農往往不經分析、不做專業咨詢,亂用農藥,不但沒能徹底殺死害蟲,反而會使一些害蟲對農藥產生一定的抗性,或者殺死了害蟲的天敵,導致自然法則被破壞,害蟲沒有了天敵,從而泛濫成災。森林有其完整的生態生物鏈,對一些危害有一定自行抵抗的能力,人為的肆意干預反而會對其造成破壞干擾,導致生態系統的失衡[1]。

2林業病蟲害的特點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是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病蟲害的防治不是簡單的殺蟲灑藥就可以完成的,而是應該對病蟲的來源和可能引發病蟲害的源頭進行分析,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了解病蟲害的特點,有助于對其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傳播性強。多數林區樹木種植都很集中,通常在病蟲害被發現時,已經是大規模性的病害,一旦林區恰巧樹種單一,其發展速度會更加迅速。本來我國北方地區可以利用冬天氣溫寒冷在冬天凍死一部分害蟲,但隨著全球氣溫不斷變暖,冬季殺蟲的效果越來越小。2)適應能力強。隨著科技的發展,殺蟲劑也進行著不斷的更新換代,雖說對病蟲害的防治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但與此同時,部分害蟲對殺蟲劑的抵抗能力也跟殺蟲劑一起升級,抗藥能力不斷增強,導致不斷繁殖的幼蟲也不易被殺死,逐漸形成了不利于病蟲害防控的怪圈。3)突發性強。害蟲種類不同,所需要的應對措施就不一樣,況且病蟲害具有很強的突發性,缺少可以參考的規律,不能提前防范,也就不能及時避免一些病蟲害的發生[2]。

3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與方法

3.1樹種選擇多樣化。在造林前,應選擇多樣化樹種,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選取抗病蟲害樹種,進行林木的混植,使不同樹種可以達到相互扶持的效果,提高生態環境的相對穩定性。同時,多種樹種混種還可以讓更多的生物在此棲息,也很可能吸引一些害蟲的天敵,通過生物鏈來克制病蟲害。3.2運用多樣化的防治技術,提高預防質量。3.2.1生物防治技術。1)利用微生物防治,如常見的天牛和馬尾松毛蟲,很多昆蟲體內常見的真菌和抗生菌等就可以提取出來用來對其進行防治。此外,根據研究發現,有一種蘇云金芽孢桿菌,可以對多數林業病蟲害進行可靠的防治。2)采用自然界生物鏈的克制,利用病蟲的天敵,對害蟲進行清理。通過引進或者移植的方法,把害蟲的天敵引入森林,不但可以迅速控制病蟲害受災范圍,還有利于生態平衡的維護。3)引入一些食蟲的鳥類,如山鶉、雉雞、卷尾、黃鸝、鵯、太陽鳥、啄花鳥、杜鵑、金雞、紅腹角雉、小隼、白頸長尾雉等,它們是絕大多數害蟲的天敵。可以通過人工筑巢幫助引入鳥在蟲害區迅速安家,保護它們的繁殖環境,從而達到消滅害蟲的效果[3]。3.2.2物理防治技術。1)給幼樹軀干包裹光滑的塑料布、裹膠環等,利用其光滑的表面阻止害蟲爬上樹。2)在樹木培育前,對種子進行曝曬處理,利用高溫消滅害蟲卵和病菌。3)在入冬前,樹葉落光以后,對樹木進行褪茬修剪,給樹干圖上油漆或者白灰等,可以覆蓋害蟲留下的卵,達到殺死害蟲的效果,或者進行有效預防。3.2.3化學防治技術。化學方法,即根據病蟲害的狀況分析,噴灑相應的農藥來殺死蟲源,控制病蟲害以防泛濫。農藥和殺蟲劑要對癥使用,才能達到病蟲害防控的效果,否則會適得其反。目前,常用的殺蟲劑和殺菌劑有B+(即蘇云金芽孢桿菌)、煙堿和苦參堿、甲氧蟲酰肼、高效氯氰菊酯、殺撲磷、高效氯氰菊酯微膠囊觸破劑、托布津、粉銹寧等[4]。3.3加強林業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預測預報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礎。各地必須堅持把病蟲害的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要以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森林病蟲害動態作為基本目標,確定專人、固定地塊、明確對象、指定方法、定時調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除治。要盡快建立起一個健全的預測預報網絡體系,不僅要及時掌握森林病蟲害發生情況、發展動態,進行區域性短期預報或預警,而且能夠結合林木資源狀況、氣候氣象條件等相關資料,進行主要森林病蟲害的長期預報,為林業主管部門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要通過對主要森林病蟲害的一般調查和系統觀測,不斷積累基礎資料,建立起數據庫,用高新技術和監測信息處理系統開展監測與預報工作。當前,需要注重測報點的儀器設備等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要達到儀器設備現代化、技術先進、管理科學規范,使監測和測報能力能夠適應防治工作的需要。

4結語

在林業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需要特別關注,林業相關人員要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采用科學有效的防治技術,同時要堅持預防為先、治理為輔的工作原則,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從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和降低病蟲的為害。

參考文獻:

[1]何生龍.林業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3):158+160.

[2]劉兆祥,林波.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初探[J].黑龍江科學,2016(10):74-75.

[3]蔡興發,常玉麗.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探討[J].現代園藝,2017(4):58-59.

[4]李銳.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7(2):30-31.

作者:魏光平 單位:山東省萊蕪市林業和城鄉綠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