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現狀與發展思路探索
時間:2022-09-12 08:22:27
導語:林業現狀與發展思路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以四川省達川區為例,總結了達川區林業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發展經驗,分析了當前林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并探討了達川區今后林業發展思路與規劃。關鍵詞:林業現狀;存在問題;發展思路;林業規劃;達川區達川區地處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南麓,地屬川東平行嶺谷區,幅員面積224500hm2,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降水量1192.5mm。“十二五”期間,林業工作圍繞建設“生態達川、美麗達川”總目標,以改善生態和改善民生為根本任務,大力實施生態工程、綠色富民工程,強化森林資源保護,深化林業改革,推進林業基礎設施建設,使達川區林業走進了現代化林業里程。森林覆蓋率為31.8%。
1林業工作主要成績
1.1森林資源快速增長,生態建設成效明顯。通過大力實施以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為主的生態建設,依法對全區57300hm2森林資源進行常年保護,實現了森林資源和蓄積雙增長。到2015年底,全區林地面積達72625km2,林木總蓄積達到3950000m3,森林覆蓋率進一步提高,達到了32.35%,增長了2.5%,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1.2林業產業穩步推進,助農增收增長較快。堅持把生態建設、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緊密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努力推進特色林業經濟、工業原料林、林產品加工業、生態旅游業等多種產業建設。全區已建成工業原料林23400hm2,發展特色經果林基地8800hm2,林業企業50余家,實現森林生態旅游產值1.85億元。1.3資源保護力度加大,生態安全不斷強化。按照“嚴格保護、科學利用”的原則,切實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認真落實采伐限額和憑證采伐制度,禁止了天然林資源和公益林商品性采伐,做到了森林資源節約永續利用。切實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組織保障、預防監測、撲救和安全保障體系,重點林區設立了專職巡山員制度。嚴防嚴控林業有害生物,本著“預防為主,科學防治”的方針,從抓好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著手,健全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網絡體系和森林植物及其產品檢疫體系,做到了森林病蟲害疫情早知道、早準備、早防治。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亂砍濫伐、亂占林地、違法用火等涉林違法行為。1.4林業改革穩步推進,發展活力不斷釋放。大力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了主體改革任務,被省廳表彰為先進集體。共辦理林權登記58800hm2。穩步推進集體林權配套改革,建立林權管理交易中心,出臺林權流轉管理辦法,建設了林權流轉網上交易平臺,全區已流轉森林面積7500hm2。積極推行林權抵押貸款,暢通林業投融資渠道,全區共辦理抵押貸款15起,貸款金額6344萬元。林權改革盤活集體林木資源,促進生產要素向林業聚焦,激發了林業發展活力。制定公布《達川區林業局行政審批事項辦事指南》,建立行政審批“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實施林業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改革,行政審批事項按時辦結率100%。1.5林業基礎日趨完善,保障能力得到增強。近年來,達川區圍繞提高服務保障能力,積極推進基層、林區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實施國有林場危、舊房25427m2改造工程。鐵山和雷音鋪兩大森林公園圍繞接待服務、游樂設施功能完善,新建游步道3500m、觀景亭7座、游樂設施1處、停車場500m2等基礎設施建設。
2鐵山林場安裝了森林防火
2.1堅持生態優先戰略,加快推進生態屏障建設。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的林業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目標,依法加強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等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認真組織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現代林業重點縣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加快城鄉綠化、綠色廊道、美麗場鎮、美麗新村建設,推進全區綠化美化進程,實現了生態建設大見成效的階段性目標。2.2堅持產業富民興林,加快推進現代林業發展。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現代林業產業建設。按照省政府打造現代林業產業基地和林業產業強縣的思路和要求,充分發揮區域特色優勢,狠抓木竹原料林、特色經濟林等現代林業產業基地培育,把烏梅產業作為全區五大優勢農產品之一推進發展,從資金、人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扶持。積極推進鐵山、雷音鋪、真佛山4A景區生態旅游業發展,農民從林業獲得的收入每年呈兩位數增長,初步形成了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良好發展格局。2.3堅持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林業改革創新進程。始終堅持把創新體制機制和深化改革作為推進現代林業建設的內動力和重要抓手,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和配套改革,鼓勵支持林業企事業單位和廣大林農以承包、租賃、拍賣、合資合作、股份制等多種模式激活各類林業生產要素,積極引導扶持林農大力發展林業專合組織,積極搭建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交易和銀企、銀政協作平臺,探索建立森林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效益補償機制,開展森林撫育、造林和林木良種補貼試點,極大地激發了林業生產活力。2.4堅持重點工程帶動,廣泛籌集林業建設資金。抓住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林業產業重點縣項目等林業重點工程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中央資金投資拉動效應,千方百計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加大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力度,廣泛吸納業主、大戶和個人等社會資金參與林業建設,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和林農使用林業信貸資金,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國內交流合作項目資金,林業建設投入大幅增長。2.5堅持分類經營指導,明確林業發展主攻方向。認真貫徹落實分區突破的發展戰略,根據生態區位、地理氣候、自然資源特點及經濟社會、林業發展現狀,進一步細化發展目標,明確主攻方向,突出建設重點,凸顯區域特色,整合政策資金,狠抓措施落實。以木竹工業原料林、烏梅產業、苗木花卉和生態旅游等為主的林業產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規模效益不斷提高,區域林業產業發展成效初步顯現。2.6堅持黨委政府領導,鼓勵全民參與林業建設。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林業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發9號文件精神,先后出臺了《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意見》和《加快烏梅產業發展意見》指導性文件和規劃。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林業工作,明確了新形勢下加快林業發展的基本思路、總體目標和工作重點,為全區林業又好又快發展指明了方向。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加快林業發展作為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來抓,認真落實林業目標責任制,切實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強化部門工作責任落實。大力倡導愛林、護林和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風尚,積極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參與林業生態建設、特色產業建設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形成了“政府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群眾廣泛參與”的良好工作機制。
3林業發展主要矛盾
盡管全區林業建設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但仍然存在諸多的突出問題和不利因素制約著達川區的林業進一步發展。3.1造林綠化工作困難。通過近年造林綠化工作,林業用地基本實現綠化,但國土綠化發展不平衡,城鎮、道路、河流綠化還十分薄弱,部分地方生態環境依然脆弱。造林綠化用地難以解決,綠化空間受限,資源增長難度較大。3.2林業產業實力不強林業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無特色、無亮點、無拳頭產品,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林業產值17.4億元,僅占全區總產值的9.4%,農民從林業上獲得的人均收入1580元,僅占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5.6%,在全區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還較低。3.3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形勢嚴峻。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形勢嚴峻,防控、防治任務十分繁重;林權糾紛矛盾突出,調處困難;部分單位和個人依法用林、護林、管林的意識不強,亂砍濫伐、非法占用林地等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還時有發生。••66(下轉第85頁)黃海:達川區林業現狀與發展思路探索3.4林業科技含量不高。林業科技、實用林業技術推廣力度不夠,對林業建設支撐不強。造林良種使用率低,良種供給保障不夠,科技成果自主創新能力弱,科技推廣機構不健全、機制不靈活,連接科研與生產、科技與推廣的紐帶還很薄弱。3.5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林業行政審批改革有待進一步規范完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林地林權流轉、森林分類經營、林木采伐、森林保險等制度發展剛剛起步,通過市場機制購買林業服務和市場模式運行林業項目建設機制遲緩,國有林場管理體制改革及國有林場分類改革尚未真正破題,適應現代林業發展體制機制還沒有真正理順,林業發展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林業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和收入還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3.6林業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受資金限制,基層林業站標準化建設資金嚴重短缺,林業生態建設配套設施資金沒有完全落實到位,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經費嚴重不足,林政執法裝備落后,國有林場和林區道路建設嚴重滯后,“飲水難、行路難、就醫難、上學難、就業難、住房難”仍然沒有徹底解決。
4發展思路
達川區應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建設美麗達川為愿景,以綠山、富民為目標,以深化林業改革為動力,科技進步為支撐,創新林業體制機制,轉變林業發展方式,提升林業治理能力,完善治理體系,著力推進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法制林業、效益林業、人文林業和服務林業建設,努力促進由維護生態安全向建設生態文明提升,由傳統數量型林業向現代效益型林業轉變,林業經濟弱區向林業強區跨越,為達川區深入推進“三大戰略”、加快實現“五區目標”,與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達川打下堅實的生態基礎。依據全區自然資源、生態區位、經濟社會及林業發展狀況,綜合考慮達川區農村經濟發展,將全區劃分為西北部功能區、中部功能區、東南部功能區三大區域。4.1西北部功能區—生態保護區。4.1.1區域范圍及特點。以鐵山山嶺為基準,包括鐵山林場及鐵山以西的堡子鎮、米城鄉、虎讓鄉、洛車鄉、道讓鄉、永進鄉、香隆鄉、石橋鎮、沿河鄉、銀鐵鄉、五四鄉、石梯鎮、橋灣鎮、管村鎮、九嶺鄉、大堰鄉、金檀鎮、趙固鎮、渡市鎮、陳家鄉、龍會鄉、罐子鄉共24個鄉鎮和單位。該區域位于達川區西北部,是西部淺丘山地過渡到北部深丘低山區,本區域西部以單面山為中淺丘寬谷地貌,單面山體較大,順側坡面較長,海拔高度一般在300~700m左右。偏北部為溝深谷窄,多臺狀地貌,地勢較高,起伏大,相對高差較大,海拔350~1000m左右,巴河及巴河支流碑牌河流經本區。該區域面積98200hm2,林業用地面積31842hm2,森林面積27940hm2,森林覆蓋率29.3%,活立木蓄積量166萬m3、耕地用地面積36030hm2。本區北部區域土質較好,土層較厚,自然肥力高,山大林茂,復墾指數高,森林植被較少,覆蓋率低,尤其是坡耕地比例大,土壤侵蝕度高。4.1.2發展思路。北部山地山高密林,地形地貌起伏較大,境內建有沙灘河水庫、九節灘電站,巴河流經該區域。以防護林建設和現有植被保護為重點,大力營造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護岸林,加強幼中林撫育及低質低效林改造,著力解決水源涵養、水土流失問題,努力構建巴河流域及庫區周邊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建設生態屏障,減少地質災害。西部丘陵區森林植被較少,加強現有植被保護管理同時,著力以丘坡丘頂、河流兩岸綠化、四旁植樹為重點,大力恢復綠色植被,保持水土;以原有產業為基礎,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增加林農收入,實行“一鄉一品”,形成規模發展。4.2中部功能區—產業發展區。4.2.1區域范圍及特點。七里峽山脈以西,鐵山山嶺以東區域,包括翠屏山辦事處、三里坪辦事處、河市鎮、金埡鎮、石板鎮、申家鄉、木子鄉、木頭鄉、草興鄉、百節鎮、馬家鎮、趙家鎮、雙廟鎮、碑高鄉、江陽鄉、亭子鎮、福善鄉、景市鎮、平灘鎮、油茶場共20個鄉鎮及單位。該區域面積73300hm2,林業用地面積17827hm2,森林面積15724hm2,森林覆蓋率29.1%,活立木蓄積量117萬m3,耕地用地面積38154hm2。區域內主要以平壩、淺丘地貌為主,海拔高度300~800m。氣候濕潤、土壤肥沃、交通方便、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城鎮化水平較高、農村經濟條件較好,區位優勢明顯。但區域內人口密度大,復種指數高,土壤侵蝕輕度敏感,生態環境輕度敏感。4.2.2發展思路。加強現有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特別是要加大城區周邊森林植被保護,森林病蟲害防控。以火峰山風景區、雷音鋪森林公園、真佛山風景區、烏梅山風景區為依托,重點發展城市森林,綠化城郊,全面增強城市生態功能,建設城市森林生態屏障,加強山體植綠補綠、抓好通道、河流等綠色森林廊道建設,推進場鎮、新村聚集點等綠化,建設美麗新村。著力抓好烏梅特色產業和花卉苗木產業基地,建設獨具魅力和區域特色明顯的產業基地片。加快人工幼中林撫育和低產林改造,提高森林覆蓋率和質量。積極發展木竹精深加工、家具制造,建設花卉專業市場,搭建林產品加工、交易物流區。4.3東南部功能區—綜合防治區。4.3.1區域范圍及特點。七里峽山脈以東,包括花紅鄉、檀木鎮、大風鄉、安仁鄉、麻柳鎮、東興鄉、葫蘆鄉、大灘鄉、黃都鄉、萬家鎮、大樹鎮、黃庭鄉、南岳鎮、西山林場、飛播站共15個鄉鎮及單位。該區域面積53000hm2,林業用地面積15331hm2,森林面積13636hm2,森林覆蓋率34.9%,活立木蓄積量112萬m3,耕地用地面積24816hm2。區域內屬川東平行嶺谷向斜地貌,東北—西南走向的條狀背斜低山與斜谷地相間平行排列組成,平壩、丘陵分布其間,面積較大,海拔300~800m。條狀山體較窄,地勢陡峻,巖石松散破碎,水土流失嚴重、石漠化趨勢加劇。壩區、丘陵土地肥沃,熱量豐富、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交通方便、人口密度大、社會經濟條件好。4.3.2發展思路。加強生態保護,切實做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積極開展山體修復和植被恢復,控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加強“四旁”綠化,建設美麗鄉村。大力培育木竹、珍貴樹種工業原料林基地,加強森林撫育和白夾竹、馬尾松、杉木低值低效林分改造,提升森林質量,提高森林產出。
作者:黃海 單位:達州市達川區百節林業站
- 上一篇:水務局走基層半年總結
- 下一篇:林業生態扶貧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