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課堂探討論文
時間:2022-02-25 10:45:00
導語:初中歷史課堂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歷史課堂社會化,提高育人的效果
舊的歷史教學觀念,我們稱為教本主義,課堂即書本,書本即課堂,書本是課堂教學的憑據,以談古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沒有論今的韻味,教學沒有走出書本,成了古代說書的先生。為此有的人認為就是故事課,識字能說者皆為其師,不要什么專業培訓,任找一人代上都得行。其實歷史教學只要走出課堂、深入社會、結合實際,仍對學生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是當今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課堂。正如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說明史學有一定的現實教育意義。
如八年級上冊中國歷史第一課《鴉片戰爭》新課完后,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社會,憑借自己的見聞說出:當今世界你還知道那些是?對于今天的違法犯罪,作為新世紀中學生的我們能聽之任之,估息養奸,任其危害?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引導學生回答:珍愛生命,遠離并與其作斗爭,難道這樣的歷史課不是一節德育課嗎?
2社會課堂化,提高學生學史的能力,培養學史的興趣
傳統的歷史教學觀,僅與一些圖文資料為教材,枯燥無味,遠離學生的實際和生活。學生的史學來源較為狹窄,學得費勁而難得提高。漸漸失去了學史的興趣。我認為歷史課堂應就地取材、就近取材,歷史教學生活化。如教學八下中國歷史:人民政權的鞏固一課:抗美援朝知識點時,作為貴州松桃的老師可以世昌廣場為教材,進行教學。先亮出龍世昌塑像,然后可問:這是誰呢?此處和此人對于這里的中學生是眾所周之的,這樣即可激起學生的課堂主動性和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氣分,然后問此人是在那次戰爭?哪個國家犧牲的?為什么作為松桃人的他要到朝鮮去打仗呢?引導學生參考并齊讀課本的第10頁最后一段回答,再一次激發學生的興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孔子說過:樂之者不如好之者。皮亞杰說過:興趣是事業成功的先決條件。
有時我們可以把熱播的影視劇帶進課堂,如電視劇《漢武大帝》可用來教學七上:西漢政權的進一步鞏固。因為現在的影視基本在農村普及,這拓寬了師生史學的來源。同樣的可以用學生看過的三國演義教學七上中國歷史的:三國鼎立。為此社會課堂化,就地取材,就近取材這就要求歷史老師要關注當地,關注當時,深入社會實際,深入學生的生活。
3課堂地圖化,增強直觀性,便于學生掌握史學知識。
涉及到地點的史學,利用簡易圖進行教學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如上圖是教學七上第三課所用的地圖,一看就知道半坡氏族是黃河中上游陜西境內的原始居民,為此也可以知道他們的農作物是高粱和玉米,氣候干燥,半地穴住房;河姆渡氏族卻位于長江下游的江浙地區,是我國最早種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氣候潮濕,干欄式住房。但歷史課堂地圖有三個特點:
3.1簡易:只要把以本課堂相關的省、地點,河流畫好即可,不能過于繁雜,否則費了功夫沒效果,那樣只能在學生眼前密密麻麻,不知所講之地在何處,以上教學圖只畫了長江、黃河兩條主要河流,也只標注于陜西、江浙兩地。這樣便于學生一目了然本課的知識點。又如九年級世界史:英國大革命一課時只要畫愛爾蘭(左)、蘇格蘭(中上)、英格蘭(右),其間都是河流。在英格蘭主要也只要標明馬斯頓、普雷斯頓、納斯比和倫敦即可,這樣就把整節課的知識點現于圖中,便于學生對英國大革命的掌握。
3.2以本節課無關的,不要畫出來,多了、寬了反而不利學生堂屋。如英國大革命教學如拿原版的世界地圖或地球儀可能還很難在地圖上講請楚。
3.3可以相當于板書設計,課完時復述概括時也較為簡單,便于學生掌握。如右圖只要加一個課題:英國大革命,那不是一個很好的板書設計嗎?
4歷史課堂形式多樣化、活動化,但不失重點
新的教學理念,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給學生學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環境,激發他們學史的興趣,于是作為課堂導演的老師應積極探索和實踐多種教學形式,改變傳統和死板地按照教學流程進行教學。為此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歷史教師就進行教學革新,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樂于其學,學得輕松。但是,課堂活動開展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只是在教學主題上作秀,起到助學的作用而不是課堂教學的全部。例如,“歷史知識大比拼”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因為符合初中學生心理發展特征。能激起學生的課堂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但是教師在設計此類活動、要目的明確、讓學生從中了解悟出其理,不能在活動毫無目的地嘻嘻哈哈又是一節課,。比賽過后,師生要進行歸納,比賽的目的、主題也就讓學生一目了然了。所以課堂活動能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學習。
教學重點的把握十分重要,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需要選定重點的內容,組織重點的活動,而重點活動是應該圍繞著重點內容而設計的。但現在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不是圍繞著重點內容展開教學,而是舍本求末,追逐形式,或是就一些枝節性的問題組織討論;或是對重點的內容輕描淡寫,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其他的內容。這是花招式的教學,毫無意義,費力不討好。
5歷史課堂德育化
德育是現代課堂的要求和主題,少了它無課堂之成功,思想教育的內容及廣有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養;美、丑、善、良觀、世界觀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教育;還有今天的立身處世教育。談古是借助,論今才是課堂的真目的。我認為在今后的歷史課堂中應予以重視和進一步地落實。
上綜上所述,課堂社會化、社會課堂化、歷史課堂地圖化教學形式多樣化和歷史課堂德育化為我多年歷史教學之實踐,今在此與各位同仁僅是淺談,不足為傳經送寶,因為教無定法,法無定式,為了你我之發展和弟子之進步,希我們在這個教育的平臺上暢談和相互取經。
- 上一篇:遷移法在歷史教學中應用論文
- 下一篇:街道工會工作調查報告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