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初中歷史新教材中小字處理的建議
時間:2022-04-28 05:33:00
導語:透析初中歷史新教材中小字處理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初中歷史新教材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課文中增加了小字,本文就如何處理歷史新教材中的小字提出了一些見解。
關鍵詞:歷史新教材;小字處理
大小字相間,是初中歷史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從版式上看,大小字字體不同,給人以變化感。小字雖小,內容卻很能吸引學生去讀;從字數看,大小字相差無幾,由此可以推斷,小字的多少有無并不是編者的隨心所欲,而是經過精心安排的;從內容看,可分為三類,一是大字內容的具體化,二是知識面的拓寬,三是專門選作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能力培養的內容。按規定,小字不作基本要求,即不要求記憶和掌握。但是在教學時間允許、學生尚能接受的前提下發揮小字內容的作用,對學生理解或增加歷史知識,發展智力,鍛煉能力,受到思想教育都很有補益。經過近一年的新教材試驗,我覺得對小字的處理關鍵在“靈活”二字,即因課﹑因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歷史教學的三項任務。下面談談我的幾種做法。
一、教師對小字的處理應從教材的整體性出發,作通盤考慮
所謂教材的整體性,是指教材的指導思想、編寫意圖、總體結構及其在思想教育、基礎知識和能力培養方面的目的要求,以及拓寬知識面、注意減輕學生負擔、適應學生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等教材本身具有的優點。離開了教材的整體性,對小字的處理就會陷入盲目性。例如第三冊第16課“孫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動”一目中有關孫中山免費為窮人治病、贈送藥品等內容的一段小字,敘述的雖然不是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但它有利于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就教材的整體性而言,最好選用。
二、做為大字內容的具體化,小字部分要有選擇地講,以使學生理解或加深理解大字內容
如第三冊第27課有“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一目,因這一目不是重點,教材大字僅一句話:“1926年7月至192年4月,以湖南為中心的農民運動,席卷全國,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滌蕩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在中國的統治,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戰爭。”這樣寫的好處是使學生對農民運動的時間、中心、作用一目了然。但是有些概念化,怎樣“轟轟烈烈”,又為什么會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呢?小字部分以祥實的材料做了補充說明。教師只需擷取幾句,就給大字部分增加了血肉,充實而易于學生理解。
“1927年初,全國已有17個省建立了農民協會,會員900多萬人(席卷全國)。農會建立了梭鏢隊,奪取地主團防的槍支,武裝自己。農會勢力極盛時,地主權力完全被打倒,‘一切權力歸農會’。不少臭名昭著的土豪劣紳,經審判后被處決。”
這一目其實也可以從小字講起,引導學生歸納出這一時期農民運動的規模、聲勢和作用。對“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戰爭”學生不易理解,教師應點明時間(北伐期間),中心在北伐的主要戰場,打擊對象與北伐大目標一致。
三、對著意拓寬知識面的小字,可講可不講,要合理取舍
例如,第一冊第16課有一段小字是這樣寫的:“漢朝水利事業的發展,有利于小麥的推廣。漢武帝時,董仲舒建議在關中一帶推廣小麥。北方人喜歡吃面食的習慣,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這一段小字就應該在課上處理,或講或讓學生讀,別看字數不多,卻可讓學生得到兩點知識:
1.那位提倡“獨尊儒術”的著名學者董仲舒,在經濟方面還提出過重要建議呢!
2.原來延續至今的北方人喜吃面食的習慣,是源于漢代。這兩點知識,前者增加了學生對一個重要歷史人物的認識,后者與現今的飲食習俗相關,學生們會感到饒有興趣。這樣的小字,不理不睬該多么可惜!也有的小字,是可以斷然割舍的。例如第一冊第四課有一段小字,介紹商朝奴隸制國家的體制。對初一學生來講,枯燥難懂,就不用去講,有余力的學生,課下可隨意看看,以增加對商朝奴隸制的認識。
四、對專門選作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能力培養的內容,應該充分加以利用
我們可以采用多種辦法,這里僅舉其中一二。
1.對培養學生能力的內容,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多思考。例如第二冊第2課有一段小字:“唐太宗時候,進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進士科的人數比其他科多,錄取比較嚴格。不少人從少年考到白頭仍然未中進士。當時有詩說:‘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唐太宗在金殿端門外見進士魚貫而出,得意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這段小字旁邊,正好是用花邊框起來的提示:“想一想,為什么說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讀小字,并提示他們思考:“長策”和“賺”是什么意思?唐太宗為什么得意,他說的話反映了什么想法?
從這段小字中,你可以分析出唐太宗的高明之處嗎?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可以得出這樣的歷史認識:唐太宗通過提高進士科的地位,把選舉用人權集中到中央來了,加強了皇帝的權力。天下有才有識之士,為了做官,紛紛爭考進士。這真是唐太宗籠絡人才,穩固統治的一項高明之策,他不愧為是杰出政治家。
2.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小字內容,可以采取集中開故事會,由學生演講的辦法。因為這類內容多生動易懂,學生喜讀愛看,受到故事的感染,他們也愿意講給他人聽。尤其是像“三顧茅廬”、“李白賦詩”、“岳飛抗金”、“戚繼光抗倭”這類故事,學生在準備過程中,還會把大字小字內容自己結合起來。實踐證明,以班為單位,一學期搞一至二次故事會,對促進學生的歷史學有好處。第一,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第二,可以鍛煉學生敘述、概括和分析歷史的能力。第三,學生在準備過程中會受到教育。第四,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對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有強化作用。
- 上一篇:談論歷史記憶法
- 下一篇:小議繪畫中力量與色彩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