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的實用性策略
時間:2022-03-04 10:02:21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的實用性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使用“讀圖識史”的教學方法。
1.圖說重點
有的歷史知識點很難講解,教師往往花費很長時間也很難讓學生明白。這時,可以借助圖片的直觀性,讓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比如,在講授“”這課時,可以使用華君武先生的那幅漫畫進行講授。
2.用圖片將歷史串起來
歷史的跨度是很大的,比如,在專題教學中,可以針對不同的歷史時期,選擇不同的圖片來構建歷史的框架。這樣,學生通過這些圖片可以形成一個清晰的脈絡,進而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比如,在教授近代史時,可以用瓜分圖來講解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3.用圖片鞏固歷史教學
在進行復習課時,由于知識點比較多,如果按部就班的講授知識點,學生的積極性會大大受挫。因此,可以將圖片穿插其中。這樣,課堂就不會死氣沉沉,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會提高。
4.對學生讀圖能力進行培養
教師要在課堂上使用圖片的同時,要重視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發現圖片中的隱性知識,把圖片和課堂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對圖片進行分析,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辨析能力。
二、確立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1.發掘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生的主體意識只有在活潑、和諧自由的課堂氛圍中才能被喚醒,教師應該運用各種條件營造這樣的氛圍。可以說,良好的課堂環境是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師道尊嚴”一直被傳統的教學觀所信奉,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教師凌駕于教學和學生之上,忽視學生的感受,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與溝通是提高課堂教學的基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形成只有在良好、充滿生機的課堂氛圍中才能得到培養和陶冶。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尊嚴和人格,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和溝通。
2.鼓勵學生創新
教學并不是一味講解前人的觀點,而是應鼓勵學生大膽地創新,培養思維的獨立性。傳統的教學只是機械式地灌輸知識,學生只是接受,缺乏自我思考和表達觀點的空間,課堂成為權威觀點的陣地。權威的觀點是教材的主要內容,教材缺乏充足的材料,因此這些知識很長時間內很少有改動,是僵化的。教師教學應該教會學生如何思辨,通過材料發掘其中的文化、智慧、人文內涵。多想,敢于提出問題。沒有問題的學生是問題最多的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對于學習至關重要。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有了問題意識,學生才算是身心融入了課堂,用積極的心態來學習。
教師在課堂要善于設置問題,這樣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可能被激發。教師應該循序漸進,設置一連串問題。環環相扣的問題不僅將課堂內容聯系到了一塊,更有助于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多討論,課堂要充滿討論的氣氛。沒有討論的課堂是一潭死水,死氣沉沉,有了學生的討論,課堂就會充滿活力。學生之間討論,學生和教師討論都是有意義的交流、思維的碰撞。在教學中,要有目的地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唇槍舌戰。通過各抒己見,發現思維的碰撞,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設置討論主題,讓學生盡情發揮自己的觀點,傾聽不同的聲音。比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論題: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哪些影響?是不是全是負面影響?俗話說“:教無定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讀圖識史”只是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措施的一些部分內容,如何讓歷史課堂更加有質量、更加有效,需要教育工作人員不斷地進行探索。
作者:謝標偉
- 上一篇: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
- 下一篇:全縣衛生工作要點(共2篇)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