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中自主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09-23 02:55:11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中自主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歷史教學中自主能力的培養

在當前的初中教學工作中,體現學生自主地位、強化綜合能力培養成為了教學改革的主要潮流與方向。廣大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充分展示了聰明才智,扎實有效地推動了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在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方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呈現了百花齊放的喜人局面。但是,部分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偏差和不足,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視。本文主要就當前歷史教學的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

一、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分析

部分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充分重視學生自主能力培養,還是按照陳舊的理念組織開展教學。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師過于偏重講解。在有些初中歷史教師的眼中,似乎只有不停地講、滿堂灌輸才能夠保證目標任務的完成。這種片面的理念導致初中歷史教學陷入滿堂灌輸的怪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參與的機會和平臺,也沒有參與的線索引領,導致歷史教學課堂沉悶枯燥。二是學生思維不夠活躍。因為缺乏有效參與的平臺載體,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無法充分主動性,被動等待教師給予答案,自己思維靈活性不足,久而久之必然會導致學生思維的惰性。三是理解拓展延伸不足。有些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工作局限于課堂,沒有對教學工作進行充分的拓展延伸,尤其是沒能夠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各種資源進行拓展,沒有培養學生縝密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重視教學理念創新,在教學中體現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

(一)對教學設計進行改革,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教學設計是開展初中歷史教學的基礎,教師應當掌握好設計的理念與原則,有效體現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參與性。例如在《十年“”的內亂》的教學設計中,筆者將原本單向灌輸的模式設計為學生共同參與、師生互動探究的模式。首先對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要求學生課前自主搜集與有關的圖片、文字,向自己的爺爺奶奶了解的真實場景,并用簡單的話語描述自己對的認識。在課堂教學設計環節,既設計了學生自主交流課前資料搜集的環節,同時也將課文教學重點難點設計為思考題的方式,要求學生對照教材,分析產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等,將教師講解轉變為學生討論探究,最后還要進行學生自主總結。

(二)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課堂是初中歷史教學最為主要的陣地,也是非常重要的場所。筆者在教學改革中重點體現三個轉變:首先是教師從主角變為引導者,重點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其次是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深入思考研究,獲取知識;最后是使教學過程從單向轉變為雙向互動。這是打造素質化初中歷史課堂的重要路徑,也充分體現了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例如在《人民軍隊的建立》一課的教學中,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以及分析領導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的原因。筆者引導學生重點探討南昌起義時的基本情況是什么?占領南昌后為什么要南下廣東?南昌起義對中國革命而言具有什么重大意義?秋收起義后,工農革命軍去井岡山建立根據地的原因和意義是什么?這樣的一組思考題,既囊括了本章節內容的要點,而且具有思維啟發引領性。學生的思維活動被這樣一組思考題牽引著,逐層深入突破學習要點難點,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同時圓滿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三)對教學拓展進行改革,激發學生創新熱情

例如,在《教育和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教學之后,筆者對學生提出了拓展性作業要求,讓學生通過搜集資料、上網查詢等方式,對本地區教育事業和體育事業近十年來的發展做一個簡要回顧并進行評價。這樣的拓展性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外要通過自主搜集資料、相互討論研究的方式來完成,既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參考,也沒有固定的模式來束縛。給予了學生更加自主寬泛的空間。這樣的拓展性內容更加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三、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的注意點

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既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不能忽視自身的啟發引導點撥作用。只有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才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更有成效。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意識和習慣,依靠一個人的努力,學習成果非常有限,思維角度受限,答案的準確性也會打折扣。集中大家的力量一起分析研究,學習成果的質量將會得到提升。另外,教師還應當注意課內外的結合,打造立體化教學體系,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得到全面發展。初中歷史教學中,廣大教師要重視學生能力培養的研究,扎實有序地推進學生的素質提升。

作者:張威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梁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