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課堂層次教學思考
時間:2022-02-08 03:17:02
導語:初中歷史課堂層次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學科作為一門綜合文科課程,其目的在于對學生實施公民教育。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將教學主體放在學生身上,而教師則主要發揮主導作用,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怎樣優化初中歷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位初中歷史教師都應積極思考的問題。
一、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合理分層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層次性教學策略,要求教師緊密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活動和學習心理等實際情況,將學生合理劃分為幾個層次,如學困生、中等生和優秀生。但是,在劃分的過程中應該切忌公開優秀生的小組和中間生的小組,從根本上避免挫傷初中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具體劃分時,應盡量將優秀的學生、中等生和學困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劃入小組,保證每個小組的歷史水平相近,這樣有利于歷史學習成績較好、能力較強和態度端正的學生能夠深入影響其他學生,引導他們共同進步。同時,在選擇小組長的時候不能夠僅僅只按照學生成績的好壞來進行衡量,還需要綜合思考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如在學習“兩漢經濟的發展”一節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所有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讓各個小組的學生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過程中更加全面地掌握本節內容的知識點,即掌握兩漢時農業發展的表現:水利的興修,農具的改進,農作物的種植;掌握兩漢時手工業發展的表現:絲織技術的提高和冶煉技術的進步。
二、分層設置教學目標,為學生設置逐層遞進臺階
根據新課程深化改革的標準,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分層次的教學目標,再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合理安排學習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按照學習目標按部就班地學習。如在學習《秦士掃六合》的內容時,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設置教學目標,即掌握秦朝統一六國的過程,秦朝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長城、靈渠兩項古代工程。其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讓學困生能夠掌握秦朝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等生能夠掌握鞏固統一的措施和對“焚書坑儒”有自己的看法,優秀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通過設置分層次的教學目標,有利于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三、分層展開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采用層次教學法,為了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合理轉變教學形式,從而保證整個初中歷史課堂不僅有面向全體學生的“合”環節,又有兼顧優秀學生和學困生的“分”環節。
(一)問題設置分層
在初中歷史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置分層次的教學問題,以便能夠綜合全面地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讓整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氛圍生動且活躍。其中,教師不僅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還需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問題,從而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歷史課堂。如在學習《戰略大決戰》的內容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提出了下列幾個問題:①三大戰役主要包括哪些?這三大戰役的主要發生時間、領導人、軍隊、戰況和戰果?②三大戰役的首戰為何選擇在東北戰場?③在平津戰役發展過程中,為什么要和平解放北平呢?④通過分析材料解析為什么共產黨能夠在短短的三年內打敗國民黨?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盡量讓學困生回答問題①,中等生回答②③問題,優秀的學生回答問題④。通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難易程度不一的問題,為不同水平的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有利于提高所有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全面提升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水平。
(二)輔導分層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輔導時,針對學困生應要求其向優秀的學生或者中等生請教,或者直接向教師請教,以便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歷史教學目標;針對優秀生或者中等生,教師對其的輔導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還需要延伸到課后。課堂上無法解決的歷史問題,可以充分利用課后時間繼續討論,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從根本上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總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嚴格遵循歷史本身的教學規律,指導學生不僅要積累歷史事件、人物和現象等基礎知識,還要對歷史知識進行理性思考和綜合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不斷提高。
作者:杭慧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實驗初中
參考文獻:
[1]姜宏波.新課程觀下的初中歷史分層次教學可行性探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0(03):89-90.
[2]張叢文.初中歷史課堂層次教學之我見[J].教師,2012(33):100.
- 上一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探索10篇
- 下一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