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原則及策略

時間:2022-01-01 10:27:14

導語: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原則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原則及策略

從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來看,很多教師都只重視自己如何教,卻忽略了學生應該如何學,致使學生過于依賴教師,獨立學習的能力比較差。此外,在學習初中歷史課程時,由于學生沒有掌握多種學習方法,單一的學習方式使得他們整體的學習效率比較低。因此,這就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重視推陳出新,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從而探索出符合學生學習心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

一、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原則

1.以讓學生理解為教學目的。教師給學生講解教學內容的目的是以學生理解為主,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史實、概念等。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有意義的學習。這主要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掌握教材內容,而不是死記硬背。假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是死記硬背,那么就很難理解歷史知識,即使有所理解,那也是表面上的內容。另外,還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學習能力。教師在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能力時,需要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滲透。如教師可通過單元引導進行講解,讓學生懂得如何把握歷史的內在聯系,這樣會在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2.生動熱情地為學生授課。在課堂上,教師生動熱情地為學生授課,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并專注于學習,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應該活化教學內容。假若教師在課堂上機械式地進行授課,整個課堂死氣沉沉、毫無生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降低。其次,教師還應展示出授課的熱情。教師在授課時充滿活力、精神飽滿、富有激情等,這些都能夠感染學生。因此,教師要充滿教學的熱情,提高授課的生動性。

二、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策略

1.巧設課堂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開展歷史教學的一個關鍵。教師在歷史課堂上巧妙地設計懸念,則能如磁石一般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并且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科的趣味性,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深入探究學習的欲望。因此,教師應充分結合初中生對事物的好奇心理,優化教學方法,巧設懸念進行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法國大革命》一課內容時,教師可先引用前蘇聯著名歷史學家塔爾列的名言:“假若不了解拿破侖帝國的歷史,就不可能理解1815-1848年歐洲全部歷史。”然后設問:從這句話我們可知拿破侖與歐洲歷史之間的聯系,那么他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物?他又如何讓自己的命運與歐洲的歷史聯系在一起呢?通過設置這樣的懸念,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引入新課的學習,也能很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2.巧妙穿插史料,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穿插史料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其間,教師應選擇一些生動形象的史料,這樣有助于促進學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歷史知識,從而讓學生對歷史精髓與歷史規律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視頻、文字等史料,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如在教學《原始的農耕生活》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當時人們使用的一些農耕器具圖片。雖然相對現在來說這些工具并不算精巧,但是卻為當時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為他們提供了生活保障。教師以這些器具圖片輔助講解教材內容,能夠讓學生一探究竟,并且明白歷史學科的魅力所在。3.巧妙結合故事,打造引人入勝的課堂。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總是能夠吸引學生。

事實上,不僅僅是小學生喜歡聽故事,初中生對故事也是毫無抵抗力的。在歷史教學中,假若教師能夠巧妙地結合故事內容,或者是將教材內容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聽,那么學生自然而然地會被故事所吸引,認真地聽教師講課。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述君與民關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一道理時,可以引用《呂氏春秋》中“楚莊王伐陳”的故事:楚莊王在討伐陳國之前就派人去探虛實,探子回報說:“陳國的城墻建得很高,且護城河挖得很深,再加上準備了充足的糧食,國家很安穩,不宜討伐。”但是楚莊王并不這么想,他認為:“陳國比較小,積累了那么多的糧食,這說明百姓賦稅重;城墻建得很高,且護城河挖得很深,這說明民力被過度地使用。在這樣的國家,百姓一定十分痛恨君王。可見,是可以討伐陳國的。”于是楚莊王出兵伐陳,輕而易舉地就滅了陳國。教師通過故事給學生解釋君與民的關系,很容易讓他們深入理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作者:段秀萍 單位:張掖市第四中學